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杜甫一首讽刺诗 由雨灾引出人祸 巧妙暗骂杨国忠

杜甫一首讽刺诗 由雨灾引出人祸 巧妙暗骂杨国忠

时间:2020-07-31 11:13:57

相关推荐

杜甫一首讽刺诗 由雨灾引出人祸 巧妙暗骂杨国忠

公元754年,也就是安史之乱前一年,长安地区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从八月开始,连续下了60多天的雨,庄稼欠收,粮食匮乏,民不聊生,正值盛世的大唐王朝,陡然间变得风雨飘摇,甚至可以说,这场雨灾也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之一。

这就奇怪了:大唐盛世基业,怎么会因为一场雨灾而崩塌呢?

天灾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祸!

杜甫写了一组讽刺诗《秋雨叹三首》,暗骂以杨国忠为首的朝廷权贵,语言含蓄,结构严谨,很有说服力。

我们今天读其中第二首,看看杨国忠到底做了什么缺德事。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1、介绍雨灾的背景。

首联,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阑风长雨,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泛指风雨不已;四海八荒,指天下。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秋风秋雨接连不停,整个天下都同在一片云下。

这两句比较简单,前一句写秋雨下得时间长。

后一句,因为雨在云中,诗人用云代指雨,意思是:整个天下都笼罩在连绵的秋雨之中。

很显然,这是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秋雨下得范围广,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连绵秋雨的无奈之情。

那么,这场秋雨到底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2、描写雨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巧设伏笔。

颔联,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来去的牛马不再能够分辨出;浑浊的泾河,与清澈的渭河,该如何区分呢?

这两句写得非常巧妙,从表面看,都运用了典故,描写秋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牛马不辨。

出自典故《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注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意思是说:“秋雨如期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牛马不辨,是形容河水上涨,河面变得宽阔,无法分辨河对岸到底是牛还是马。

(2)泾渭分明。

运用典故《诗经》:“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意思是说:“泾水因为渭水流入而浑浊,但是河底仍然清澈。”

杜甫对典故进行了化用, 因为在唐朝,泾水实际上比渭水更加浑浊,同时诗人还用了反问:本来浑浊的泾河与清澈的渭河很容易区分,但是现在河水上涨,两条河都变得浑浊,该如何区分呢?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都是在写秋雨连绵,导致河水上涨,侧面反映出秋雨对环境的影响很大,这样就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出颈联,秋雨对农作物的影响也很大。

但更巧妙的是,诗人还运用了借喻的手法,巧妙设下了伏笔,用渭河的浑浊来比喻朝廷浑浊的风气,为后面的讽刺做铺垫。

3、描写雨灾对农作物的影响,并引出人祸。

颈联,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禾头生耳,指谷物经雨后,顶部出芽,这种庄稼也就报废了,此为灾年的征兆;黍穗黑,黍穗发黑,即将烂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谷物顶部长出了芽,黍穗已经发黑;而农民庄稼欠收的消息,却没有传到朝廷。

这两句分别描写了天灾和人祸。

庄稼欠收,这是天灾,任何人都没有办法。

但问题是:民以食为天,这天大的消息为什么没有传到朝廷?

颔联已经含蓄点出,因为朝廷的风气已经浑浊不堪。

朝廷到底怎么浑浊了?

我们可以从史书上查,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754年八月,唐玄宗担忧秋雨会伤害庄稼,杨国忠选了一些长得比较好的庄稼献给唐玄宗,说:“秋雨虽然连绵不绝,但是还没有伤害庄稼。”扶风太守房琯向唐玄宗呈报地方灾情,杨国忠让御史弹劾了他。于是,没有人再敢说有灾情了。

您看,本来只是天灾,但是因为朝廷风气浑浊,灾情无法传到朝廷,这就巧妙引出了人祸。

可能您会问:灾情没有传到朝廷,为什么就一定是人祸呢?

因为它造成了很重的后果。

4、人祸所造成的后果。

尾联,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衾裯,泛指被褥。相许,允许,这里指成交。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长安城中,百姓用被褥来换一斗米;能够这样成交就很不错了,怎么会考虑值不值得呢?

这两句看起来写得很简单,天灾导致粮食减产,自然就会推动粮食价格上涨,这好像与人祸没什么关系。

但妙就妙在,诗人在颈联已经点明了人祸:因为朝廷风气浑浊,导致灾情没有传到朝廷。

那么问题就来了:灾情没有传到朝廷,与粮食价格上涨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诗人讽刺朝廷的关键原因,他没有明说,需要读者自己思考。

其实也不难回答。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遇到了天灾,粮食收成不好,我们会挨饿么?

当然不会,因为有储备粮。

古人也一样,在丰年,朝廷会以高价收购粮食;到了灾年,朝廷又会以低价卖出粮食,这样可以保证百姓有饭吃。

大唐王朝,经历了几十年的开天盛世,储备粮应该非常充足,可为什么粮食价格还是会飞涨呢?

答案只有一个:储备粮投放不及时。

为什么会投放不及时?

就是因为杨国忠把持朝政,朝廷无人敢言。

您再来看,粮食价格上涨,到底是因为天灾,还是因为人祸?

显然,人祸的因素会更大一些。

此外,“衾裯”两个字也有深意,百姓只能拿被褥来换粮食,这样又能维持多久呢?

可见,百姓的生活已经苦不堪言了。

5、整首诗的脉络梳理。

首先,介绍雨灾的背景,雨下得时间长、范围广,为下文写雨灾的影响做铺垫;

其次,描写雨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巧妙暗喻朝廷浑浊,为“人祸”埋下伏笔;

然后,描写雨灾对农作物的影响,并引出人祸;

结尾,人祸造成了很重的后果。

您看,这首诗层层推进,结构非常严谨:先写雨灾,再分别描写雨灾对自然环境和农作物的影响,而雨灾的影响如此之大,却不能传到朝廷,这就巧妙引出了人祸,结尾再写人祸所造成的后果。

从结构上看,颈联由雨灾引出人祸,是诗人的妙笔,当然,颔联的巧妙伏笔也很关键。

从感情上看,诗人对朝廷权贵的讽刺非常含蓄:颔联暗喻朝廷浑浊,颈联也只是轻轻点出人祸,尾联更是巧妙留白,让读者自己思考人祸与物价上涨之间的联系。

那么,杜甫为什么要写得这么含蓄呢?

也许他可能还想求官吧。

同样因为雨灾,杜甫不得不再次搬家,把家人安置到奉先以后,为了生计,他又不得不重新求官。

公元755年十月,他终于求得了官职。

明天我们继续读杜甫困居长安时写的诗。

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