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张九龄《感遇》:寄词草树 用比兴 象征手法表达其郁结不平之气

张九龄《感遇》:寄词草树 用比兴 象征手法表达其郁结不平之气

时间:2022-05-04 18:53:46

相关推荐

张九龄《感遇》:寄词草树 用比兴 象征手法表达其郁结不平之气

本文乃马宏说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众所周知,张九龄是唐朝一代贤相,也是一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一下他的诗歌:《感遇十二首》(其七)。

感遇十二首(其七):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737年,作者遭贬荆州之后。这种诗体最初为魏晋诗人阮籍创造,唐初陈子昂善用此诗体。这种诗体多用比兴、象征手法表达作者郁结不平之气和高洁的胸怀,曲折地传达诗人对现实的态度。因此,诗中通过对丹橘的赞美和不向恶势力屈服的高洁品质来体现诗人的节操。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二句,诗人一落笔便直接赞美江南丹橘,经冬犹绿、不畏严寒的特点。由此二句,很容易想起屈原的名作《橘颂》。屈原在《橘颂》中赞美橘树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尤为明显。诗人张九龄同屈原一样,同为南方人,对橘有特殊的感情,且张九龄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先秦时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因此张九龄对橘就更有深情了。诗人对橘树那种经冬犹绿林,凌风傲霜、岁寒不凋的品格予以深情的歌颂。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二句,承前句意,以“岂伊自有做进一层的申说,解释丹橘并不因为“地暖”而“犹绿”,而是独具的“自有岁寒心”的特质才使然,表达了诗人对丹橘的敬赞心情,借歌颂丹橘抒发了作者孤高自洁的情怀。这两句诗人先以岂伊”反话语一“纵”,又以“自有”肯定语一“收”,跌生姿,富有波澜。

“可以荐嘉宾,奈何阻重深”二句,从歌颂丹橘的品质,转入称道丹橘的用途。说“可以”,说“奈何”,可供宴嘉客,献君王,却因道路险阻、山重水深而不得,以此形象地比喻自己遭受排挤、不被重用的忧愤心情。诗的上半部分称颂丹橘经冬犹绿林”。它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们,更显出丹橘品格的高洁。读此句,如闻诗人慨叹、哀婉之声。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二句,紧承前两句。丹橘的命运、际在诗人的心中久久萦回,他思绪难以平静,由橘及人,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命运不可寻”的问题。在诗人看来,橘树也好,人也罢,他们命运的好坏都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导致的,而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就像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在这两句中,诗人的情感活动极为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们都忙于种植那些桃树、李树,而对橘树却不感兴趣。难道橘树不能遮荫,没有用处吗?指斥“徒言桃李”的偏见,为丹橘的不为人重视鸣不平,借以尖锐地抨击了唐玄宗听信谗言、排斥贤良之士的昏庸统治。

全诗以丹橘自喻,运用比拟象征手法,于委婉曲折中见悲慨之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