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为什么我们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 看完这篇文章我终于明白了!

为什么我们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 看完这篇文章我终于明白了!

时间:2019-11-18 00:26:54

相关推荐

为什么我们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 看完这篇文章我终于明白了!

在90年代,大红大紫的港台明星中,周星驰是最比较特殊的一位,它虽然具有超强票房号召力,知名度也非常大但银幕形象缺少惯常认识到的明星风采,现实中也远不如四大天王,成龙小虎队他们频繁地出现在内地的报刊杂志画报,海报和电子新闻上,大陆年轻人认识到他完全是通过他的电影!说到周星驰,许多80后往往都会想起曾经在休闲时间看起电影的时光,他的电影看过一两部后,你总想找其他的作品来看,这个人在你心中成为了可以索取快乐的固定通道,这种印象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周润发成龙李连杰的主流电影能够串联起六零后到90后的几代人的审美爱好,并不严格区分受众!而周星驰喜剧在内地被一边倒地接受,确实集中在80后90后这两代人身上,对于他们而言,颠覆传统打破常规的周星驰电影出现在一个经济改革开放,家用电器快速普及,外界文化尤其是港台影视音乐流行文化爆炸式涌入的时代。

无厘头搞笑中的破坏性和反叛性恰好切合了这批年轻人,尤其是80后当时的内在需求,尤其是那种释放自我,直面现实的内在需求,80后是第一代大规模进入中学接受完整的技术教育的人,他们这个群体在那个时代中接受到了完全不同于家庭教育的社会教育,包括影视文化的熏陶感染,学校基本处于被流行文化包围和渗透中他们是一群懵懂但精神情感方面处于真空的年轻人,很容易被影视作品流行音乐塑造的相应的社会价值观和情感观念所感染周星驰喜剧无疑是这个真空进行填充的最凶猛精神的作品。

在90年代中,早期通过录像带看到周星驰无厘头作品,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对他萌生出崇拜之情,即使在香港,周星驰本人也那么说过,观众虽然笑得前俯后仰。但同时又骂他是个衰人,对他的喜欢是带着无恶意_,有不自觉"轻视。

内地观众最初同样有这种潜在的矛盾心理,喜欢周星驰,但只是喜欢他及其配角在电影里的滑稽,银幕中的他始终无法像成龙,周润发,张国荣,刘德华那样具有偶像气质,英雄人物的气派与豪迈和男主角的英俊帅气,是周星驰的电影里一直缺少的,所以那时候的周星驰做人非常出名,其电影非常受欢迎,但90年代中期过年过节时,集市上铺天盖地的明星画报是没有他的画像,也没有任何一部他的电影剧中照出现在画报里,画报代表了美与时尚,而它的时尚与美容无缘。

那时期画报都是四大天王,小虎队,周慧敏,成龙,赵雅芝,郑少秋等等符合传统审美观的偶像明星,即使现在男女主角多数时候必须是光鲜体面地,这样才能将演员培养成偶像,何况曾经,在当时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影视里男主角不会去展示滑稽和丑态,因为这样等于自毁形象,而周星驰几乎在他所有的中早期电影里经常对整得很惨很丑很猥琐,甚至是很贱,比如情圣里周星驰接吻时突然被迫吞下醉酒女模特的污秽,这个恶心的搞笑桥段,很难提升主角的正面形象。

而在周星驰电影里有太多类似自贬自贱的情节,像破坏之王的裸体展示,其实多少也拉低了许多观众心目中这个男演员形象。从内容来说,周星驰无厘头电影还有不少难登大雅之堂的台词画面,比如盯着女人胸部看,比如夸张地爬到树上偷看女人大胸部,甚至流下口水,猥琐不堪,低俗性确实存在,有些父母甚至会马上把碟片机关了或者把孩子支开。

在唐伯虎点秋香中表现得更夸张,说轻点刺激,说重点是跟当时农村乡镇传统的仁义礼教多少有点冲突,在很多六零后部分70后眼中属于没有底线胡闹,肯定不希望自家孩子看这些东西,想必不少人小时候是不好意思和父母一起看周星驰喜剧里的一些片段。

银幕中的周星驰形象不能满足当时主流的审美观,至少在内地基本上是这样的,但这也可以理解为周星驰喜剧超前,反衬出那个年代的审美局限,一个时代,一种审美,我们也不必苛求所有人必须喜欢周星驰,也不必在今日大骂那些不喜欢周星驰电影的人,有个事实是从90年代到今天,时间越往后周星驰电影越是受欢迎,因为这些内容其实是帮助人释放内心积压的情感,而对此有深刻感受的便是80后90后两代人。

如果仔细回想我们对周星驰的印象,通常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8年的最佳女婿到1990年的赌圣,前期的龙在天涯望夫成龙,笑点都比较老派传统,从一本漫画闯天涯和咖喱辣椒到小偷阿星,再到师兄撞鬼。周星驰个人特色逐渐明显化。到了让他爆红的赌圣无厘头表演风格基本确立,最后无敌幸运星和整蛊专家继续强化的这种风格!而从赌侠起周星驰的国语配音基本上都是石斑鱼,这也是内地观众最熟悉的配音。

第二个时期是1991年龙的传人,新精武门,逃学威龙,情圣这类作品,剧情和笑点都与周星驰的表演非常贴合,周星驰已经成为片中绝对核心和主要看点,但这些现代题材电影的喜剧感整体上并不重口味,反倒有香港传统喜剧的调性,只是周星驰的个人风格已经非常鲜明,在情圣中,我们首次看到了周星驰的那种令人愉悦的夸张怪笑。

第三个时期是1992年审死官到1997年的算死草,包括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济公,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大话西游,大内密探零零发等古装喜剧,正是这些颠覆性极强的古装喜剧,让周星驰的表演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剧情,台词还是演员表演,都大大区别传统喜剧我们这个无厘头的理解和对周星驰喜剧表演的主要印象,基本是因为观看这些古装喜剧形成的!他的表演轻松随意,张力十足,情绪饱满,有时候表情突然暂停,有时候言行举止像按快进一样,让人应接不暇,过足了瘾!正是有张弛有度的夸张表演,让他的风格独特到到只此一家,绝无分店,而且他的表演就像进行润滑剂,在起承转合,起到加分作用,能够巧妙地帮助电影扬长避短,他们表演的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剧情了,比如武状元苏乞儿中这段这是他快言快语而瞠目结舌时让冲突起伏不断。

第四个阶段则是周星驰表演上回头的阶段,从1998年到,在行运一条龙,他的表演就有所收敛,而从喜剧之王开始,个人表演真正慢了下来,回归到传统方式,表现为深情!沉郁,肢体语言多数时候也不再夸张搞怪,表情不再那么快速多变,而是一个表情里堆积了更为厚重的多层次情感,到了少年足球演的还是喜剧,但表演的偏向传统,这种一本正经的喜剧表演在功夫中更加突出,无论是骂人吹牛皮,自嘲,整蛊,周星驰在本片其表情由始至终没有那种精灵古怪,瞬息万变,没有那种目瞪口呆没有神经兮兮的癫狂,语气和语速都非常正经,而周星驰电影曾经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就是他通过自身天才式的夸张表演来提升笑点,强度扩展情感空间,甚至是让这种层次丰富的表演直接影响到剧情节奏,并带给观众更强烈的情绪触动!但如今收了起来。功夫中在车上的大笑大约是周星驰目前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次癫狂大笑。

周星驰年纪大了,兴奋感少了,电影风格不愿意重复过往的老路子,题材内容也在变,表演起来自然不会像以前那样快言快语,活蹦乱跳,更不可能无所顾忌,莫名其妙地狂笑,到了长江7号周星驰就彻底告别了我们最熟悉的样子,此时我们发现这个熟悉的人真的老了,只是观众已经是那批真正打心底喜欢他的观众了。喜欢他,是因为他的作品对于我们这批观众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对于80后和90后观众来说,周氏喜剧里那些出人意料的情节曾经挑战过我们的惯性思维。

周星驰电影里有很多这种令人意外出现反转的小剧情,但是在前,刚刚从农村到乡镇或从乡镇到小城市的青少年笑过后,难免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创意二字有一定理解,这种理解并不会在行动上直接表现出来,但的确提升了观众的思维活跃度,尤其是打开了对世俗人情和社会现状的认识。

比如破坏之王里吴孟达干扰对手时,裁判的回答一定要曾经的你,既觉得好笑,又觉得有道理。在现实中面对流氓行为,说他犯法好像又不至于,但确实对自己构成了危害,一般人没有好的办法应付,周星驰喜剧里经常把这种苦涩和尴尬喜剧化处理,让我们能够在欢快中对此类情况有所共鸣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多出一份豁达和坦然,笑笑就过去了,这就是周氏喜剧里的魅力和现实意义,其中对于反面人性的调侃戏谑尤其有启发意义。

比如九品芝麻官里,几个有头有脸的人先后出来嫖娼,又躲到桌子底下去,虽然躲桌子底下要挟皇帝等情节缺少正常逻辑,但这种无厘头喜感非常形象地托显出虚伪好色等人之共性,大家都这样无耻,谁也别装了,当因果和矛盾尽量单一化处理,便是周星驰喜剧里的的单纯性,或者说是人物童真话,那些涉及到人性之阴暗面的笑点,往往是让我们在慌乱时不知不觉采取包容心态。之所以是因为观众认识到这种自私,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包括我们自己。

我们从中看到了太多口是心非,明明爱钱爱美女就偏偏不承认,明明胆小怕事却装作勇敢霸气,因为这个穷光蛋却要装大款等等,这便周氏喜剧的生活性,也是普通人离开深刻晦涩后直接认识世俗真相的一道窗口,那么越长大越越明白其中的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曾经不符合主流审美观的周星驰到如今成了神一样存在的偶像,恰恰是生活在验证它的意义。

他的电影价值被新成长起来的主流观众重新定位了,年少时对这些作品的共鸣是欢乐,现在产生共鸣是那份你我都懂得的情感和小人物的处境,关于现实生活的真相,关于现实生活的真相,关于你我这种小人物成长的诸多真实感受,这些共鸣提升了周氏喜剧在我们心中的地位,这也是我们年轻人的审美观的颠覆。对过去主流审美观颠覆,或者说是升级和拓展吧!

在周星驰电影爆红的90年代,80后90后,不过是一些青少年缺乏经济实力,没机会进电影院表达喜好,那时信息不发达,观众之间没什么交流,更不存在联合发声,直到新世纪会是年后,内地第一批忠粉长大成人开始进入影院,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普及让年轻人通过交流周星驰电影产生最大共鸣,大量经典台词成为网络流行语,周星驰的偶像气质迅速凸显出来,最近几年模仿周氏喜剧的作品越来越多,我们发现网络视频段子的搞笑套路基本上是从他喜剧脱胎出来的。更深刻说这些年轻创作者的喜剧思维基本上是周星驰喜剧培养出来的。这是属于年轻的娱乐时代。

反应在周星驰身上,就是他的作品票房越来越高,替他发声的人越来越多,周星驰和时代的关系变化背后,是我们年轻观众对自我观念的表露和对记忆情感的重新梳理,生活教会了我们很多,所以慢慢明白过来,那些超前的无厘头作品是多么的可贵,心中倒回去想那个娱乐单调,内心迷惘,自我平庸,孤独的青春年少时期,你会发现周星驰就是给你欢乐最多的陌生人。

你如今走进电影院看他作品,是情感的重新唤起,是跟个人审美偏好和认知的不自觉捍卫,于是,你发自内心的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偶像,而更像是欢乐的记忆,是快乐本身。相对星爷说,曾经满大街的明星画报没有你,但很多人心里一直有你,欢乐沉淀心底只是曾经没有及时说你有多好,好在如今还来得及谢谢你给了我那么多欢乐,时光且慢,你不要那么快老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