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唐诗骗了我们一千年 谁说刘项从来不读书?刘邦当亭长就是考上的

唐诗骗了我们一千年 谁说刘项从来不读书?刘邦当亭长就是考上的

时间:2023-07-22 12:23:36

相关推荐

唐诗骗了我们一千年 谁说刘项从来不读书?刘邦当亭长就是考上的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代章碣的这首《焚书坑》,让人们记住了刘邦和项羽原来都是没文化的大老粗,于是现在的人只知道项羽力能扛鼎万夫莫敌,而刘邦则是个不学无术的无赖,甚至对刘邦写的《大风歌》表示惊艳:没想到没文化的刘三也能写出这么气势雄浑的句子来。

笔者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认为刘邦项羽不读书没文化,因为笔者只知道刘邦项羽都比较有文化,除了刘邦的《大风歌》和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能跟曹操和司马相如有一比之外,正史中也都记载了这两个人文化水平其实是极高的。

首先我们来说项羽。要知道在春秋战国乃至秦代,识别一个人是贵族还是平民(秦代称黔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有没有文化,因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读书写字是贵族的专利。项羽恰恰是个贵族,《史记》中明确记载项羽家“世世为楚将”,可以算是一个老牌贵族。

大家都知道项羽司马迁说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好像项羽是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纨绔子弟,但是司马迁在说项羽干啥都没常性(学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的时候,却不知道项羽那是不死读书读死书,正像后来的诸葛亮一样,他的朋友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结果诸葛亮成了政治家军事家,那仨人只是二流人物,您总不能说诸葛亮没文化吧?

我们再来看刘邦。可能大家读《史记》的时候都忘了看一句话:“试为吏,为泗水亭长。”这句话翻译成现在的意思就是:刘邦去考公务员,成绩优秀,当上了乡长。

要知道秦朝的官员选拔制度是比较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想做官就得建功立业或者通过考试选拔,要是没本事,哪怕你是公子王孙,也只是普通老百姓一个,还有人指责秦始皇不知道照顾自己的亲属,弄得“子孙为黔首”。

刘邦虽然家里有点小钱(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个穷光蛋),老爹娶了俩老婆,大哥也是一把做买卖好手,刘邦自己也可以出手阔绰结交朋友(喜施,意豁如也)。但是要想买通主考官,倾家荡产也是不够的,而且他敢送,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也没人敢收——刘邦见过活的秦始皇,还满脸羡慕:“大丈夫当如是也!”

这时候可能有人说:不读书不识字就不能当亭长了吗?答案是:不能,特别是刘邦更不能。因为秦朝的制度已经明确规定了,谁做多大官那是要按照在战场上砍多少脑袋来决定的。刘邦当亭长之前没上过战场,要想当公务员,只能凭文化水平。很多战场上收人头的高手行政管理能力欠缺,于是秦始皇就得给他们找一群帮手来管理地方。这样有文化的刘邦们就有机会通过考试成为“吏”,干好了还可以升官。比如萧何就因为在县里当秘书长(主吏掾,主管群吏进退)干得好,连中央政府也要调他进咸阳当官。

没有军功又想当官吏,那就必须有文化。因为在秦朝的法律规定,基层干部必须有个兼职——乡村教师。这还是那个丞相李斯定的规矩:“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意思是老百姓也有权利读书学习,但是要跟基层干部去学习。而刘邦这个亭长,就是最基层的基层干部,他除了管理地方迎来送往之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乡村教师。即使不如萧何张良韩信文化水平那么高,但也差不到哪去,否则真就误人子弟了,也在早就被秦朝严苛的绩效考核体系淘汰了。

那么是什么人一定要说汉高祖刘邦没文化呢?没错,就是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儒生们。因为刘邦看见每天抱着子曰诗云摇头晃脑的儒生就讨厌——这就是一帮蛀虫和废物。于是经常把儒生用来显摆的高帽子揪下来当尿壶,至于接完了尿会不会再扣回儒生的头上,史书里没说。

这样不尊重儒生的人,在儒生那里当然是个“没文化”的“无赖”,但是在当年起兵反秦的各路诸侯乃至义帝熊心眼中,刘邦却是个忠厚长者(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去打秦军大本营咸阳,只有他合适。

要不怎么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呢,正因为儒生的夸夸其谈在刘邦那里没市场,所以后世儒生写的史书就把刘邦黑成了目不识丁的泼皮无赖,却忘了扪心自问:如果刘邦人品才能都那么不堪,萧何张良韩信这三位当世人杰怎么会对他忠心耿耿?又怎么能斗得过贵族出身、文化水平极高的楚霸王项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