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清代对菌子的食用方法:探索古人与菌子的爱恨情仇

清代对菌子的食用方法:探索古人与菌子的爱恨情仇

时间:2022-10-24 12:43:26

相关推荐

清代对菌子的食用方法:探索古人与菌子的爱恨情仇

引言

菌子,是一种生长在野外的食用菌类。它们或外表普通,或外表鲜艳,或有毒,或没有毒。因为松软鲜嫩的外形,它们很快就成了古人心目中的美食。 然而,因为菌子的种类不同,毒性也不相同,一不小心吃到了毒菌子,轻则癫狂吐泻,重了则会危及生命。正因为菌子软嫩但有的有毒,古人才会对这些天然地举着一把伞的食物又爱又恨。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清代时期,人们开始用不同的方式烹饪菌子,为中华食谱又增添了一道道菜肴。清代的袁枚就曾经在自己的《随园食单》里记载这样一道美食。话说住在芜湖的大庵和尚,特别会做蘑菇。有客人来寺里,这位和尚就会不顾戒律,把鸡腿洗净再把蘑菇去沙,再用秋油和酒来炒熟鸡腿和蘑菇。来到寺庙的人们对这道菌菜无不称赞不已。

一、古人对菌子的发现与辨别

其实,早在六千到七千年之前,我国的古人就开始和菌子打交道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学者还会根据菌子的特点撰写文章。庄子就曾经用菌子的生长时间,写出了朝菌不知晦朔的佳句。不过,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对菌子类品种的认知还非常有限。

后来,人们在农业方面的经验逐渐成熟,对菌子的识别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西汉时期,仅仅是灵芝这种菌类,古人就总结出了白芝、黑芝等六种。隋唐时期,人们已经可以对香菇、竹荪等可以食用的菌类进行归纳总结。长得黑黑的,有着鸡头一样的头盖,藕柄一样的菌柄的就是竹荪。对于香菇的生长习性,隋唐时期的人还进行了总结,认为香菇生长在冬季和春季。

二、令人惧怕的古代食菌中毒案

任何食物误食必然会中毒,菌子也不例外。我国的古代人也发生过因为食用菌子而中毒的案件。我国南宋时期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就记载过一个服用菌蕈中毒的案例。中毒之人指甲、四肢乃至全身都是青黑色的,中毒时口鼻流血,皮肉破裂,所见之人无不惊惧胆颤。

由于食用菌子中毒的症状如此可怕,古人为了保住性命也想到了不少方法。有的人总结了什么样的菌子有毒,西晋的张华就曾经在自己的《博物志》中提到过江南的深山里长着一种叫椹的菌子,非常美味但毒性很大。古代的医学家经过了不断地探索,还总结了一种解除菌子之毒的方法。那就是把地面挖出一个坑,再把水倒入坑中,不停搅拌出泥水再让人喝下,这种泥水在古代的医书里被称为地浆。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吃菌中毒,古人还想出了自己种植菌类的办法。元代的王祯就曾经在自己著作的书籍中记载了用砍花法种植香菇的办法。

根据《唐本草注》记载,“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

三、为什么古人会经常因为菌子中毒?

虽然古代已经有了辨别菌子是否有毒的办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古人还是非常容易因为菌子中毒。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古代虽然已经有许多记载毒菌子的书,但是古代真正能读懂书的不多。遇到饥肠辘辘的时候,看到菌子能想到的就是充饥,这样盲目食用菌子,很容易就会中毒。

另外,有些菌子因为曾经被记载过神话中,所以经常被古人认为是神仙食用的东西,多吃有益。有些菌子本来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人经常采食它们。不过,是药三分毒,这些菌子能治病也能致命,并不能完全不遵医嘱就胡乱食用。以深受嘉靖皇帝喜欢的灵芝为例。嘉靖皇帝十分喜欢灵芝,越是颜色奇特的灵芝越容易引起嘉靖皇帝青睐。其实,许多医书里都已经记载过,灵芝的颜色越红,形状越奇特,毒性也就越大。然而,像嘉靖皇帝这样的求长生之人是不会把这些真话放在心里的。

结语

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古人对菌子的探索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从好奇到惊恐再到顿觉美味无穷,菌子给古人留下的印象也不断地处在变化之中。

随着文化的普及,到了清代时期,真正认为菌子是仙药的文人墨客已经很少了。继承着前人对菌子的种植和辨毒解毒之法,清代人将美味的菌子送上了餐桌,煎炒烹炸入其脏腑,又一次丰富了中华美食史的精彩内容。

参考文献:

《洗冤集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