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学——设问 反问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学——设问 反问

时间:2023-01-05 06:39:52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学——设问 反问

设问

1.什么是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而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这种修辞格叫做设问。例如: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路甬祥《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里作者连续设问,层层递进,引起读者的兴趣,启发读者思考,然后自问自答,使文章波澜起伏。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袁鹰《白杨》)

(3)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魏巍再见了,亲人》)

这两个例句是肯定的“问”和否定的“答”构成的设问句,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思考;例(2)托物言志,强调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例(3)表达出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

2.设问的修辞效果

设问使用得恰到好处,能够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可以使文章有气势、有波澜,不呆板。例如:

(1)是他来啦?……不,还没来!(《穷人》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这里运用设问的修辞格,使读者能鲜明地感受到渔夫的妻子桑娜害怕渔夫责骂,内心充满矛盾和忐忑不安的心情

(2)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鲸》)

这里作者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给出答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起读者的阅读探究兴趣—鲸会怎样吃东西?从而为下文作了铺垫。

反问

1.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它用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问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这样的一种修辞方式就叫做反问。反问又叫“反诘”或“激问”,它可以使语气增强,增加感染力。

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

(1)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陈慧瑛《梅花魂》)

这里是肯定语气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强烈的责问表达了外祖父对梅花的热爱之情 。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青山处处埋忠骨》)

这句话用否定语气的反问,表达肯定的内容,强调了主席失去儿子的无比悲痛之情。

2.反问的修辞效果

反问往往充满激情,因而常用于反驳、责难、质问,目的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例如:

(1)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朱自清《匆匆》)

这一句反问使用得恰到好处,这也正是作者于整篇文章中的点睛之笔。“不能平的”、“白白”,这种强烈的反问表达出他是多么地不满于自己尽在“徘徊”的思想状态,由隐含到明朗地表达出自己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情感呢? (《难忘的一课》)

这里用肯定形式的反问,强烈地表达出没有任何话能替代“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作者的浓浓爱国之情,就在这样的反问中自然地抒写出来,也扣动了读者的心弦。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 友谊?(魏巍《再见了,亲人》)

这句话用否定形式的反问,表明坚决肯定的态度,强调、肯定了以大嫂 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

江南之“江花红”与“江水绿”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故乡的风景如此之美,能不让人回忆吗?强烈的反诘表达出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恋之情。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反问和设问不同于一般的疑问句,它们都是无疑而问。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反问句不必回答,设问则有问有答,或自问自答;二是,反问句的句末可以用问号,也可以用句号或叹号,而设问句则必须用问号。例如:

1.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一馕,也是在土馕坑烤成的!(权鹏飞《和田的维吾尔》)

2.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罗广斌、杨益言《狱中联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