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汇总14篇)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汇总14篇)

时间:2020-04-05 09:08:31

相关推荐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汇总14篇)

诗歌虚实结合写法的好处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过去的经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制定更好的计划和目标。6.心得体会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表达要准确,不要夸夸其谈或太过隐晦。小编精选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优秀文章,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和思考有所帮助。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

“实”是指现实中存在的实景境,是可以通过眼睛、耳朵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虚”是通过作者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便能将眼前的景与想象的景结合起来,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文章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下面是摘自《春》的一个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作者链接:

朱自清(18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伦敦杂记》等。【挖掘学点】眼见为实,心想为虚上期“温老师”中的文章中提到观察的角度,可以远观,可以近赏。无论是远看到的还是近处看到的,都是“眼见为实”,这些部分就是实写。单纯实写所写的景物不够鲜活,如果在实写的过程中不断加入自己的联想,你就会用文字描绘出一幅幅的美景。上面的片段中实写的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由此作者联想到他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情景热闹,联想到树上结满果子的丰收情景,联想到花儿“争相斗妍”,画出春天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虚虚实实,真是一首美妙的春的赞歌!名篇2】《济南的冬天》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下面是摘自《济南的冬天》的一个片段:下雪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作者链接:老舍(18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挖掘学点】虚写常常会用到修辞手法“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作者由树尖上的白雪联想到秀美可爱的日本看护妇。树尖上有一些雪是实写,像日本看护妇是虚写,是作者的联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一比喻形象地“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中“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是实写;“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虚写,此虚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上的积雪半化未化的景象。虚与实的结合,不仅写出了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山的喜爱之情。

【我也试试】“呼”的一阵风吹过,给我们送来扑鼻的清香,我一闻便知是广玉兰味的“香水”。广玉兰的“手”不禁伸向洒满阳光的大地,仿佛在说:“快来照亮我,快来照亮我吧!”经过阳光的普射,广玉兰树的身上又多了许多星星点点的花苞,毛茸茸的外衣使她可爱的外表变得更加迷人,脱去“外衣”,粉嫩粉嫩的花瓣儿裙展开来。这花骨朵朱唇紧闭,好似害羞的仙女,奶白色的裙摆轻轻地绽放。站在远处,太阳放射着它的无限光辉,许多小花苞都如同向日葵一般崇拜太阳,朵朵面朝阳光,好一幅春暖花开图!(章睿宁)你能分得清哪里是实,哪里是虚吗?这个并不难。这一片段中虚实结合很不错。阳光照射后,小作者仿佛听到了玉兰花对阳光的邀请;看到玉兰花含苞待放,小作者仿佛看到了他们害羞了,仿佛看到了他们朱唇紧闭。

作者:彩虹。

公众号:温老师。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二

诗歌世界里充满了虚幻和梦幻的表达方式,而又不失真实的感触。现实的人情、风景、生活和历史,交织在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中。这样的表达,让我们无法忘记那些难以言说的瞬间,那些故事,以及那些曾经存在的感觉。下面,我将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对诗歌虚实结合的心得体会。

虚实相生,鲜明的画面。

诗歌中的虚实结合,能够将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诗人的艺术化表达,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画面。譬如,诗人用现实的事物与虚幻的想象相融合,就能够达到意境相应的效果。从而使得诗歌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所以,虚实结合不是在虚拟一切真实的场景,而是利用虚幻的构思来增加真实的生活体验。通过实事求是,以虚寓实,升华出人们心中所感受到的美好。

意境迷离,平淡的生活也能成为美好。

虚实结合的诗歌,将人带入了另外的想象空间,迷离的意境,让平淡的生活也能成为美好的体验。譬如,在一篇描述初恋的诗中,我们不但能看到诗人的真实感受,也能感受到诗人艺术化表达的深度。这样的诗歌让我们感受到原本平淡的生活,也充满了种种处了美好的可能性。通过虚实结合,让生活升华,生活就变得富有深度和意义。

情感化,唤起共鸣。

虚实结合的诗歌,不仅具备了艺术性、美感性,更能够将诗人情感融入其中。譬如,一首《致橡树》中的“我该如何告诉你,我怀念的,是你那双懂我,爱我,如此深情的眼睛!”这样的表达方式将诗人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个诗歌更显生动鲜明。这样的诗歌很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让读者靠近了情感的源头。

非一般的表达,打破刻板印象。

诗歌的虚实结合,给人们的表达方式带来了更好的可能性。有时,我们用刻板的印象看待一件事物,总是固定了它的位置,难以脱离污染我们的思想。而诗歌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给物事重新赋予了新的生命,赋予它们更为永恒的意义。让人们对待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加特别。当诗歌虚实结合的表达,带我们对事物有了不一般的见解。人们的思想就发生了变化,看待事物的角度也随着改变了。

最后,诗歌虚实结合既有现实感和节奏感,同时还有细腻的表达和情感的融入。这样的诗歌让我们在慢慢读过的时候,能够在思想中深思。诗歌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不但阐述了事物的真谛,更深入到程度、背后的感动和感悸。因此,虚实结合的诗歌不仅仅是艺术化的形式,更是让人能够背诵、受启发甚至改变人生命运的非常好的表达方式。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三

虚实结合这种笔法,十分复杂且十分深奥。大体而言,有以下四种:

1、用字的虚实。

古人对用字的虚实,有两种不同看法:一是认为虚字易用,实义少,灵活婉转而有弹性,容易把诗做活;另一种认为虚字实义少,用不好时诗句软弱无力,诗意空洞。而实字可使诗句刚劲挺拔、奇气纵横。古代的诗词名家,善于驾驭虚实结合。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晚年,处于国破家亡,流离异乡时作此词。上阕多用实字侧重外形实写:女词人被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十分苦闷;天放晴后,落花已化为尘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赵明诚在离乱中辞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华,目睹春景及丈夫遗物、遗著《金石录》,觉得物是人非,悲从中来,万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懒于梳头,甚至有时正想开口,可是眼泪已夺眶而出。

上阕只在第四句用了虚字“欲语”,出语看似平易,用意无比精妙: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悲痛状态和满腹忧愁表现出来,扣人心弦!

下阕侧重内心发掘:女词人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也来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但又担心舴艋“轻舟”太小,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的忧愁。

前三句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词意转折,配合实字表达,收到尺水兴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使“愁”变得沉重,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奇气纵横”!无怪乎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置景的虚实。

诗词有实景与虚景,有虚实相间之景。写实景要注意“实中透虚”,能触发联想,写实才不枯燥、不呆板。写虚景要能落到实处,有凭藉依托,有云蒸霞蔚的气象境界。范晞文在《对床夜话》中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怎样置虚实之景,化景物为情思呢?如毛泽东1965年5月写的《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井冈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阔别38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用非常欣喜的心情写下这首词。

词的上阕写重上井冈山的所见,是一幅广袤千百里,林海古木参天,葱葱郁郁,不愧为南天奇岳的自然实景!另外,还点缀了井冈山今天的美景:许多高楼大厦,警勉后人的革命纪念亭台,五井碑,黄洋界,车来车往,如跃似飞。细品之,叫人惊叹老根据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真是“江山如画”!

词的下阕写诗人的所感,侧重回忆往昔和抒发豪情。38年仅仅弹指间逝去,井冈山“变了”,但来之不易啊。往下诗人虚写昔日在井冈山的斗争:风起云涌,枪林弹雨,抛头颅,洒热血,那真是“九死一生”!是党领导红军和根据地人民,似天上明月朗洁、高尚,革命豪情天生,横扫一切枯枝败叶!终于,迎来了“一声鸡唱”,东方红了,太阳升以至“万怪烟消云落”。

诗人勾勒前实景和后虚景,且注入了革命情思,堪称妙用虚实景的典范之作,无不叫人惊叹其运笔之神奇!

3、置议论的虚实。

写诗强调形象思维,但也不排斥抽象思维,即诗中的议论。这议论不是泛泛而谈,它要求有哲理性,有形象性,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运用虚笔。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丞,刚由洛阳到江南,恰巧辛渐正要回洛阳,于是作此诗送朋友辛渐。

前两句是诗的第一层,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它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作背景,衬以高高的芙蓉楼,奔腾的大江,如织的冷雨,接天连江,友人、高楼、整个吴地都笼罩在潇潇冷雨中,为即将的离别平添几分悲凉气氛。“楚山孤”既是写实景,也是诗人孤寂心情的写照。一向豪迈的王昌龄,一场送别,一阵冷雨,怎会如此落寞?原来诗人被贬岭南,自负甚高的王昌龄在官场上很不得意。

后两句是诗的第二层,转入议论,表白自己崇高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辛渐归去的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名人荟萃,诗人又素负诗坛盛名,亲友故交一定会问起他的近况。诗人借用六朝时鲍照《白头吟》“清如玉壶冰”的诗句,推陈出新以“一片冰心在玉壶”作了回答,自喻高洁、清白的品格。他让辛渐代言:虽然自己多次遭到打击,被排挤陷害,但绝不会同流合污,向恶势力低头;要一尘不染,如玉壶冰心,晶莹洁白!

诗人屡遭贬谪而志气不改的表白,画龙点睛之笔是末句。假如实事求是地说,即使千言万语都比不上末句的虚拟议论!它蕴含着哲理,形象感人,感情强烈,成了千古名句!

4.情境的虚实。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回想过去的情境为虚,以目前具体情景为实;一种是虚拟或想象的情景为虚,以真实具体情景为实。情境实写容易而虚写难。这里着重介绍虚拟的情境。如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7日,红军翻越六盘山。登山时,来到一道高高的山梁,毛泽东对大家说:“休息一会吧!”他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抽烟,望远,于是写下这首长征途中创作的最后一首词。

词中“望断南飞雁”是典型的虚拟情境。它把一系列难以表达的思维活动,都凝聚到望雁的神态之中。看红军北上,大雁南飞,方向相反。大雁要飞经的地方,正是红军走过的征途。望雁:自然会引起对漫漫征途的回顾——有多少困难?有几场枪林弹雨?有多阔的草地和多高的雪山?一切都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真是志存高远,“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此外,大雁去到的地方,正是红军生活、战斗过的根据地。望雁:还会想起坚持战斗的游击队员,还会想起鱼水情深的父老乡亲,还会想起四方面军的朱总司令和刘参谋长,以及五、九军团的同志们,北上红军还会捎去对南方亲人的问候和长征即将会师的胜利消息——“缚住苍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这种虚拟的情境,内涵深广,极富情趣!超脱而丰富的想象虚写,逼真境而生神境。

上述可见,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从浅而入深。诚如谢榛在《四溟诗话》云云:

李西涯曰:“诗用实字易,用虚难。盛唐人善用虚字,开合呼应,悠扬委曲,皆在如此。……”

一、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总体上说,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具体地说,就是在构思时,由抽象的文题去联想具体的事物。在行文时,由抽象的文意去想象具体的事情。前者如由文题品味痛苦去联想:痛苦就是半夜犯了酒渴,却没水喝;痛苦就是老师的课让人昏昏欲睡,自己却坐在第一排。后者如由文意有时希望就是痛苦去想象:痛苦就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变得平庸,却无能为力;痛苦就是高兴地捡起一张百元大钞,却发现它是一张假钞。显然,前者由抽象的品味痛苦联想到了具体事物,后者由抽象的希望就是痛苦也想象到了具体事情。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化抽象为具体,变得具体可感了。

做到化虚为实,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有两种:一是具体化。就是说,通过事物或实物,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变得眼睛可见,耳朵可听,双手可摸。比如将抽象的成熟具体化:成熟是领导讲完笑话之后,哪怕再没有想笑的感觉,也要率先哈哈大笑;成熟是受到表彰时,首先感谢领导的关怀爱护和同事朋友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这样,本来抽象的成熟就显得非常地具体。二是形象化。就是通过比喻、比拟等手法,将抽象的变成形象的;变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活泼感人。比如将抽象的愿望形象化:愿望是远山丛中的高峰,是忘不到头的公路,是驶向远方的巨轮。这样,将愿望比作高峰、公路、巨轮,化抽象为具体,变得相当形象了。

二、化实为虚。

化实为虚,就是说,将具体的化为抽象的。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方面:首先是在构思时,由具体的文题引申出抽象的道理;其次是在行文时,由具体的事物揭示出抽象的哲理。前者如由文题肩膀去引申:肩膀,可演绎完美的人生;但那肩膀能诠释生命,能感人泪下,能催人奋進。肩膀,可演绎亲情的故事;但那肩膀能给我勇气,能明我心志,能引我上進。后者如由具体的肩膀去揭示:大山的肩膀扛起了长河落日,显得那么壮美苍茫;大海的肩膀托起了汹涌波涛,显得那么澎湃激昂。可见,自然的肩膀是多么美丽壮观,丰富多彩。总之,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从具体的肩膀抽象出许多深刻的道理,变得更加理性化了。

做到化实为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归纳法。就是由具体事物归纳出深刻的道理,或者由具体实物推断出科学的结论。但两者都必须符合逻辑,讲究科学。比如由下列具体事物去归纳:家,是黄昏湖边的搀扶,是灯下互剪的白发,是白头偕老的漫漫旅程,是相依相伴的朵朵黄花。因此,家,是老来伴,是夕阳红。不难看出,由黄昏搀扶到互剪白发,由白头偕老到相依相伴,由老来伴到夕阳红,不仅事物具体,特征明显,而且逻辑严密,归纳科学。二是演绎法。就是由具体事物演绎出抽象的道理,或由具体实物進行正确的推理,并力图做到演绎合理,推理科学,逻辑严密,无懈可击。比如由下列具体事物去演绎:家,是爱情的终点,是英雄的坟场,是挂在颈上的枷锁,是自卖自身的契约。所以,家,是累赘,是负担。很显然,前面属具体原因,后面属科学结论。前后原因具体,推论科学,真可谓因果相连,天衣无缝。

三、虚实并用。

虚实并用,很好理解,就是虚实有机结合,配合使用。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由虚入实,以实为主。就是先点出抽象的道理,然后用事例加以印证,力图逻辑严密,让人信服。请看下列文字:如果研究起来,成熟的学问是很大的。成熟是在汽车上看见小偷掏别人钱包时,不但一声不吭,而且还马上進入睡眠状态;成熟是女同事穿了不合身的时装时,不但主动跟她打招呼,而且还要夸她的时装款式新潮、颜色和谐、质地高贵。此处,先点抽象之理,再举例印证。如此以实论虚,用例证理,可谓论证缜密,令人信服。二是由实入虚,以虚为主。也就是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出许多感悟,让人深受教育,倍受启迪。比如:读庄子,读到的是空灵与澄净;读李白,读到的是潇洒与不?羁;读李清照,读到的是凄婉与哀伤;读谭嗣同,读到的是正气与不屈;读林妹妹,读到的是凄美与愁恨。不难理解,读的对象是具体事例,读到的是读后感悟。这一过程,就是一种深深的教育与启迪。

要做到虚实结合,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合并法。就是将虚与实合二为一,合并使用。可以先虚后实,也可以先实后虚。如:理想,是黑暗中的指路明灯,是迷路时的行路指南,是焦急时的一泓清泉。而实现理想,需要毅力与意志,需要勇气与坚持,需要专注与执著。很明显,指路明灯行路指南一泓清泉都属于实,而毅力与意志勇气与坚持专注与执著都属于虚。这样,先实后虚,由实到虚,由实转虚,就能合并使用,生色添彩。二是融合法。就是将虚与实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可以虚中有实,也可以实中有虚。如:家,是个可以任意发发牢骚的角落,是个可以不用担心别人责备的王国,是个可以将困难排除在外的天堂。是个可以将爱保存在内乐园。从实来看,将家比喻成具体事物:角落和王国,天堂和乐园。就虚而言,揭示了家的特点:可任发牢骚,可不受责备,可排除在外,可存爱在内。这样就做到了虚实结合。

综上所述,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中带实,实中揭虚。的确巧妙无比,力量无穷。在写作中,不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也不论写散文,还是写散文诗,如果都能做到虚实结合,那就一定能使文章更具有气势,更富有哲理。進而使文章更加光彩照人,更加引人入胜。相信每一位有進取心的作者,都会朝这方面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因为无数经验证明,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它的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四

古人对用字的虚实,有两种不同看法:一是认为虚字易用,实义少,灵活婉转而有弹性,容易把诗做活;另一种认为虚字实义少,用不好时诗句软弱无力,诗意空洞。而实字可使诗句刚劲挺拔、奇气纵横。古代的诗词名家,善于驾驭虚实结合。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晚年,处于国破家亡,流离异乡时作此词。上阕多用实字侧重外形实写:女词人被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十分苦闷;天放晴后,落花已化为尘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赵明诚在离乱中辞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华,目睹春景及丈夫遗物、遗著《金石录》,觉得物是人非,悲从中来,万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懒于梳头,甚至有时正想开口,可是眼泪已夺眶而出。

上阕只在第四句用了虚字“欲语”,出语看似平易,用意无比精妙: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悲痛状态和满腹忧愁表现出来,扣人心弦!

下阕侧重内心发掘:女词人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也来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但又担心舴艋“轻舟”太小,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的忧愁。

前三句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词意转折,配合实字表达,收到尺水兴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使“愁”变得沉重,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奇气纵横”!无怪乎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五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回想过去的情境为虚,以目前具体情景为实;一种是虚拟或想象的情景为虚,以真实具体情景为实。情境实写容易而虚写难。这里着重介绍虚拟的情境。如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7日,红军翻越六盘山。登山时,来到一道高高的山梁,毛泽东对大家说:“休息一会吧!”他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抽烟,望远,于是写下这首长征途中创作的最后一首词。

词中“望断南飞雁”是典型的虚拟情境。它把一系列难以表达的思维活动,都凝聚到望雁的神态之中。看红军北上,大雁南飞,方向相反。大雁要飞经的地方,正是红军走过的征途。望雁:自然会引起对漫漫征途的回顾——有多少困难?有几场枪林弹雨?有多阔的草地和多高的雪山?一切都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真是志存高远,“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此外,大雁去到的地方,正是红军生活、战斗过的根据地。望雁:还会想起坚持战斗的游击队员,还会想起鱼水情深的父老乡亲,还会想起四方面军的朱总司令和刘参谋长,以及五、九军团的同志们,北上红军还会捎去对南方亲人的问候和长征即将会师的胜利消息——“缚住苍龙”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这种虚拟的情境,内涵深广,极富情趣!超脱而丰富的想象虚写,逼真境而生神境。

上述可见,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从浅而入深。诚如谢榛在《四溟诗话》云云:

李西涯曰:“诗用实字易,用虚难。盛唐人善用虚字,开合呼应,悠扬委曲,皆在如此。……”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六

第一段:引言(100字)。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追求真实而又超越现实,通过对虚实的结合抒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信念。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诗歌虚实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诗歌虚实结合的魅力和教育意义。

第二段:虚实结合的艺术表达(200字)。

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诗人通过精心的抒发和构思,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以虚幻的形象与现实世界相融合,达到更加深入人心的效果。这种结合不仅使诗歌充满了神秘感和想象力,也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不断思考和体会。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选取这类诗歌作为教学材料,通过与学生共同品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深入感受诗歌的力量。

第三段: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300字)。

诗歌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培养作用。学生在阅读和欣赏诗歌时,需要通过想象力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同时,他们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将这些情感传递出来。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创作和分享,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力量,并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四段:发展学生的想象力(300字)。

想象力是一个人创造和思考的重要能力,而诗歌虚实结合正是对想象力的一种锻炼和培养。诗歌中那些令人瞩目的形象和意象,需要读者以想象的方式来理解和感受。在我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通过朗读、绘画和写作等方式展现他们对诗歌的想象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得到了开发,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第五段:拓宽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00字)。

诗歌虚实结合既包含了对诗歌形式和艺术手法的鉴赏,也需要读者去思考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我的课堂上,我常常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评价能力。通过学习和分析优秀的诗歌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词和意图,发现其中的深意与思想。这对他们提升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总结部分(100字)。

综上所述,诗歌虚实结合是一种富有灵感和艺术性的教学手法。通过这种方式,我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想象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我相信,诗歌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将继续在我未来的教学生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七

诗歌虚实结合是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法,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细腻、动人,表达出深层次的意蕴。在诗歌虚实结合中,诗人通过对实际生活的描述、对自身感受的抒发和对想象的运用,将人类文化的底蕴和人性的深刻表达在作品中。在我的创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诗歌虚实结合的魅力以及它所带来的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在诗歌中,虚实结合可以体现出真与假、虚与实的结合,这种呈现方式常常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诗句中的“欲窮千里目”虚实结合,具有象征意义,诗人借此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境遇和追求;而“更上一层楼”隐喻了诗人的意志力和不懈追求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读者,启示人们在生活中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另外,虚实结合在诗歌中也可以表现出诗人精神上的奋斗,以及批判现实的强烈愿望。例如近现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壮岁寄黄鹤,峨眉传素女,李府东篱菊,乐天童子诗。”这美妙的景色既是现实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的憧憬和愿景,这种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乡愁的向往,使得他的诗歌深入人心,引发了强烈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反思。

在我的创作实践中,虚实结合对我的启迪和帮助也是十分巨大的。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尝试利用虚实结合来表达自己对追求理想的愿望,用两段对比鲜明的描写来营造出奋斗的氛围和情感共鸣。这样的手法为我的创作增添了活力和深度,同时也展示了我的文学造诣和思想素养。

总之,诗歌虚实结合是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的意境技巧,它不仅能够让读者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感悟和情感表达,还能够启迪读者思考生活,反思人生。通过虚实结合,诗人们在诗歌中呈现出无限的创意和奇思妙想,打破了现实和虚幻的界限,让人们体验到了诗歌带来的美好与深度。对于更广大的诗歌创作者而言,准确把握诗歌虚实结合的技巧,不仅有助于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也能让读者对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示。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八

写诗强调形象思维,但也不排斥抽象思维,即诗中的议论。这议论不是泛泛而谈,它要求有哲理性,有形象性,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运用虚笔。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丞,刚由洛阳到江南,恰巧辛渐正要回洛阳,于是作此诗送朋友辛渐。

前两句是诗的第一层,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它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作背景,衬以高高的芙蓉楼,奔腾的大江,如织的冷雨,接天连江,友人、高楼、整个吴地都笼罩在潇潇冷雨中,为即将的离别平添几分悲凉气氛。“楚山孤”既是写实景,也是诗人孤寂心情的写照。一向豪迈的王昌龄,一场送别,一阵冷雨,怎会如此落寞?原来诗人被贬岭南,自负甚高的王昌龄在官场上很不得意。

后两句是诗的第二层,转入议论,表白自己崇高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辛渐归去的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名人荟萃,诗人又素负诗坛盛名,亲友故交一定会问起他的近况。诗人借用六朝时鲍照《白头吟》“清如玉壶冰”的诗句,推陈出新以“一片冰心在玉壶”作了回答,自喻高洁、清白的品格。他让辛渐代言:虽然自己多次遭到打击,被排挤陷害,但绝不会同流合污,向恶势力低头;要一尘不染,如玉壶冰心,晶莹洁白!

诗人屡遭贬谪而志气不改的表白,画龙点睛之笔是末句。假如实事求是地说,即使千言万语都比不上末句的虚拟议论!它蕴含着哲理,形象感人,感情强烈,成了千古名句!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九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为帮助考生们复习好这部分内容,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之虚实结合,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诗歌鉴赏中的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所谓“虚”则是想象之景,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引发人的联想。具体说来: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眼前之景为实,已逝、想象之景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大。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之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它是艺术家再现现实对象整体时有意造成的艺术形象结构上的虚空。如宋朝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样的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作者正是运用空白艺术给欣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实写了与童子的对话,而把“问”的内容省去,更没有介绍隐者的行踪,但透过画面,我们能感受到那山中缥缈的云雾、隐者的闲适高雅以及作者本人悠然恬淡的心境。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为是诗歌中的空白艺术,它是通过有限的问话表现了无限的闲适之情。

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与实的关系,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面上是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实景,但这景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亡无限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也就是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在此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实写了雄伟壮观、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形象,表现了作者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以高翔的豪情壮志,这是虚写,作者主观上的情志,都依托在了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达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中的意境。

正、侧面描写是诗词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多数情况下.诗人都在正面描绘景物特征。有时诗人为了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常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化实为虚,以虚写实,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这在诗词鉴赏中也可以看作是虚实结合。

例如自居易在《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其目的都是为了烘托人的情感。“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反映了当时诗人与友人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对琵琶声的侧面描写,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的空间;“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被商人抛弃后的孤独悲伤的心境。这里正面写景为实,侧面烘托出的情则为虚。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人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了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中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

内心复杂的情怀。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诗句,这是作者遥望南国时发出的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但此时不在眼前,作者通过这已逝之景,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再如他的《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再现了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反托出今日处境的凄凉。

有时,诗人为描写自己思乡怀人之情,不从自己入手,而是设想对方可能有的情形,以写对方而写自己,这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写法。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诗人在天宝十五年被叛军抓住被困长安,望月思家而写下的千古名篇。诗中流露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但诗人并未从自己方面落墨,而是想象妻子在月夜之中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担心丈夫的情形。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字里行间使妻子“独看”福州之月而“忆长安”,与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福州的思念之情得到双向交流,使得感情更加深沉,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总之,实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

诗词有实景与虚景,有虚实相间之景。写实景要注意“实中透虚”,能触发联想,写实才不枯燥、不呆板。写虚景要能落到实处,有凭藉依托,有云蒸霞蔚的气象境界。范晞文在《对床夜话》中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怎样置虚实之景,化景物为情思呢?如毛泽东1965年5月写的《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井冈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阔别38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用非常欣喜的心情写下这首词。

词的上阕写重上井冈山的所见,是一幅广袤千百里,林海古木参天,葱葱郁郁,不愧为南天奇岳的自然实景!另外,还点缀了井冈山今天的美景:许多高楼大厦,警勉后人的革命纪念亭台,五井碑,黄洋界,车来车往,如跃似飞。细品之,叫人惊叹老根据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真是“江山如画”!

词的下阕写诗人的所感,侧重回忆往昔和抒发豪情。38年仅仅弹指间逝去,井冈山“变了”,但来之不易啊。往下诗人虚写昔日在井冈山的斗争:风起云涌,枪林弹雨,抛头颅,洒热血,那真是“九死一生”!是党领导红军和根据地人民,似天上明月朗洁、高尚,革命豪情天生,横扫一切枯枝败叶!终于,迎来了“一声鸡唱”,东方红了,太阳升以至“万怪烟消云落”。

诗人勾勒前实景和后虚景,且注入了革命情思,堪称妙用虚实景的典范之作,无不叫人惊叹其运笔之神奇!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一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丰富而隐晦的意境,引领读者走进一个虚实相生的世界。在教学中,我发现将诗歌的虚实结合运用于教学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力和想象力。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诗歌虚实结合的魅力与重要性。

首先,诗歌的虚实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诗歌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诗情画意的美感与意境,进而培养出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通过朗诵、赏析和创作等方式来体验诗歌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模仿经典的诗歌作品,学生们逐渐掌握了如何运用诗歌的虚实结合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中,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其次,诗歌虚实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受限于种种社会规范和限制,容易忽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和想法。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打破这种限制,让学生们能够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通过诗歌的学习与创作,学生们能够不受束缚,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从而激发出他们潜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次,诗歌的虚实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诗歌中,由于其意境的抽象和词语的凝练,读者往往需要通过自己的感知和思考来理解其中的内涵。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们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深入体验诗歌作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感官和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声音等元素,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了不同的审美体验,培养了对美的敏感和感知能力。

最后,诗歌虚实结合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理解。在传统文化中,诗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通过学习和欣赏诗歌,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传承这些价值观念。通过分析古代经典诗歌作品,学生们对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有了更深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同时,通过自己创作诗歌,学生们能够表达自己对现代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和思考,使其具有现代性和时代性。

综上所述,诗歌虚实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加深学生对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理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通过诗歌虚实结合的方式,走进诗歌的世界,领略诗歌的美妙与魅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诗歌虚实结合的教育功效,让学生在诗歌的铺陈中实现全面发展。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二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想。而诗歌的虚实结合,则是使诗歌更加富有艺术感与想象力的重要手法。作为一位教师,我深知诗歌对于学生的意义与影响,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诗歌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使他们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首先,诗歌的虚实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接触诗歌时,往往会被诗歌中丰富多彩的形象和意境所吸引。而诗歌的虚实结合正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升华,将平凡的事物与抽象的概念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瞩目的艺术形象。例如,在对校园生活的描写中,学生可以通过融入自己的想象和体验,创作出富有诗意的作品,表达出对校园生活的独特感受。通过这样的创作过程,学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锻炼与提高,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诗歌的虚实结合能够深化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感悟。诗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往往需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与现实相结合。例如,当学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写进诗歌中时,他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自然的美丽与伟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反思和思考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度和思考能力,也加深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再次,诗歌的虚实结合是一种对情感的诠释与表达。通过对情感的虚实结合,诗人可以通过凝练的语言表达,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出来,将个人的喜怒哀乐转化成诗歌的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诗歌的虚实结合也是他们表达自己情感与思想的一种方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常常面临各种情绪的波动与挑战,而通过诗歌的创作和欣赏,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进行整理和表达,释放内心的压力与焦虑,获得情感的宣泄与启迪。

最后,诗歌的虚实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在诗歌虚实结合的作品中,学生需要通过对诗歌的内容、形式与语言的理解与鉴赏,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诗歌进行学习与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艺术,并在其中体验到丰富多样的人文情怀。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增长见识、扩大眼界,不仅能够更好地欣赏诗歌的魅力,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总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诗歌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化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感悟、诠释与表达个人情感与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作为一位教师,我会继续努力,通过诗歌的教学,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与真谛。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三

抑扬之法概括起来有四:曰: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扬先扬,欲抑先抑。

这抑扬四法,是从写作的曲笔角度说的,它能够满足读者“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心理,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这种方法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和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烘托指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具体指衬托的意思抑扬的手法又叫褒贬,顾名思义就是一定要在对比出体现出对一者的褒和对另一者的贬。而烘托也通过类似于对比的手法,但它只是通过两者的对照来衬托出某一重点的特性,不存在褒或贬义。

抑扬手法比如曹禺的《雷雨》写周朴园,先极力写他对梅小姐的深情厚意,仿佛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好丈夫;但是,当他发现站在面前的鲁侍萍就是当年的梅小姐时,便撕下他那温情脉脉的面纱,现出了凶恶的本相而把侍萍赶走。

一扬一抑,把周朴园冷酷伪善的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这里你就不能说它是烘托的手法,因为前后存在明显的褒贬。烘托手法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诗歌虚实结合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四

作为一种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文学体裁,诗歌的虚实结合是其独特的表现特征之一。在我的诗歌创作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虚实结合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和技巧,下面就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虚实之间的转换。

虚实结合是指在诗歌中抽象与具体、幻想与现实、内心与外在之间进行交错与穿插。在诗歌创作中,虚实之间的转换常常是随时发生的,这要求诗人能够使用恰当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将诗歌构成中的虚实转换流畅自然地进行,不要显得生硬和突兀。

在诗歌创作中,虚实结合的美学价值不仅仅在于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甚至是心灵的共鸣。虚实结合可以让读者在想象空间和现实空间之间徜徉,得到不同于现实人生的能量和启示。

三、虚实结合带来的情感共鸣。

虚实结合给诗歌创作带来了深刻的情感共鸣,它让诗歌创作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形式呈现,更是深入到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通过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诗歌能够表达更加纯粹、深刻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共鸣正是吸引读者的主要原因。

在进行虚实结合的创作时,诗人需要注意手法的多样性,例如通过抒发内心真情实感,松散的句子描写与直白的语言相结合,细腻的意象构筑与明快的时髦气息交替,等等。此外,适当的排比、重复、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虚实结合的效果。

虚实结合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诗歌创作,它同样适用于写作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例如小说、散文等。在这些文学类型中,虚实结合的能够更好的构建人物形象,呈现丰富的心灵体验、深刻的思想感悟、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意义。

总的来说,诗歌虚实结合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为诗歌赋予了深远的美学价值和情感共鸣。在创作中,我们需要掌握好虚实结合的技巧,善于运用描写和修辞手法,将想象和现实、内心和外在相互交融,从而创造出更加精美的诗歌作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