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19-12-22 02:19:10

相关推荐

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节能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的民用建筑行业发展非常迅速,现在的民用建筑大都会配套建设锅炉房用以给居民供暖,在锅炉房的运行过程当中,烟气处理后经排烟设备排放至大气,烟气仍会携带大量的热量,热量也随烟气排放至大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包括外壳体、至少1个连续且均匀设置的换热片以及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连通管,所述换热片和所述连通管均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换热片和连通管相互垂直设置,外壳体为圆形截面的筒体,连通管均匀且连续盘绕于外壳体的内部,且连通管的弯曲半径不小于300毫米,换热片设置有和连通管相互匹配的第一通孔,连通管沿其走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换热片为波纹状的型板,换热片的厚度沿换热片和连通管的连接处指向换热片的周边边缘处逐渐减小,换热片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和第二通孔相互匹配的相互匹配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沿固定杆的走向连续且均匀的设置,外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和外壳体的内壁相互连接,固定座的顶部设置有和固定杆相互匹配的第一凹槽。

为了便于本发明的连通管将热量传输至供暖系统,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流入冷却介质的第一连接管和用于流出冷却介质的第二连接管,外壳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和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互匹配的第三通孔以及第四通孔,第一连接管贯穿所述第三通孔,第二连接管贯穿所述第四通孔。

为了便于本发明和排烟设备相互连接,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顶部的外侧以及第二固定部的底部的外侧均设置有凸台。

为了增加本发明和排烟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密封性,所述第一固定部和顶部相对凸台的内侧以及第二固定部的底部相对凸台的内侧均设置有密封垫圈。

为了增加本发明和排烟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凸台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和外壳体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第五通孔的内部穿设有紧固螺栓,第五通孔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紧固螺栓设置有和第五通孔的内螺纹相互匹配的外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通过设置外壳体、连通管以及换热片,且在换热片上设置第一通孔,连通管依次穿过多片换热片上的第一通孔,并且连通管在外壳体内盘绕设置,换热片增加了连通管和热烟气之间相互接触的面积,增加了本发明回收热量的效率,能够有效的避免资源的浪费,通过将换热片设置成波纹状,且波纹状的走向竖直设置,能够进一步的增加换热片和热烟气相互接触的面积,并且热烟气的流动方向被改变不断和换热片撞击,进一步的增加了本发明回收热量的效率,通过在换热片上设置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穿设固定杆,并在外壳体的内壁设置固定座,固定座的顶部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和固定杆相互卡合,增加了本发明的换热片和外壳体之间相互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外壳体;2、换热片;3、连通管;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固定杆;7、固定槽;8、固定座;9、第一凹槽;10、第一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第一固定部;15、第二固定部;16、凸台;17、密封垫圈;18、第五通孔;19、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结合以下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包括外壳体1、至少1个连续且均匀设置的换热片2以及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连通管3,所述换热片2和所述连通管3均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换热片2和连通管3相互垂直设置,外壳体1为圆形截面的筒体,连通管3均匀且连续盘绕于外壳体1的内部,且连通管3的弯曲半径不小于300毫米,换热片2设置有和连通管3相互匹配的第一通孔4,连通管3沿其走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4,换热片2为波纹状的型板,换热片2的厚度沿换热片2和连通管3的连接处指向换热片2的周边边缘处逐渐减小,换热片2设置有第二通孔5,所述第二通孔5内穿设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外表面设置有和第二通孔5相互匹配的相互匹配的固定槽7,所述固定槽7沿固定杆6的走向连续且均匀的设置,外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的外侧和外壳体1的内壁相互连接,固定座8的顶部设置有和固定杆6相互匹配的第一凹槽9,本发明用于和锅炉房的排烟设备相互连接,可连接在排烟管道上,将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本发明的外壳体1和排烟设备相互连接密封,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换热片2和连通管3,换热片2为波纹状,且换热片2和连通管3相互垂直设置,换热片2之间设置有烟气通过的通道,连通管3在外壳体1的内部弯曲盘绕,能够有效的增加热量回收的效率,换热片2有效的增加了连通管3和烟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增加热量回收的效率,同时在换热片2上设置第二通孔5,第二通孔5内穿设固定杆6,固定杆6和外壳体1的内壁相互连接,增加了本发明的换热片2和外壳体1相互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在外壳体1的内壁设置固定座8,固定座8的顶部设置和固定杆6的端部相互匹配的第一凹槽9,固定杆6卡入第一凹槽9内,增加了固定杆6和外壳体1相互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连通管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流入冷却介质的第一连接管10和用于流出冷却介质的第二连接管11,外壳体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和第一连接管10与第二连接管11相互匹配的第三通孔12以及第四通孔13,第一连接管10贯穿所述第三通孔12,第二连接管11贯穿所述第四通孔13,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11能够方便的和供热系统相互连接,将烟气的热量传输至供热系统。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4,外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部15,所述第一固定部14的顶部的外侧以及第二固定部15的底部的外侧均设置有凸台16,在凸台16的作用下,第一固定部14以及第二固定部15分别和排烟设备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14和顶部相对凸台16的内侧以及第二固定部15的底部相对凸台16的内侧均设置有密封垫圈17,凸台16的内侧设置密封垫圈17,能够有效的增加本发明的外壳体1和排烟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凸台16设置有第五通孔18,所述第五通孔18和外壳体1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第五通孔18的内部穿设有紧固螺栓19,第五通孔18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紧固螺栓19设置有和第五通孔18的内螺纹相互匹配的外螺纹。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换热片2和连通管3均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部,换热片2和连通管3相互垂直设置,外壳体1为圆形截面的筒体,连通管3均匀且连续盘绕于外壳体1的内部,且连通管3的弯曲半径不小于300毫米,换热片2设置有和连通管3相互匹配的第一通孔4,连通管3沿其走向依次贯穿第一通孔4,换热片2为波纹状的型板,换热片2的厚度沿换热片2和连通管3的连接处指向换热片2的周边边缘处逐渐减小,换热片2设置有第二通孔5,第二通孔5内穿设有固定杆6,固定杆6的外表面设置有和第二通孔5相互匹配的相互匹配的固定槽7,固定槽7沿固定杆6的走向连续且均匀的设置,外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固定座8,固定座8的外侧和外壳体1的内壁相互连接,固定座8的顶部设置有和固定杆6相互匹配的第一凹槽9,本发明用于和锅炉房的排烟设备相互连接,可连接在排烟管道上,将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本发明的外壳体1和排烟设备相互连接密封,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换热片2和连通管3,换热片2为波纹状,且换热片2和连通管3相互垂直设置,换热片2之间设置有烟气通过的通道,连通管3在外壳体1的内部弯曲盘绕,能够有效的增加热量回收的效率,换热片2有效的增加了连通管3和烟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增加热量回收的效率,同时在换热片2上设置第二通孔5,第二通孔5内穿设固定杆6,固定杆6和外壳体1的内壁相互连接,增加了本发明的换热片2和外壳体1相互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在外壳体1的内壁设置固定座8,固定座8的顶部设置和固定杆6的端部相互匹配的第一凹槽9,固定杆6卡入第一凹槽9内,增加了固定杆6和外壳体1相互连接的稳定性。

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使用本发明进行锅炉房的烟气热量回收时,在制作排气设备时便将本发明设置在排气设备上,将本发明的顶部的第一固定部14以及本发明的第二固定部15分别连接在排气设备上,在在凸台16的作用下,将紧固螺栓19贯穿凸台16上的第五通孔18,以将本发明稳固的设置在排气设备上,在密封垫圈17的作用下本发明和排气设备之间密封连接,当带有热量的烟气由排气设备排放时会经过本发明的外壳体1的内部,烟气在两相邻的换热片2之间经过,换热片2为波纹状,所述带有热量的烟气不断的撞击换热片2,和换热片2之间发生充分的热交换,烟气中的热量传递至换热片2上,换热片2和连通管3相互连接,进而将热量传递至连通管3,连通管3将热量传递至内部的冷却介质,将冷却介质加热,被加热的冷却介质由第二连接管11流出,将热量传递给供暖系统后,冷却介质由第一连接管10重新流至连通管3,连通管3继续吸收热量,多个换热片2被固定杆6连接在一起,并且固定杆6上的固定槽7和第二通孔5相互卡合,增加换热片2和外壳体1之间相互连接的稳定性。

在该文中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该文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至少1个连续且均匀设置的换热片(2)以及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连通管(3),所述换热片(2)和所述连通管(3)均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换热片(2)和连通管(3)相互垂直设置,外壳体(1)为圆形截面的筒体,连通管(3)均匀且连续盘绕于外壳体(1)的内部,且连通管(3)的弯曲半径不小于300毫米,换热片(2)设置有和连通管(3)相互匹配的第一通孔(4),连通管(3)沿其走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4),换热片(2)为波纹状的型板,换热片(2)的厚度沿换热片(2)和连通管(3)的连接处指向换热片(2)的周边边缘处逐渐减小,换热片(2)设置有第二通孔(5),所述第二通孔(5)内穿设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外表面设置有和第二通孔(5)相互匹配的相互匹配的固定槽(7),所述固定槽(7)沿固定杆(6)的走向连续且均匀的设置,外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固定座(8),所述固定座(8)的外侧和外壳体(1)的内壁相互连接,固定座(8)的顶部设置有和固定杆(6)相互匹配的第一凹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连通管(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流入冷却介质的第一连接管(10)和用于流出冷却介质的第二连接管(11),外壳体(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和第一连接管(10)与第二连接管(11)相互匹配的第三通孔(12)以及第四通孔(13),第一连接管(10)贯穿所述第三通孔(12),第二连接管(11)贯穿所述第四通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4),外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部(15),所述第一固定部(14)的顶部的外侧以及第二固定部(15)的底部的外侧均设置有凸台(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4)和顶部相对凸台(16)的内侧以及第二固定部(15)的底部相对凸台(16)的内侧均设置有密封垫圈(1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6)设置有第五通孔(18),所述第五通孔(18)和外壳体(1)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第五通孔(18)的内部穿设有紧固螺栓(19),第五通孔(18)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紧固螺栓(19)设置有和第五通孔(18)的内螺纹相互匹配的外螺纹。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废热回收装置,属于节能建筑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连通管以及换热片,换热片上设置第一通孔,连通管依次穿过第一通孔,连通管在外壳体内盘绕设置,换热片增加了连通管和热烟气之间相互接触的面积,增加了本发明回收热量的效率,能够有效的避免资源的浪费,换热片设置成波纹状,能够进一步的增加换热片和热烟气相互接触的面积,热烟气的流动方向被改变不断和换热片撞击,进一步的增加了本发明回收热量的效率,换热片上设置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穿设固定杆,外壳体的内壁设置固定座,固定座的顶部设置第一凹槽和固定杆相互卡合,增加了本发明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邳州市蓝天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10.22

技术公布日:.02.2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