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是一个自媒体创作者 – 网络

是一个自媒体创作者 – 网络

时间:2018-12-20 12:49:18

相关推荐

是一个自媒体创作者 – 网络

偶赞同你的观点。

司马迁在汉朝绝对是历史领域的“大V”,另外所写的《史记》里面有虚构的成分。

为什么说司马迁是个“自媒体”作者

汉代的太史令并没有写历史的职责。司马迁写《史记》是子承父志,完全属于他个人的一种“业余”活动。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3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可见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而不是职责所在或者受到皇帝的命令。

后来,司马迁因“李陵事件”按罪当斩,后来选择以腐刑赎身死。

他并不怕死,但他害怕身死名灭,“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希望借助于《史记》一书而扬名后世,实现立言不朽的人生追求。

另外,他父亲的遗愿尚未实现。他需要活下来,以便将父子两代的心血最终转换为一部不朽的巨著。

因此,司马迁写《史记》一是为了扬名后世,二是为什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因此可以说是个自由创作者。

为什么说《史记》中有很多虚构成分

首先,《史记》本质上是一部求真求实的历史学著作。为了编写《史记》,司马迁曾利用他做太史令的职务读遍了“石室金匮之书”。所以鲁迅首先表彰它是“史家之绝唱”,然后才说它还是“无韵之离骚”。

在《史记》中,司马迁总是直截了当地叙述他所知道的事实情况,而一点也不会为了替尊者、替有权有势者遮掩什么而使用所谓“曲笔”。

西汉的开国功臣大多数出身低下,周勃靠为人吹箫送葬为生,樊哙是杀狗人的儿子,栾布是酒店里的跑堂,灌婴稍微好一点,是贩绸缎的小买卖人。司马迁身为汉人写本朝的历史,却对这些都一概直书,毫无忌讳。甚至对皇家的丑事,他也照写不误。刘邦贫贱时被他父亲骂作“无赖”,审食其与刘邦的寡妻吕太后不清不白,诸如此类的事情都被司马迁写进他的《史记》。

司马迁能够做到“直书其事”或者“直笔”,主要是说他对自己所记录的事情不愿意加以故意的隐瞒或篡改;是说他知道某事如何,就一定照着那样子把它讲述出来。

但是,在《史记》讲述的故事中,肯定加入了不少由讲述者添加在里面的想象成分。

大家都知道,刘邦阵营里最会打仗的人是韩信。当刘邦被项羽射中胸口、接着又被楚军围困之时,韩信却在项羽分封的齐国大打胜仗。因为自己差不多灭了齐国,韩信从前线送一封信给刘邦,要求刘邦封他一个“假齐王”。

刘邦读完这封信勃然大怒,骂道:“偶被楚军重重围困在此地,从早到晚盼望你来救偶。你却只想到要做什么‘假齐王’。”坐在刘邦身边的张良、陈平一听急了,连忙在桌子底下踹了刘邦一脚,把嘴附到刘邦耳边,轻声对他说:“目前形势对大家不利,韩信如果自立为王,你能禁止得了吗?不如顺水推舟,封他一个王,把他笼络起来,使他不至于反叛。否则很可能会有麻烦。”刘邦一下子明白了,连忙接着前面的话转弯说:“大丈夫想做诸侯,就应当做真王,还要做假王干什么?”他立即派张良赶到韩信军前,封他为“齐王”,同时调发韩信的援军来解自己的围。

这个故事十分精彩。但是张良、陈平在桌子底下踩刘邦的脚,这是谁看见的?两人贴着刘邦耳朵说的话,又是谁听见的?在场的人们真正能看见的,至多也只是张良和陈平与刘邦交头接耳的情景而已。其他情节无非是讲述者根据事态演变的逻辑线索补充进去的。

另一方面,《史记》在“发掘”某些当时已所知很少的事件或人物时,由于素材的缺乏而不得不李代桃僵乃至化虚为实。《史记》塑造的屈原形象,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

直到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屈原在人们的印象里,不过是一个过度敏感和自尊而偏偏又怀才不遇的文学家而已,他在先秦文献中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录。

他塑造屈原的形象的依据:一是由屈原本人所写、也包括后人依托屈原之名创作的那些被称为楚辞的作品;二是武帝时的淮南王刘安遵照武帝命令撰写的《离骚传》。

在《史记》中司马迁笔下的屈原是一位以勇于一死来向黑暗、罪恶的社会势力进行抗争的道德英雄。

最后,司马迁其实还特别爱好讲述生动曲折的故事。他既讲究“实录”,但也抑制不住“爱奇”的心性。《史记》关于战国历史的叙述,有将近一半可能来源于一本类似于《战国策》的故事集。

《战国策》显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记载。看来司马迁并没有仔细地考虑过,在这本书所记载的许多巧妙的阴谋故事里,究竟哪些才真正经得起推敲、因而值得写进严肃的历史著作里去。

结语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在历史上上超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班固是汉代系统评论司马迁的第一人。《汉书》中有《司马迁传》。班固在赞语中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说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可谓一语中的,世称其当,后人皆服。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