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孩子“欺软怕硬”应该怎么办?

孩子“欺软怕硬”应该怎么办?

时间:2023-03-23 03:39:22

相关推荐

孩子“欺软怕硬”应该怎么办?

“欺软怕硬”是个贬义词,我觉得父母在形容自己孩子的时候,其实更重要的是想想孩子为什么这样。

我们夏令营曾经带过一个孩子,这个孩子12岁,很胖。在家里属于比较乖的,家里妈妈关心孩子比较少,爸爸经常会打孩子。

记得老师曾经问过他,在家里觉得爸爸妈妈谁更爱他。他居然说是长打他的爸爸。后来我们分析,是因为对他来说,爸爸虽然打他,他觉得爸爸是为他好,是关注他的,好过妈妈的忽略。

然而事实上他因为挨打内心也积压了很多的愤怒,所以他在其他同学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他“欺软怕硬”。他经常会把他的愤怒发泄到比他弱的孩子身上,而对于比他强的同伴,他一般都表现的是讨好。

所以“欺软怕硬”,很有可能是这个孩子在家里因为经常 被指责,批评或者挨打,所以内心积压了一些负面情绪。想要释放,就只能捡比他更弱的孩子欺负,对于比他强大 的,他也没有力量对抗。

其实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去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因 为他们的父母不仅没教过他们,反而言传身教的不是打骂,就是忍耐。

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还是父母先需要自己是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有没有真正让孩子在你的面前对你敞开过。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其实都是一个缺爱的孩子。

在送孩子入园之前,王女士很担心儿子会故意欺负其他小伙伴,毕竟在家里孩子可是个“混世魔王”。不过令王女士没想到的是,孩子入园的第一天就被同学“打”哭了。

根据幼儿园老师的描述,当时王女士的儿子正在角落里安静地玩玩具,不多一会儿便有小朋友过来“故意”抢走了玩具,而且还顺手推了王女士的儿子一把。而王女士的儿子不仅没还手,反而被“推”哭了。看着孩子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王女士有些无语,“真没想到,在家作天作地的儿子居然是个‘窝里横外面怂’的家伙。”

此前在网上有这样一段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一名小男孩在镜头前对着母亲拳打脚踢,虽然母亲一再“求饶”,但是男孩却仍然没有停下手里的拳头。而事情的起因只不过是因为母亲不让他深更半夜地看电视而已。而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据男孩母亲讲述,男孩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欺负不敢还手,有的时候连书包都被撕烂了。男孩母亲吐槽道,“我儿子只敢对我动手,在外面却硬气不起来。”

一方面,父母对孩子过于宠溺。时下在不少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过分宠溺,在生活中给予了孩子更多的特权,也正是这种“特权感”让孩子把父母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的。甚至于,在不断地试探了父母的底线后,父母的忍让让孩子产生了挑战父母权威的念头,甚至对父母做出大逆不道的行为。

另一方面,父母的教育标准不一致。比如说,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们扮演着“严父慈母”的角色,相对于严厉的父亲来说,慈爱的母亲更加能够任自己“摆布”。于是在母亲的“照拂”下,孩子对于母亲越发地不尊重,父母教育标准不一致,这使得孩子更加容易成为表里不一的“两面派”。

此外,受到老师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学校里,老师的教育方式显然要比父母们更加严格,尤其是在校期间,老师会着重强调“禁止争吵打架”。孩子出于对老师的敬畏,即便自己受了委屈也不敢让老师发现自己打架了。于是在与同学发生争端的时候,因为“害怕老师批评”则会表现出胆小怕事的一面。

首先,会妨碍孩子的社交发展。在与同伴相处时,“窝里横,外面怂”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同伴们“欺负”“忽视”的对象,这样的社交体验显然不利于孩子的社交发展。在外人面前胆怯的样子,使得孩子即便是受了委屈也不敢为自己讨回公道,任人欺负的“怂”会让孩子在社交中低人一等。

其次,会妨碍孩子的性格形成。“窝里横,外面怂”很容易滋生孩子身上欺软怕硬的一面,面对对方的强势,孩子不敢有力回击;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对象,孩子又想要上前欺凌。显然,这样“看人下菜碟”的行为表达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负面性格特质。

最后,会影响孩子身上的品格养成。父母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到头来却得不到孩子的尊重,这难免会让父母觉得心寒。孩子能够伤害到的是与之最为亲密的家人,这样的相处方式使得孩子无法养成尊老爱幼的美好品质,孩子身上的品格素养也有可能因此而产生偏差。

当父母发现孩子身上有“两面派”的表现时,一定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因为父母一时的忽视很有可能造成对孩子不良言行的纵容,很有可能让孩子越做越错。

首先,父母要统一教育标准。当孩子表现出“窝里横”时,父母们有必要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如果父母坚持的教育标准是一致的,那么孩子就不会在父母间来回试探。当孩子发现父母的原则和底线是一致的,自己并不会因为选择不同而得到更多的庇护,那么孩子对于父母教育才会更加信服,家长的教育权威才会得以确立。

其次,父母要教给孩子正确的社交方法。当孩子表现出“外面怂”时,孩子很有可能没有掌握正确的社交方法,并且在社交中表现较差。这时候,父母需要教给孩子更多的社交技能,让孩子在社交中占有主动权。当孩子在社交中感受到尊重、平等、回应和反馈后,他们才会改变“外面怂”的姿态。

最后,父母和老师做好沟通。孩子的社交源于学校生活的开启,所以当学校教育在孩子身上起到影响作用后,家长们有必要和老师站成一队,家长和老师的默契配合才更加能够把孩子引领上正轨。通常而言,孩子对于老师的话会更加“言听计从”,所以想要改变孩子“窝里横、外面怂”的行为表达,老师的干预作用不可轻视。

在很多孩子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留有“窝里横、外面怂”的表达痕迹,所以父母们有必要对孩子的行为表达做出纠正,让孩子摆脱“欺软怕硬”的消极认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和家人、同伴相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