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小学生有关科学的故事 关于科学小故事

小学生有关科学的故事 关于科学小故事

时间:2021-11-23 17:07:58

相关推荐

小学生有关科学的故事 关于科学小故事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纳托尔·法郎士在专为孩子创作的童话小说《蜜蜂公主》的序言中说起这样一件事:

我的邻居家有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九岁。有一天,我看到了她的书架,那上面有许多关于微生物和动物学的书,还有不少科学故事。我翻开一本科学故事书,读到了这样一段话:“乌贼是一种多足纲软体动物。它的身体中有一块疏松多孔的内壳,主要由碳酸钙构成。”小姑娘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我请求她,如果不想让我羞愧而死的话,就不要读蜜蜂公主的故事。

显然,作者在讲述这件事的时候,内心是充满了遗憾和无奈的。童话是每一个孩子对未知世界的美好想象,尽管在大人的眼里它是虚构的、不真实的,但却给予了孩子们很多纯真的快乐和甜蜜的回忆。正如圣诞老人,虽然他并不存在,却依然带给了人们很多的温暖和感动。童话就应该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作者看来,一个只有九岁的小女孩,本应该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在她的小脑瓜里本应该充满着奇思妙想才对。至于科学,那是大人们的事情。

可现实总是让人很无奈。现实中,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过早地结束了孩子们的童年时光,去培养所谓的“科学思维”、“罗辑思维”甚至还有“理财思维”。这无疑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成长。就算孩子们最后按照家长期望的方式“成才”了,也是以失去童年的快乐为代价的,不是吗?

所以,作者才说,“我只敢把这个故事讲给那些喜欢玩乐的人,因为他们有着年轻而快活的灵魂”。

#故事推荐#一

安迪是著名科学家布拉德利的得力助手。布拉德利和别的科学家不一样,他研究的是人类的大脑科学。根据科学证明人类的大脑最多被利用的只有百分之三。布拉德利正在搞科学研究想办法把人类大脑的潜能全部开发出来,这样,每个人不都成了天才吗?以后的科技还不得日新月异的进步?

很多助手对布拉德利的科学研究嗤之以鼻,认为这不过是他的空想而已,纷纷离他而去,只有安迪自始至终陪伴在布拉德利身边。

20多年的时光很快过去了,如见的布拉德利已经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安迪也由当年的帅小伙变成了成熟的中年大叔。

这天,在布拉德利的实验室里,布拉德利终于研究成功了“天才药”,当布拉德利把药物喝下去以后,顿时觉得自己的头脑变得清晰无比,任何事情他都能很快解决掉,而且他的想法也越来越前卫。他激动得对安迪说:“安迪,我们成功了。”

本来站在布拉德利身边很紧张的安迪听到这句话,顿时欢呼起来,以后的世界将因为他们两个人的贡献而改变。

两个人兴奋了好久,但布拉德利慢慢冷静了下来。安迪不知道他是怎么了,就问:“教授,你这是怎么了?”

布拉德利一声不吭,就这么坐着。安迪连问了好几声,布拉德利一声也没有回应。就这样,布拉德利一连坐了一天一夜。到了第二天的时候,他终于艰难地说道:“安迪,这种药物不能流传到外面,不然,就要出大乱子了。”

安迪觉得很奇怪,布拉德利教授之所以二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天才药”,不就是为了造福人类吗?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终于成功了,为什么又不肯让药物造福人类呢?

布拉德利教授语气坚决地说:“这药不能让外人知道,你去把这药物倒了,还有把秘方也烧了吧!”说完,一身疲惫地走了出去。

安迪看着老教授离去的身影,怎么也想不明白。但眼看自己用一生的心血换来的结果就要这样被毁掉,他于心不忍。于是他布拉德利出门以后,偷偷把秘方藏在了身上,然后把药物偷走了。

安迪出了科研所,他开着车,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找政府的最高层。这里离首府还有很远的路,安迪一刻也等不及了,他一心早点把药物交给国家,但他并不打算篡夺布拉德利的名誉,他会如实说这种药物是布拉德利研究出来的。

一路上的每一秒都让安迪非常的焦急,恨不得能马上大范围地使用“天才药”,好早点为社会做出贡献。

就在他在夜色下,匆匆行驶的时候。布拉德利的电话打了过来:“安迪,你干什么去了?天才药怎么不见了?是不是你拿走了?”

安迪见隐瞒不住,只好说了实话:“教授,天才药是我拿走我的,我觉得这样对社会有巨大积极意义的药物要是不能使用在国民身上,那将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布拉德利痛心疾首地说:“不,这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这个药物要是被广泛使用的话,那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不管布拉德利怎么说,安迪下的定决心是改不了的。

时间不长,布拉德利心急火燎地开着车子追了过来。他对着安迪大声喊:“安迪,快停下车子。我有话要对你说。”

安迪知道布拉德利是想把他拦下,然后把药物销毁。要是下车的话,他怎么能反抗布拉德利?

安迪一边开车,一边大声对布拉德利喊道:“教授,你放心,我不会和你抢名誉的,我这样做也不是为了我个人。我是为了整个人类。相信,你的名字将永远的印在人类的历史书中。”

见安迪不听自己的劝告,布拉德利有些气急败坏。他把头伸出车窗大声喊:“安迪,我喝了‘天才药’想的问题已经和你不一样了,我发现了这个药物的缺点,你停下车子,我详细给你解释,相信你会赞成我的看法的……”

安迪猛然听到一阵刺耳的摩擦声,他扭头一看,只见布拉德利的车子失去了平衡,撞在了路边的大树上,因为速度太快,很快就起火爆炸了。

安迪眼睁睁看着布拉德利教授就这样丧身火海非常的后悔,可以说,他就是杀死教授的间接凶手。

安迪来到国家的首府,此时的总统任期将满。现在全国还在进行着下一届的总统选举。两名总统的候选人分别是乔伊斯和尼尔。

安迪常年待在实验室里对政治一窍不通,他向人请教哪个候选人当选总统的希望大一些。刚好他问的是支持乔伊斯的选民,那人对他说,乔伊斯当选的可能最大。

安迪找到了乔伊斯,对他说出了天才药的用途。乔伊斯问他:“是哪位科学家发明出来的?”

安迪如实回答说:“是布拉德利教授发明出来的。他在路上和我一块给你送药的时候,出了车祸,已经去世了。”…点击卡片继续阅读

我想问一下这些孩子都学什么了?比如数学 自然科学 什么科目?有什么作业,笔记,考试卷子什么的?检查一下老师的教案,孩子的作业本什么的

取意“安徽模鼠兔”“兔圆圆”=中国科学故事+中华传统文化,春节快乐[福][福][福]

央视新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官方账号

“兔圆圆”跃新春!总台春晚标识和吉祥物官宣

读书笔记:《第十一根手指》

文/流浪阿紫

《第十一根手指》是“法医秦明”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共收录了13个案子,故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科学的逻辑与人性的剖析,带给读者思考与警示。

我不记得这是我看“法医秦明”系列的第几本,我都是图书馆看到哪一本就借哪一本来看,我都没有记得第几季或书名,感觉下次可能会借到看过的。没有照着顺序看也不要紧,基本上除了内容偶尔会提到之前的案例,跳着看是没有太大的差别的。之前看的几本我都满喜欢的,并不恐怖,也不会害怕,就是吃饭的时候要小心看一下,有些形容有点影响食欲。

这一季跟之前看到的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开头有一个比较难侦破的棘手连续杀人案,贯穿这一季的13个案件,不是案件有相关,而是在后面的案件中,穿插着这个悬在法医心中的思路及线索。我还满喜欢这样的设计,前后有一点关联但又不是很有关系,而有些线索透过其他案件慢慢浮现。

“法医秦明”这几个系列的案件都很有警示性,有社会代表性,很多都有思考的空间。例如这一季贯穿情节的案子,破案有很多的巧合,但是这些巧合其实都建立在很多的准备,及日夜所有心思都在思考的基础上,当你所有的心思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灵机一动想到解答就不只是巧合了。

我很喜欢书里各个角色的特色,包括主角及他的伙伴们,还有他们的家属。透过一些对话和处理案件过程的描写,读者可以知道主角的个性,以及伙伴们的个性,其中很多轻松的对话,让整个情节活泼许多,不会只有沉闷的法医知识或案件叙述。

书里讲到很多法医的知识,不过作者都用稍微简单一点的说明,有些还加上比喻或举例,让读者轻易可以了解。看了这几本,虽然还是没弄懂太多知识,但是剧情需要的逻辑还是可以看得懂,这对于像我这种看热闹的读者,还是很有用的,甚至我可以有点想法,如果以后我要写侦探或悬疑小说,破案的逻辑和证据该怎么安排。

这些案件应该都是真实案件,可能有些改编,不过我相信大部分都真实。有好几个案件我都感觉不可思议,现实永远比小说中的情节更超出想像,有些人的所作所为及所思所想真的是我想像不到的,但这又真实发生。

我喜欢这一季的结论,法医的手术刀就是法医的第十一根手指。虽然说每一个行业都有辛苦的地方,看来法医还真是需要靠热爱支撑的工作,不但要自己的热爱,还要家人的支持。不过只要每个人都恪尽职守就能成就完美,像书里提到的团队,法医从尸体上找到所有证据,迹证人员找到所有相关迹证,刑警找出所有社会关系及相关线索,一定可以抓到犯罪者。

另一方面,这个系列也让我们知道,没有完美的犯罪,总会有蛛丝马迹,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做坏事一定会有被惩罚的一天,不管是在法律上,或是自己的良心上,都逃不过。

#头条创作挑战赛#

疫情当下,很多父母陪着孩子蜷缩在家,正是亲子学习的好时光。

对小的,可以陪着做做游戏,讲讲故事,聊聊天,将一些简单的社会常识、科学知识、学科知识融入其中,有趣有料。对稍大点的,可以一起读读绘本,认认字,算算数,做一些学科启蒙。对高年级的孩子,可以一起研究孩子的题,或者一起整理整理作业、试卷。

事不都大,不难,也琐碎,但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学习有莫大益处。

三载糊涂梦,终获喜提阳。

科学去防治,何惧羊和狼。

感冒硬抗过,安居乐业忙。

从此牢笼脱,九州欢歌唱。

——羊和“狼”的故事

防对羊,治对狼。

终会水落石出,每一步都是通向大白的接力,科学就是由无数摸爬者虔诚地不断努力、筚露蓝缕地堆叠而成的一个个纪念碑,没有底部的那一块块基石,何来最后的高峰?

大家好,我是科技袁人袁岚峰。正如章北海父亲的格言“要多想”,今天我们来讨论第二个“多想”。《三体》动画片第二集中丁仪在太空对撞机实验被智子扰乱后,对萨伊主席说:“人类科学已经宣告死亡。”那么问题来了:三体为了锁死地球的科技,为什么要干扰我们的粒子对撞实验?(图1)网页链接

回答是:了解物质微观结构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对撞。

例如大家在中学学过的原子核的概念,就来自对撞实验。在约瑟夫·约翰·汤姆逊(Joseph John Thomson,1856 - 1940)最初发现电子的时候,他提出的原子模型是所谓葡萄干布丁模型,即认为正电荷均匀分布,电子镶嵌在其中,就像几个葡萄干镶嵌在布丁里。(图2)

这个模型为什么被抛弃?是因为1909年卢瑟福研究组做了一个实验,用α粒子轰击只有几个原子厚的金箔。如果原子中的正电荷真的是均匀分布的,α粒子就会轻松穿过金箔。

这就好像动画片第一集中,罗辑教授讲社会学课时,让学生模拟对撞实验,朝一张纸扔一支笔,结果“噗”的一声穿了过去。在哄堂大笑之余,他们还总结出一条所谓科学规律:每当向纸投笔,都会发出“噗”的一声。(图3)

然而,卢瑟福的实验结果却不是这样简单。他们发现,大部分α粒子确实径直穿过了金箔,然而有1/8000的α粒子却发生了很大的偏折,超过90度,甚至有些反弹了回来!就像笔被纸反弹回来一样惊人。不,还要更惊人,卢瑟福当年的描述是:就好像你向一张纸发射一颗炮弹,结果炮弹被弹了回来!(图4)

这说明原子内正电荷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所有的正电荷与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原子核上。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分析出原子核的半径只有10的-15次方米的量级,比原子半径还小10万倍。假如把原子比作一个足球场,那么原子核比足球还要小得多。

50多年前,对撞实验又告诉我们一个知识:质子和中子并不是基本粒子。人们曾经认为它们是基本粒子,但对撞实验表明它们有内部结构,所以不是基本粒子。现在人们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三个夸克(quark)组成的,夸克才是基本粒子。(图5)

而另外一边,电子现在仍然被认为是基本粒子。这是因为人们几十年来对电子做了大量的对撞实验,至今也没有把它“裂开”,即没有发现任何它有内部结构的证据。

还有一个更近的知识,近到仅仅十年前才发现的,就是鼎鼎大名的“上帝粒子”(god particle),即希格斯粒子(Higgs boson)。在当前粒子物理学的标准理论即所谓标准模型中,所有的基本粒子最初都是没有质量的。这就引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质量是怎么来的?1964年,三组理论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一种解释,现在叫做希格斯机制(Higgs mechanism)。这个理论认为存在一种希格斯粒子,普通粒子通过跟它的相互作用获得了质量。好比一个名人走进一个会场,会场中的人纷纷起来跟他握手、合影或者要签名,名人原本走得很快,由于要跟这么多人相互作用,就走得慢了,这就好比获得了质量。(图6)

这个理论很巧妙,但直到,在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简称LHC)上收集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才确认了希格斯粒子的存在(网页链接揭秘基本粒子质量起源——赵政国院士等大咖讲述希格斯粒子背后的故事 | 中科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图7)

实验证据其实就是基于大量事件的统计,发现在某个能量上鼓起一个峰,说明那里存在一种粒子。(图8)

探测希格斯粒子的难度,好比从稻草堆里找到一根金针。如果没有40多个国家、180多个大学和研究所、上万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二十余年的协同奋斗,竭尽全力搜集到上万亿个事件和提高信噪比,这种超级精细的发现是完全不可能的。(图9、图10)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理解越来越依赖于对撞实验的精度。智子只要对LHC的对撞数据施加一点干扰,就足以让我们永远找不到希格斯粒子了!现在,你明白智子的计划了吗?智子: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科技是人类进步的正道,我们要走正道。欢迎大家关注科技袁人,我们下期再见!

人类战胜不了自然,但一定要战胜自己!

科学有故事百大人气创作者 职业科普人 《时间的形状》作者 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

汪诘:疫情海啸来袭,请做好防冲击姿势

10:0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