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时间:2020-02-21 22:29:44

相关推荐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在中国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中,诗歌鉴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动。在诗歌中,通过一系列的表现手法,艺术家刻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这些表现手法不仅使诗歌更为优美,并且更深刻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诗歌表现手法,并评估它们的艺术价值。

同形异义

同形异义是一种令人着迷的表现手法,通过使用同一词语的不同含义,表达作者更加真实深刻的心情。这种手法将同一单词或短语的不同含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情感氛围。比如说,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使用了“更上一层楼”这一词组来展现自己探寻真理、追求卓越的决心。这个词组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是因为其中的“上”不仅仅是上楼的方向,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对仗句

对仗句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表现手法,即两句诗的韵脚相同,让诗歌更加优美。这种表达方式并不强调同音,而是强调音调的转折。例如,在杜甫的《春望》中,“长河落日圆,积翠黄山挂”,他通过对仗句来表达了自然之美和大自然的神秘而壮丽。

拟人化

拟人化是一种表现抽象概念的表现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性特征,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拟人化使诗歌中的事物更加饱满,生动,更有深度。在王维的《相思》中,“山水悠悠,恨似长江水,思深缘浅,为谁辛苦?”,他通过拟人化表现了自己深深的相思之苦,让读者不禁产生共鸣。

景物写生

景物写生是通过生动的描述一个景物来突出诗歌中的某一个细节或一个情感。这种表现手法旨在通过详细而生动的形容诗歌中的景物来突出其中的内容和情感。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他用写实的笔墨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秋天,表现出自己的离别之痛。

总结

在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中,表现手法是诗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形异义、对仗句、拟人化和景物写生都是非常常见的表现手法。当我们理解和欣赏这些表现手法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同时,还能站在诗人的角度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和思想。我们应该在诗歌鉴赏中保持谦虚和开放,持续地学习和探索,更好地理解这些伟大的文化艺术品。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表现手法上有着非常丰富的多样性。诗歌作品的鉴赏需要深入挖掘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领略诗歌的魅力。本文将从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借代等角度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希望对诗歌鉴赏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比喻

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外一个事物,从而达到一个类比的效果。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便于读者理解。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的“冰心”比喻自己的心灵,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象,使人感慨不已。

教学案例:

教师播放戴望舒的《雨巷》视频,让学生通过解读诗中的比喻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学生们可从“透过那雨蒙蒙,看这满街的石头,它是它的灰色,我是我的红”,“在这个寂寞的雨季,像一张废纸,你捡起来,却看不到你想看的字”,“你听,这雨为谁而下,这风为谁而悲啸,这街上的人们突然安静了下来,只有远处,这雨啊,还在下着”的比喻中寻找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拟人

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拟化为有生命的形象,给予其人的能动性,使诗歌更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花溅泪”、“鸟惊心”都拟化为具有情感的形象,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教学案例:

教师给学生播放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视频,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传达方式。学生可从“红烛照亮了眉弯,美人拈花笑颜”、“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中的拟人手法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对比

对比手法是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事物间的区别和对比的效果。对比可以使作品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诗歌更具表现力。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木的生长与人生的短暂相比较,更凸显了人生短暂的悲凉。

教学案例:

教师播放杜甫的《赠花卿》诗歌视频,让学生在了解“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关注该作品中蕴含的对比手法的效果。学生可从“壮士不饮盐水诏,女儿眼泪阑干----更上一层楼”中升华对比效果对于作品的作用。

四、排比

排比手法是通过列举一些意义相近的动作、形容词、名词等来加强表达的强度和效果,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内涵。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诗中的“依山尽、入海流、千里目”都是通过排比手法来加强效果。

教学案例:

教师播放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视频,让学生在品读诗歌时关注作品中的排比手法。学生可从“卧看牵牛织女,雁来音信无凭。愁眉不展凝眸处,万斛愁烟,梦入杳冥波”中寻找排比效果,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五、借代

借代是指用一种事物代替原有的事物,以便更好地表达某种意思。借代可以使作品更具想象力和表现力。例如,宋代词人苏轼在《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霜》中写到“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这里的古调即指昔日的古代乐曲,借代来表达作者对昔日的怀念之情。

教学案例:

教师播放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音频,引导学生通过借代手法展开对诗歌的分析。学生可从“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余江霭霭,入画无人见。”中感受到“佳人何在”的寓意,领略到借代手法的妙处。

总结: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表现手法多样,需要深入挖掘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本文通过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和借代等角度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为诗歌鉴赏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