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预防大肠癌从早筛做起!定期筛检是对抗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预防大肠癌从早筛做起!定期筛检是对抗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08-06 00:01:43

相关推荐

预防大肠癌从早筛做起!定期筛检是对抗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不管有没有家族史,都可能患大肠癌!筛检是对抗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大肠癌是最容易预防的癌症

近年来,台湾胃癌、肝癌等传统癌症病患人数渐渐减少,大肠癌的发生率悄悄升高,来到与欧美先进国家齐驱的程度。当今的台湾,假如50岁以上的民众从不接受任何筛检,其一生患大肠癌的机率高达惊人的5%,也就是说,每20个人就有1位会患大肠癌。这是一个多么震惊的数字!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大肠癌可说是最好预防的癌症,只要定期接受筛检,大肠癌的死亡风险可以下降超过50%;如果搭配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可以远离这个威胁。

做大肠镜是我最繁重的日常临床业务,一年必须经手超过1500例的大肠镜检。除了筛检大肠镜外,内视镜切除大型早期病灶的工作也是我的拿手绝活,找到早期大肠癌并根治,是我的成就感来源。但是一个接一个多到吓人的病例,却让我开始感到害怕:到底还有多少人的肠子里有这些可怕的病灶?心想,一定要有人来告诉民众两件事:不管有没有家族史,你我都可能罹患大肠癌,而筛检是对抗大肠癌最有效的方法。

大肠镜多久要做一次?─大肠肿瘤的生长速度

「医师,我到底应该要多久做一次大肠镜?我看医药新闻说,每年要做」这是临床上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很多事定期要做,例如每年要缴税、车子跟电梯要定期保养、滤水器要定期换滤芯、家长每学期要参加学校日、成人每个星期至少要运动三次等。

我们在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受检者的大肠镜检查时,时常发现有人每年或每两年就来做,但是真的有这个必要吗?可能有人会问,「我前年做大肠镜没问题,但是最近大便不成形,会不会这段时间长出大肠癌?不是说排便习惯改变,就要提高警觉吗?」加上媒体报导名人罹患大肠癌效应,做大肠镜好像已经变成全民运动了。

到底要多久做一次大肠镜?这个问题要回答,必须先知道大肠肿瘤的自然病史,也就是肿瘤的生长速度。当然我们没有在大肠里装置监视器,永远不会知道真正答案,但是科学家可以利用一些线索推估出速度。

大肠至少要5年才会养大腺瘤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数据:台湾平均每3~4位50岁以上的成人有腺瘤性息肉,每20位有一个有进行性腺瘤(超过1公分或细胞已经有变异的腺瘤)。实际上,从来不做筛检的人也没有说每3、4个人就有一位罹患大肠癌,这件事意味着其实很多小腺瘤并不会演变成大肠癌,只是任何大腺瘤都有还小的时候,以目前的科技仍无法预测到底哪些小腺瘤是将来是会长大,甚至癌变,而哪些又是终其一生都不会变化。因此,目前在临床上才会将检查当中看到的「腺瘤性息肉」通杀。这「通杀」策略,其实在美国的国家息肉研究(National Polyp Study)已被证实,可以大幅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约7690%左右,而死亡率则可下降53%左右。另一个同样来自美国的研究则显示,有做过大肠镜筛检的人,其大肠癌死亡率可下降至68%。

据推估,第一次大肠镜提供了约80%的保护力,接下来的追踪检查则可以进一步提升保护力。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一次的检查最重要,后续追踪检查适度就好。因为在第一次检查前,大肠可是花了好久的时间才养出一颗腺瘤(发展出大腺瘤约要5,大腺瘤到腺癌需历时约3年),把腺瘤切掉后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再长新的病灶出来(当然也有可能不会再长出来)。

切除息肉后,需要年年追踪吗?

另一个重要讯息是,第一次的检查结果,跟将来会不会再长出新腺瘤的风险有关。通常大肠镜检查结果可以大致分为三组:

●完全正常。●低风险(只有12颗不到1公分的小腺瘤性息肉)。●高风险(有3颗以上任何大小腺瘤性息肉,或至少一颗以上的进行性腺瘤)。

研究显示,这三组人切除腺瘤性息肉后,未来再长出腺瘤性息肉的风险大不相同,因此美国的指引建议,各组做完第一次大肠镜后的追踪间隔分别为、5年与3年。

根据研究显示,上述各组长出进行性腺瘤的比率分别为1.3%(五年)、2.4%(五年)与8.5% (三年),长出癌症者在这五千个人里总共只有三人。所以检查结果是正常或只有一、两颗小腺瘤的人,其实「保固」时间还蛮长的。提醒各位,第一次检查非常重要,一定要把肠子清得非常干净,请一位很仔细的医师把腺瘤都找出来并切除干净,才能有足够的保固效果。

只有一个例外状况就是,如果在大肠镜切除一个超过3、4公分的肿瘤,会建议半年至一年后就做第一次追踪检查,看看有无残余病灶,假如有就将之清除。因这类少数个案如果不这样做,而待至三年后再追踪,万一有残余病灶,恐怕届时又像长出像花椰菜一般大小的肿瘤,处理起来就棘手多了。但是如果连续三、四次每半年一次的追踪检查都没有残留或复发病灶的迹象,就可以隔三年后再检查了。

由此可见,大家常常挂在嘴上的「我的体质如何如何」其实还蛮有道理的。不过现在这种「每年」必做镜检变全民运动的状况,论花费、风险、实际效益与必要性,我认为实在大可不必如此。

建议做完大肠镜后,记得询问医师检查结果,知晓自己的风险分级,才知道下次要多久以后再追踪。以下把目前美国或欧盟的建议,以及我个人的建议列在下表,供大家参考。

如果你觉得小编分享的内容有用的话,请在下方给小编点个赞,还可以在下方留下你的意见和观点,也可以把它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大家的关注!

免责声明:内容纯属信息性和教育性质,不应被视为医学建议。请仅在咨询相应的认证医疗或保健专业人员后使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