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苏东坡与苏辙兄弟手足情深 却也难敌飞鸿雪泥 人生离索

苏东坡与苏辙兄弟手足情深 却也难敌飞鸿雪泥 人生离索

时间:2018-08-01 19:54:46

相关推荐

苏东坡与苏辙兄弟手足情深 却也难敌飞鸿雪泥 人生离索

嘉祐六年(1961),苏轼时年二十六岁,参加制举考试获得第三名。同年冬,他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于是苏轼带着妻子王弗和不满三岁的儿子苏迈,冒着凛冽寒风,从汴京(河南开封)出发,前往任地陕西凤翔。

苏东坡

他弟弟苏辙送行到郑州西门。

苏轼的父亲苏洵,本来生了三男三女,可是大女儿、二女儿和长子都先后夭折,小女儿也不幸于十八岁去世,只剩下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因而他们两兄弟的感情,比一般的兄弟更加手足情深。

苏轼曾经感慨“搓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子由是他弟弟苏辙的字。对此,苏辙也有同感:“我自幼跟哥哥一同读书,没有一日相离。”他们兄弟俩互相扶持,他们不仅仅是兄弟,同时也是良师益友,看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列则可见一斑。

苏东坡

有一次苏轼读韦应物的诗,读到“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之句,心中感慨,想到以后兄弟俩做官,难免分离,一阵伤感涌上心头。就在这一晚,兄弟俩做了一个“风雨对床”的约定:希望有朝一日,兄弟一起退休,重回故乡,对床而卧,共寝同食,在风雨之夜,吟诗作词,享受晚年的美好生活。

兄弟情深,真挚感人。

如今,兄弟俩互道珍重,洒泪言别。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苏东坡

苏轼不时回头张望,看着身形瘦削的弟弟渐行渐远,背影逐渐模糊,只依稀看见晃动的帽子。此刻,他突然想起,弟弟今天衣着单薄,又是一阵心疼。

这是二十多年来,他们兄弟俩第一次真正的分离。

苏轼继续往凤翔赶路,行经渑池,回忆起五年前他们父子三人赶京赴考,曾于此地游览过一寺庙。此刻,故地重游,往事历历在目,当时他弟弟苏辙曾经写过一首诗。想到此,苏轼提笔写了一首和诗《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东坡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五年前在寺院接待他们的奉闲老和尚已经去世,其骨灰被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塔里面。当年兄弟俩曾经题诗的寺院墙壁已经颓坏,旧时题诗的墨迹了不可见。

当年赴考时,苏轼骑的那匹马在渑池西边的二陵(今河南崤山)死了,他只好换骑一头小毛驴到渑池。所以在诗中他问苏辙:你还记得吗?当时我骑着小毛驴穿越崎岖山路,长路漫漫,旅人疲乏,那匹瘦驴也累得嘶鸣不已。

苏东坡

人生所到之地,所经历之事,犹如飞鸟划过天际,不留印痕;又犹如鸿雁一匹,四处高飞,偶尔降落,于雪地上留下爪印。鸿雁继续高飞,东西南北,莫知去向。时光流逝,人事变迁,萍踪不定,人跟飞鸿又有何区别?

咋一看,苏轼这种对人生的深深感叹,不像是一位二十六岁小青年之作,更像是一位历尽世事沧桑的苍苍老人,对人生的概括和慨叹。这也可以看出苏轼的早慧。

苏东坡

有意思的是,他二十六岁的这首作品,却像是他人生的序言,他用尽自己的余生来演绎。苏轼一生漂泊,屡遭贬官,前后三任妻妾都先他而逝,他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却也是聚少离多。

【飞仙时空】传播儒道佛国学传统文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