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禅宗修行 不仅仅靠嘴上说说 更是要实际行动

禅宗修行 不仅仅靠嘴上说说 更是要实际行动

时间:2021-01-20 06:05:06

相关推荐

禅宗修行 不仅仅靠嘴上说说 更是要实际行动

中国的南禅,有许多禅德颇遭后人的讥议,尤其是那些禅教作风凌厉剀切者,则更为人所谤讪,唐代的德山宣鉴就是其中之最遭非谤者。清代雍正不只是敕将德山逐出禅宗名籍,而且还大加 呵责说:“如德山鉴,平生语言都无可取,一味狂见恣肆。乃性音选《宗统一丝》,采其二条内,一条截去前后语言,专录其辱骂佛祖不堪之词,如市井无赖小人诟谇,实令人惊讶,不解其是何心行。”非独雍正对德山谤讪极甚, 佛门中亦有不少学者认为德山辈经教而弃渐修,因而远离了佛门宗旨。今笔者细察德山悟道事略,综稽南禅诸师行业,颇觉得这类见解,很有值得商量一下的必要。

首先,德山宣鉴禅师之悟道,非但不背经教,而且是授经教以证悟的,这在《宋僧传》及其语录中所载,是信然不爽的。《宋高僧传》卷十二载他出家后曾穷修律藏,“于诸性相,皆习偕通”,《五灯会元》卷七载他幼年出家,“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谓之周金刚。”可见,德山禅师在未参禅之前,曾有一段精学 毗尼、深入经藏的修学经历,他并非不通经论,也就不全是弃经教而行狂禅了。

其实,我们只要细读唐代各禅师的行状,就会发现诸多禅师在修学禅宗之前,均有过一段修学毗奈耶与经论的过程。例如百丈怀海“ 丱岁出家,三学该练”;南泉普愿参禅前曾“游诸讲肆,历听《愣枷》、《华严》,入中、百、门(三论)观,精练玄义”;药山惟俨学禅之前已“博通经论,严持戒律;船子德诚入禅之前亦曾有过“听习经论,该练三学”的经历。

可见,赵宋以前的禅师在修学禅宗之前,大都有过一段相当长的经论修学经历,他们并非是一入佛门就参禅而不重经论修学。而且,许多禅师在悟后,仍坚持看经,药山禅师即是如此,香严禅师也是在被沩山问得无言以对才不看经的。而且,诸多禅师在悟后开示学人中,亦常引经 论为证:例如马祖道一上堂时曾引《楞伽》以开示学人;其门人大珠慧海著《顿悟入道要门论》,所引经论即近十种。凡此种种,即可看出禅宗并不是弃经教之宗门,而是依经教之义蕴而离经教之文字以修证之教,所别于诸宗者,乃是此宗依经义而不纠缠于名相术语,以免作茧自缚。

再看德山禅师的开悟,也离不了对经论的深入证悟。当时有“周金刚”之称的德山,对南方“直指人心”的禅宗颇为不满,遂肩挑《青龙疏抄》而出蜀,大有剪灭南禅而后快之意。谁知他在澧阳路上向一婆子买饼,倒被这卖饼的婆子难倒。当时,那婆子说:“我有一句,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

《金刚经》上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德山一时瞠目无语,逐往龙潭参学。这便可以看出:德山的参禅是援经 文语句起疑情而发心的,而所生疑情者正是《金刚经》上的第十八分中的文句(是他所常讲的经文中的句子)。援经论的一句一偈以悟入,并非是弃经教,而是真通经教。

且佛陀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开示不同根性的众生,其随缘施教又未见得全如一辙。尽管东土的不少大德穷年累月地研习经论,依时依地而判教,但也未见得其 所判全契佛陀的原旨。何况东土各宗判教,又有各宗所依的经论,这也说明了他们同样是依一经一论而深入及余他经论的。由此看来,禅宗的依经论中一句一偈以悟入,是完全契于佛法教义的。古德云:“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长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可惜许多学者不察,也未悉心地去读诸禅德的悟道事略,故被禅宗所标榜的“不立文学”所感,而昧失了禅宗的本来面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