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墨西哥亡灵节vs天朝清明节:我们何时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墨西哥亡灵节vs天朝清明节:我们何时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时间:2023-12-12 03:04:08

相关推荐

墨西哥亡灵节vs天朝清明节:我们何时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前段时间大热的电影《寻梦环游记》相信很多人都看了,真可谓豆瓣评分9.1的催泪弹一枚。追寻梦想的主题早已老生常谈,但这部电影题材妙就妙在让观众明白死亡并不晦暗可怕,相反,死亡可以是温暖的。

当影片中连通异世界的金黄树叶桥梁出现,当画面中色彩斑斓的灵兽在天空中飞舞,当亡灵节上生者与逝者虽分隔两世,但同在大开趴体庆祝时,观众们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在逃避、恐惧的死亡,可以是多彩的,可以是温暖的,可以是快乐的。

墨西哥亡灵节始于公元600年,直到14世纪代中期,孕育了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阿兹特克文明的阿兹特克民族占据了墨西哥谷底印第安土著民族中的霸主地位,此时的亡灵节是基本按照阿兹特克人的祭祀传统进行的。他们认为只有对祖先和神明以鲜血和生命的祭祀才是最真诚无私的奉献,唯有这样才能得到祖先的护佑。

阿兹特克民族是一群可以用“狂战士”来形容的人,他们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中最英勇好战的,但他们频繁远征只为两件事,一是为收集贡品,二是为捕捉献祭用的奴隶。总的来说,就是为了祭祀。

他们为了战争胜利而祭祀,献上贡品,献上难以计数的奴隶生命,然后出征去掠夺更多的贡品和奴隶,以战养战,为祭祀而陷入征战无休的恶性循环。当时曾有异国人目睹阿兹特克民族献祭的场景,无数的头颅摆放着,无数的无头尸体堆积成山。就这样逐渐演变,墨西哥古代亡灵节便有用被祭祀者(部落交战中的俘虏)头颅(骷髅)搭建而成的骨头架来祭奠亡灵的独特祭祀仪式。

16世纪初期,西班牙人来到美洲大陆,征服了阿兹特克民族统治的地区(现在的墨西哥地区),为了便于管理,设立了统一的宗教节日以祭祀逝去祖先:融合了西班牙天主教徒“诸圣节”和土著人祭祀风俗的“亡灵节”。其后随着时光流逝,发展成为如今的墨西哥亡灵节。无处不在、无人不爱的骷髅文化也得以保留,骷髅型祭祀物品成为墨西哥亡灵节不可或缺的节日物品。

在墨西哥亡灵节的理念中,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新生命的开始。墨西哥亡灵节像是一场狂欢。家人欢聚一堂,手持鲜花和扫帚,带上亡灵节食物,甚至雇佣乐队载歌载舞,进行一场墓地狂欢式的野餐聚会。

对比之下,我们的清明节则哀恸凄婉得多。人们对墓地更多持回避的态度——小孩子不能去,身体不好不能去,女人月经期不要去。对待死亡,我们也是避而不谈。

面对重症的亲人,我们不断以“没关系,会好的”来安慰他;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身上插着无数管子,靠机器供养最后一口气,亲人也坚持要继续治疗,“只要那一口气在,那个人就在”。那真的是他们需要的吗?趁着他们还清醒的时候,亲人的爱以隐瞒病情的形式,剥夺了他们与这个世界、与亲朋好友郑重道别的最后机会。

我们学会了太多“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如何建设人脉网”的沟通课,但离别这一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课程却没有人教会我们。

怎样告别即将分离的朋友?

怎样告别即将分开的爱人?

怎样告别即将离世的亲人?

怎样,以自己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告别?

告别与死亡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如果能够像墨西哥亡灵节一样,坦然面对骷髅文化,坦然吃下骷髅形状的面包、点心,坦然面对死亡,也许死亡带给我们的恐惧会降低很多。人类时刻与死亡为伴,知己知彼,才不枉此生。什么样的人最恐惧死亡?没有充分活过的人。

你能想象一群中国人在墓地吹拉弹唱载歌载舞,坐在逝去亲人墓碑前野餐的场景吗?我觉得那一定很有趣,当我们可以坦然面对亲友的逝去,当我们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逝去,死亡将成为我们的朋友,指引我们好好过一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