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学习不好 情绪低落 青春期问题 这些方法比吃药更管用……

学习不好 情绪低落 青春期问题 这些方法比吃药更管用……

时间:2018-07-04 10:07:31

相关推荐

学习不好 情绪低落 青春期问题 这些方法比吃药更管用……

孩子学习效率低,拖延症晚期,到了青春期又特别难搞……这些问题困扰着父母们。

资深心理咨询师严艺家告诉我们,他们不是坏孩子,只是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激活大脑潜力,让大脑有序工作的方法包括:良好的关系、充足的睡眠以及运动。

........................................

青春期孩子难搞,是晚熟的大脑在惹祸

孩子学习跟不上、磨蹭、脾气大、难沟通……这些常见问题困扰着众多父母。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也是一名从事儿童家庭心理咨询工作超过十年的心理咨询师,严艺家告诉大家,父母需要先知道大脑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工作的,才能理解孩子层出不穷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图片中绿色的区域是前额叶皮质,差不多是额头后面的部分。前额叶的功能繁多,其中较为人所熟知的有:

1、逻辑推理,比如做数学题;

2、判断和执行,比如克服拖延症,做某项决定;

3、情绪管理,抑制冲动。

前额叶是整个人体发展最慢的部分。1988年的相关研究论文中指出,人类的前额叶皮质可以发展出80%功能的平均年龄是22岁。但在去年的一篇相关论文中,这个年龄段延后到了30岁。

造成这个年龄延后的原因有许多可能性,其中被广泛认同的一个原因是,几十年中,人类看屏幕的时间大大增加,这对前额叶发育速度有很大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青春期要到30岁左右才会结束。

更令人无奈的是,30岁也只是理想化状态,前提是一个人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太严重或持续的心理创伤,学习压力不至于大到影响前额叶发育,否则这个部位一直到4、50岁还没发育好是完全有可能的。

超过50%的青少年自杀,考虑时间不超过10分钟;超过70%的青少年自杀,考虑时间不超过2小时。

从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很多的青少年层面的最终选择走一些极端方式都是一个非常临时的决定,这跟前额叶皮质的执行和判断功能没有发展好,抑制冲动的能力没有发展好,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父母们要知道,孩子成绩差、磨蹭、冲动、迷茫,但他真的不是坏孩子,前额叶还没发育好是一个需要被考虑到的生理因素,跟孩子对掐肯定不是个好主意!

良好的关系、运动、睡眠能激活大脑潜能

我们所有与心理有关的体验都是从大脑开始的,前额叶皮质对孩子的学习、情绪密切相关。严艺家老师告诉我们,良好的关系、睡眠、运动能促进和激活皮质层的工作。

1、良好的关系

左边是身心比较健康的孩子在学习时的大脑状态,右边的大脑是一个常年被虐待的孩子,他的大脑皮质在工作学习时的状态,大家会看到皮质层在功能性方面、活跃度方面有明显缺失。

有些孩子会因为和同学或老师的关系紧张,家庭成员关系之间的紧张,出现成绩下降的情况。长期处在一段有害的关系中,影响的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对大脑认知和思维功能也是有极大的影响。

2、运动激活大脑

左边大脑是一个人静坐后开始做题目时的脑电图,右边大脑是他慢走20分钟后开始做同样的题目时的脑电图,激活的比例和面积完全不同。

当孩子不想做作业,执行判断能力有问题的时候,出去动一动是能起到一定帮助的。

3、睡眠给大脑“修剪”

我们在晚上睡觉时,大脑会发挥一个很重要的功能:类似于园艺中的“修剪”,把我们白天看到的、对人的发展不那么必要的东西都“剪掉”,比如一些无关紧要的杂音、路边的景色、一掠而过的感受、等等。

做梦就是大脑在做跟修剪有关的工作时,也有可能会做梦,梦中有时候会呈现出一些白天不那么令人愉快的身心体验,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一种保护机制,使得人能够以可承受的方式去消化许多无意识层面的情感。

修剪的过程就像给CPU腾出空间,大脑只有腾出足够多的空间,才能跑更多的程序,激发更大的潜能。

利用大脑工作规律,调节心理状态

当我们了解到前额叶皮质对学习、生活和情绪的影响后,你肯定想知道当我们发怒、无法集中注意力,前额叶皮质“罢工”的时候,该怎么进行自我调节,让我们重新回到工作和学习状态中去。

先记住上面这张图,以及“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规律,把压力转化为动力。通过一个例子,我们来看看自我调节是如何在大脑中发生的:

你正在做数学作业,大脑皮层非常活跃地工作。做着做着你觉得很累,这时就退到了边缘系统。你会打开手机刷微信,有时你感觉和朋友聊天很温暖,激活了与爱有关的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活跃后自下而上又把你推到了大脑皮层去工作,但很多时候自我调节能力没那么成熟,外部的资源也没那么充分,大脑功能“退”到中脑,你想要喝奶茶,或出门运动分泌点多巴胺。中脑层面的刺激如果起作用,我们又能往上走回到工作学习状态,但也有可能失败,继续下滑到脑干区域。心灵鸡汤建议,情绪失控时试着深呼吸。这个过程就是在脑干层面自我调节,因为只有当你呼吸开始变得均匀,脑干层面调节好了,才有回归到大脑皮层,到达能够做题目,面对人生选择的状态中去。

当然上述的例子非常简单粗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每时每刻面临的情境都要比这些过程来得复杂。但自下而上的过程使“把压力转化成动力”变得 有可能。

现在城市里养猫的人越来越多,铲屎官们认为养猫非常解压。科学解释就是,撸猫的过程可以让你在边缘系统产生很多与爱和依恋有关的感觉,使前额叶皮质恢复工作,让你更好地面对各种压力。

青春期的孩子谈恋爱,如果谈的对象足够好,能带来许多温暖依恋的感觉,这段关系是可以让他们经常在边缘系统的水平回归到前额叶皮层去好好读书的。

有时好好谈个恋爱兴许对读书有帮助,但基于之前谈到的青少年大脑的特质,要在这个年龄段寻找到足够好的亲密关系又不是那么容易。

抑郁了怎么办?

心理支持很重要,

也别忽视了生理原因

生活在大城市中,从未体会过抑郁和焦虑情绪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但抑郁情绪和抑郁症还是很不一样的两个概念。在谈论青少年抑郁症之前,首先要知道抑郁症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关于抑郁症的成因,现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抑郁症的产生和“关系”密切相关,比如孩子小时候跟父母关系不好,长大后抑郁了;小时候是留守儿童,长大抑郁了;谈恋爱分手抑郁了……大家似乎接受了不少心理学教育,开始比以前重视人际关系和成长经验对抑郁症的产生有何影响。

但实际上,我们需要从生理、关系和文化,这三个不同的维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1、生理

第一个维度是与生理有关的部分,这是严艺家老师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虽然抑郁症的形成有非常复杂的过程,但没有一篇关于抑郁症的科学论文会避开生理原因,光讨论抑郁症在哲学和情感层面的问题。

如果周围人长期经历严重抑郁情绪,除了陪伴与支持,你所要做的还有一件事是建议他去做一个内分泌科的检查。“我遇到好多次青少年因抑郁或焦虑前来求助,最后发现其实是内分泌系统出现了一些状况,可能是甲亢,可能是甲减。”严艺家老师说。

还有一些更罕见的生理原因会导致异常心理,比如人生某个阶段受过脑外伤,甚至只是被篮球砸一下留下后遗症;或者出生的时候是个早产儿,有过一些情感行为上的发育迟缓;心脑血管的问题,等等。

生理问题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在人的情感及行为层面造成困扰,有时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了更为激烈的抗争和表达,大家才意识原来这个问题困扰了他那么久。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前沿研究,现在医学界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肠道就像人类的第二大脑,肠道中很多菌群会直接影响一个人会不会得抑郁症,会不会得阿兹海默,等等。

当科学家在患者肠道内植入一些健康的菌群时,被植入宿主的心智状态会有一个明显的好转。这一领域还有许多有待探索的世界,但目前带来的一个启示是,如果你觉得自己情绪不好,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饮食结构,让自己变得开心一点,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本文作者严艺家

2、关系

很多抑郁都出现在人生有重大丧失的时候。丧失(Loss),在我们的教育中很少被谈到,但人一生都在经历很多必要的丧失。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人可能会失去挚爱,失去重要的朋友,失去一个很重要的机会。有些丧失意味着跟一些关系的分离,比如出国留学要离开自己非常熟悉的环境。长大的过程也是丧失的过程,失去纯真、自由等等。

这些与丧失有关的体验,如果没有及时“言语化”,往往就会变成心理冲突。几乎每个人都带着各式各样的心理冲突活着,这些冲突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从小与父母关系不亲密,并不一定会影响一个人考上大学,但当要开启一段亲密关系,组建自己的家庭的时候,这种难以和他人亲密的体验,就会突然冒出来,让人不知所措,付出各种或大或小的代价。

3、文化

现在的学生无论选择国内高考,还是出国留学,两条路都越来越难走,过去我们只要盯着自己眼前的道路好好走,每个人的道路看起来也相似度比较高。但现在可供选择的道路那么多,选择多一方面令人自由,但带来的压力也空前巨大。

留学生需要走出国门适应新文化的经历是上一代人少有的,体制内的学生从小就要赢在起跑线,其中不少都属于拔苗助长的一代。无论体制内外,他们面临的是全球赛场的竞争,这一代年轻人在价值观上的碰撞和撕裂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要强烈。

北大教授徐凯文说,北大4成新生觉得“活着没意思”,认为现在的优秀学生得了“空心病”。严艺家认为,在当下语境的“空心病”可以理解为当代孩子“现实感”的缺失。

试想一下,在孩子进大学前,他完全可以选择生活在温室里,通过父母与网络认识世界,搞定一切,和许多关系保持“点赞之交”的情谊。

而进入大学意味着脱离了这样的温室环境,他也许会第一次发现:现实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宿舍里有那么多人跟我的活法不一样,我全方位面对着那么多完全不同的个体文化。原来大家的三观和我的那么不一样。突如其来的“现实感”让他们感觉撕裂,会想要退回到“壳里”回避过多外界刺激

“空心病”更像是一种分裂的、自我调节失败的状态,一方面他想要固有的熟悉的感觉,另一方面有很多新的体验在冲击着他,如果一个孩子缺乏现实体验的锤炼,他就很难在这种环境中自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