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护士节”前夕 记者对话6位抗“疫”一线护士 倾听白衣天使的内心独白

“护士节”前夕 记者对话6位抗“疫”一线护士 倾听白衣天使的内心独白

时间:2020-03-02 20:49:08

相关推荐

“护士节”前夕 记者对话6位抗“疫”一线护士 倾听白衣天使的内心独白

编者按: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护士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今年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围绕我国“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的主题,对话6位抗“疫”一线护士,并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及心路历程撰文刊登,进一步弘扬南丁格尔精神,营造全社会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良好氛围。(排名不分先后)

返回工作岗位依旧是“邵三管”

本报记者 冯金灿

4月27日,邵青青上任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急诊科护士长,来到新的工作岗位,她直言:“支援武汉的工作经历让我更强大,也让我更有信心做好新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还是那个‘邵三管’。”

其实,“邵三管”这个称呼,是邵青青参加河南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支援武汉青山方舱医院时获得的。

在武汉工作期间,邵青青是河南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第四大组总感控负责人,除完成舱内的护理工作外,还负责所有人员安全防护工作以及舱内所有关于感染等相关问题的协调安排及处理工作。

邵青青严格要求医疗队员每次不管是进舱、还是出舱,都要做好自我防护;平时生活中,这样的严格要求也不例外,驻地酒店所有地面都要按照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划分好,消毒到位,隔三差五她还会突击检查,看看大家否按照要求执行。

就这样,邵青青获得一个美称——“邵三管”:管天、管地、管空气。不管是院士还是院长,进舱都得受她的监督做好防护,是为管天;在住所处,所有地面都要按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划分好,消毒到位,是为管地;不让一个病毒存活在空气中害人,是为管空气。

正是因此,带着“邵三管”这个称呼回到工作岗位后,邵青青对自己的新工作信心十足,对同事们严格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求大家加强自我防护。

当前,新冠肺炎防控处于常态化防控阶段,邵青青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急诊科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特别是接诊发热患者过程中要做好自我防护,严防职业暴露。

此外,邵青青还注重把在武汉工作期间运用心理抚慰和心理护理诊疗病人的经验运用到具体工作中。

“心理抚慰对患者的病情作用明显。”邵青青说,在武汉青山方舱医院工作期间,她就趁着休息时间叠了200多只千纸鹤,每一只千纸鹤上面都写着不一样的祝福、不一样的心愿,希望用一个小物件儿让患者寄托希望和放松心情。

“拿到千纸鹤后,很多患者都感动得哭了。”邵青青说,“这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心理抚慰和心理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来到新的工作岗位后,邵青青计划在急诊科推行每日心理健康小课堂,要求科室护理人员每天晨会后利用10分钟时间共同学习心理沟通和急救等相关知识,并鼓励大家积极运用到急诊急救工作中,真正的关心、关爱、关注到每一位患者。

“急诊科工作面临的都是急、难、危、险、重的患者,经常会有患者因为害怕六神无主,不利于病情治疗。下一步,我们将在全科推行心理护理和心理抚慰,尽最大努力让患者早日康复。” 邵青青说。

王丹:那一刻,

只想到了稳定“军心”

本报记者 常娟

“作为护士长,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职责和使命是要稳定‘军心’,要树立大家战胜病魔的信心,做榜样。”5月8日,谈起疫情初期自己的心理感受,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兼急危重症分区护士长王丹说。

2002年参加工作,经历过甲流、H7N9,每场战役都冲锋在前,王丹在同事眼里是不折不扣的领导者和工作狂。1月26日,得知医院要选派医务人员支援武汉时,她第一时间提交了请战书。最终,团队里有3名护士被抽调支援武汉,作为护士长,王丹服从医院安排留守后方。

“在特殊时期,后方的稳定和前方的战役同样重要!无论在哪里,我坚决守好自己的岗位!”王丹重新制定了疫情期间对每个患者的护理流程,利用每日晨会时间加大对护士的新冠肺炎知识培训,要求科里每名人员扎实掌握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护理知识,并做好自身防护。

每日晨间查房时,她会到每个患者跟前一一检查每名夜班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若发现问题,及时在科室群里反馈,提醒每名护士注意。查完房后,王丹还会检查每个仪器的清洁度,确认护士对仪器的消毒是否达标;对于多耐患者现场检查护士的手卫生情况,有无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王丹还兼职医院急危重症分区的护理管理工作,每天到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等科室进行巡查,详细了解每个科室收治患者的护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亲人生病,最担心的是家属。王丹利用上班时间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主动地向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病情,做好患者或家属的心理护理,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2月初,科室新进了一名40多岁的男性患者,肺部严重感染。其爱人李女士担心患者病情加重,经常在监护室外面痛哭,影响其他陪护患者家属休息。王丹得知这一情况后,帮助李女士联系患者的哥哥,并上报医院,积极和患者哥哥所在的村委联系,让其和李女士轮换着定时到医院守护,减轻李女士的压力。

“这件事花费了我不少精力,但这是值得的。”王丹说,患者的哥哥到来后,李女士再来医院时,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从事护理工作,王丹总结了一个和患者及其家属打交道的好经验:“时刻谨记患者的安全,并学会换位思考。情感换位了,才能更好地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王丹将这一经验传授给科内每个护士。

4月29日,王丹捧回了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捧回奖章之余,她对自己的事业做了重新规划:“加紧培养科室内更多的年轻人,争取让她们的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以后再遇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团队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每个人都不掉队;引进护理科研人才,增加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弥补科研方面的缺失,让科室的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荣誉。”

刘素美:护理一线

才是我最重要的岗位

本报记者 刘 旸

5月10日母亲节当天,今年48岁的河南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三科护士长刘素美上午参加了院内举办的护士节活动,下午和她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母亲节。刘素美说,这是她3个多月前,选择支援武汉时没有想过的事儿。

2月2日,刘素美凭借着对负压隔离病房布局熟悉、曾参与临床一线抗击“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的丰富经验,成为河南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出发前,她把银行卡、工资卡等物品一同交给了19岁的大儿子。面对儿子的疑惑、家人的不解,刘素美说:“去武汉,我不是不害怕。可国家民族有难,需要医务人员冲上前的时候,我理应全力以赴、义不容辞!没有国,哪有家?”

50多天的援鄂工作中,刘素美一直被那里的人和事感动着,她和援鄂医疗队员们的付出,也时刻感动着武汉的患者们。

“我们抵达武汉的第二天就进驻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接管一危重症病区。病区里的大部分患者呼吸困难无法自理,他们的一切工作都依赖护士。”刘素美说,在重症病区里,护士们每天不仅忙于治疗,还承担着患者的喂饭、服药、翻身、扣背、大小便、个人卫生、气道管理、心理等生活护理。

一次查房中,刘素美无意间听到一位70多岁的患者和家人的通话,无法相见的家人隔着手机给老人过生日。悄悄离开后,刘素美一直在琢磨,家人不在身边生日一定很孤单,医务人员应该做点什么。

刘素美翻箱倒柜寻找可以赠送给这位患者的礼物,找到了一桶泡面。刘素美和其他医务人员端着泡好的泡面来到患者面前,为他唱起了生日歌,并将代替了长寿面的泡面放在了他的面前。看到这一幕后,患者眼眶通红,笑中带泪。

“我们所的在病区是头颈肿瘤科普通病房临时改造的危重症病区。病区开放不到两天,57张病床就住满了。最紧张的时候,要同时上15台呼吸机,上心电监护、高流量氧疗的患者都接近30人。”刘素美回忆说,短时间收治这么多危重患者,对初到武汉的援鄂队员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考验,可是看到这医患之前的暖暖深情,她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武汉,每天身着防护服、全副武装的刘素美时常会有心慌难受的感觉,重装防护之下,她的血氧、心率经常超出正常值。实在坚持不住时,她会依着墙边靠一会儿,好点了就继续奔忙。“当时我没有更多的想法,唯有要求自己做好工作、做到全方位严密防护,然后平安回家!”刘素美说。

刘素美4月29日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主动要求替换在预检分诊岗位上工作的护理姐妹。她说,回岗后再次走上一线,不仅是想把援鄂所学用在常态化防控工作中,更是因为在临床一线才是护理工作者更要坚守的岗位。

邢德盛:在武汉,学习成长

本报记者 尚慧彬

急诊室永远是忙碌的,节奏也永远是急促的,邢德盛又回到自己的科室。上班的第一天,救护车呼啸而至,一位呼吸心跳暂停的病人躺在平板车上被飞速推进抢救室,他立即上前,看反应、摸脉搏、开气道、心脏按压……一系列抢救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就像我昨天就在这儿上班一样。”邢德盛放心了,没有一点儿陌生感,真好。

邢德盛是新乡医学院一附院急诊科的护士,也是河南省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1月26日那天,他与队友们一起出征,在武汉的隔离病区里工作了两个月,3月26日返回,是援助武汉时间最长的队员之一。28岁的他从学校毕业后就来到这里,工作勤恳踏实,热爱他的集体,平时总是主动张罗着组织科室里的活动。他有个在同一家医院工作的女友,两人感情很好,朋友圈儿里晒着小幸福。日子平淡而温暖,直到疫情来了,邢德盛走上前线。

在武汉的日子,他工作着,感受着。在那里,他觉得自己一夜长大。有一位重症的患者,初来时指标非常不好,吃不下东西,说不出话,全靠各种治疗手段在维持。有一天,邢德盛接班进了隔离病房,走近这位患者时,患者忽然开口说“我饿了”。邢德盛非常高兴,赶紧冲调了一碗粥,喂患者吃下。这位患者身上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欲望,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患者康复了。邢德盛说,从他身上,自己学到了一种精神,就是再苦再难都要永不放弃,只要怀有希望,就能有转机。

他还遇到了一位把父亲送进隔离病房后迟迟不肯离去的女儿。这位女士一直徘徊在隔离区的大门口,而这里也是有一定感染风险的。邢德盛隔着门劝她离开,这位女士一步三回头地往电梯口走。邢德盛也准备转身回病房时,忽然看见她又跑回来,扑在关闭着的玻璃门上,大声哭着嘱托:“请你们一定照顾好我爸爸,不然我就没有爸爸了。”邢德盛瞬间湿了眼眶:“我们医院非常注意人文关怀,平时我也思考过怎样让护理更人性化。但此时此景,让我真正感同身受,我们看护的每一个患者,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有挚爱的亲人。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

从武汉回来后,邢德盛思考了很多。他的同事们都说他更成熟了。有一天,一位20多岁的男子被送进抢救室,他服了大量药物,需要催吐或洗胃。患者来时是清醒的,一直大喊大叫,挥着手打来为他治疗的医护人员,不肯喝水催吐。他的父母在一边又急又气,无可奈何。邢德盛劝他的父母暂时离开,患者果然安静下来,慢慢地开始跟邢德盛交流,不再狂躁。邢德盛赶紧趁机劝他珍惜自己的生命,接受治疗。最终,这个打算服药自杀的患者获救了。

“能参与支援武汉的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我从战友身上、从患者身上都学到了很多东西。”邢德盛说,在抗疫中,他还更深地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开始,邢德盛就协助科主任组织“品管圈”活动,“今年我们还会继续通过‘品管圈’活动,完善我们每个人在组织中的配合能力,用集体的力量去应对更大的挑战,也给我们的医疗服务带来新的提升。”

朱世超:践行人文护理,

是我援鄂归来的最大收获

本报记者 刘 旸

“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慎守患者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勿谋病者之福利。”5月9日,在院内的护士节庆祝活动上,河南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朱世超同护理工作者一起重温了这段南丁格尔誓言。

“重视人文关怀,是南丁格尔精神的体现;践行人文护理理念,是我援鄂归来的最大收获。”朱世超说,因为重症护理工作的需要,他援鄂返豫结束隔离休养后,第一时间返回了工作岗位,返岗工作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时常会想起武汉的人和事。

今年37岁的朱世超是省内较早从事护理工作的男护士,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身为省级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的他,成为河南省第五批驰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并于2月8日紧急驰援援湖北,随后进驻武汉青山区方舱医院。

在武汉的40多个日日夜夜,朱世超不仅要完成医护治疗任务,还承担了协调联络工作,保障整个医疗队的正常运转。回想起这段特殊的日子,朱世超说他常常会想起武汉人民对医疗队员的关心、照顾,以及带给他们的温暖,会记得每一个接触过的武汉人。

“我们住宿的酒店旁边有一个小超市,队员们到超市购物时,超市老板会将所有的物品以进价卖给我们。每次结算完,老板还会不停地给我们塞一些小物品,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感谢来武汉救我们命的救命恩人。”朱世超说,不论是看到医护人员努力为即将中考的小患者创造学习环境,还是看到全家确诊的患者自愿成为服务志愿者,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互助友爱和人文关怀,会让他终身难忘。

“我所在的重症医学科病房也是人文护理病房。以前我们一直在探索什么是最好的人文护理,这次援鄂让我有机会把医患、护患之间最真切的人文关怀带回来,带到每一位重症患者身边。这一点会让我一直受益。”朱世超说。

就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朱世超获得了河南青年五四奖章。同时,在中华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担任着社会兼职的他,正在致力于推广护理服务的无性别差异。

“以前大家总认为护理工作,是女性的工作。通过近十年男护士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护理工作应该是没有性别差异的。男性、女性,在从事护理工作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朱世超说,带着援鄂工作收获的精神财富,他将更加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重症护理工作。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岗位,他都希望可以发挥男性体力好、熟悉机械的先天优势,继续践行南丁格尔誓言。

入职四年的急诊护士

激情与理智并存

本报记者 史 尧

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品管圈大赛一等奖、河南省急救技能大赛团队及个人第一名、全国医院擂台赛最具人气奖、河南省技术状元……这是一位入职仅4年的年轻护士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对于自己的成长,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刘楚浩说,是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他认为自己对待工作充满了激情,在工作中又不缺少理智。他和爱人去民政局领结婚证的时间都是从工作中硬生生挤出来的。

去年河南省急救技能大赛前一个月,刘楚浩每天早上七点到单位,夜里11点才回家。刘楚浩的未婚妻问他:“领证登记那天你有时间没有?”刘楚浩的回答是:“我尽量争取。”

赛前训练的那一个月,他不敢有丝毫放松,不想因为个人的原因而影响到团队比赛的训练备战。直到和爱人登记结婚的前一天,他才跟领导说自己有私事需要处理一下,需要请两个小时的假。后来又遇到疫情,婚礼直到现在也没有举行。他对护理工作的热情始终如一,每天都充满着激情,每当工作和生活需要二选一时,他通常都会选择工作。

对于自身业务能力的快速成长,除了勤勉努力,还有刘楚浩在工作中保持的理智。“医务人员和患者看待病情最大的区别就是信息量不对等。作为我们急救人员,会从专业角度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最疼的患者有时的病情不是最紧迫,躺着看似没事的有时却是危在旦夕的患者。”

就是因为患者片面的医学知识,急救站的医务人员经常会因为救治次序等问题受到患者的指责。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尽量让自己保持理智,耐心地跟患者家属解释,很多时候家属也都能表示理解。

保持理智,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快速紧张的抢救过程容不得一丝失误,遇到任何突发情况都要头脑清晰,保持冷静。“这也是我们医院这个平台对我个人成长最大的支持,全市数一数二的急救接诊量让我解除了大量的病例,熟悉了各种救治流程,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各种技能大赛时自己都能处事不惊,将实践中学习到的技能全部发挥出来。”刘楚浩说。

业务能力优秀为何没能被派往一线支援湖北,近6年党龄的刘楚浩同样能够理性看待。他和其他党员医务人员一样,疫情初期就写了请战书,虽然没能去武汉,但他却说:“没能去到湖北一线,多少有那么点遗憾,在武汉艰苦的环境中更能锻炼的身心和业务能力,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全国抗疫一盘棋,无论是奋战在武汉前线还是留守在后方,我们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刘楚浩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服从组织的安排,严守自己的岗位,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与义务,做到问心无愧。

统筹:梁如意

责编:朱晓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