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中考备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赏析

中考备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赏析

时间:2019-07-28 02:19:52

相关推荐

中考备考‖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赏析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他19发表《狂人日记》时用笔名“鲁迅”,“鲁迅”从此成为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韩国和日本思想文化领域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被誉为“20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但在鲁迅少年时期,由于祖父入狱,父亲病故,周家“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彻底败落,这对鲁迅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98年4月,17岁的鲁迅来到南京学习,读书期间鲁迅接触了进步的科技、文艺书籍,阅读了一些宣传新思想的书籍和翻译小说,这些思想影响了鲁迅很长一段时间。1902年,鲁迅公费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学习期间,鲁迅尤其注意人性及国民性的问题,又因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意识到救国救民需要先拯救人民的思想,因此决定弃医从文,19,他首次以“鲁迅”作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小说《狂人日记》,从此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写作时代。随后又发表了《孔乙己》《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散文。19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1924年,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人创办的周刊《雨丝》。五四运动前后,鲁迅参加新青年杂志的编写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二)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经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他还是写了不少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三篇散文,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过的《狗·猫·鼠》《阿长与 山海经 》一起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的进行了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的课程却倾注了心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内容。

(三)作品主题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朝”表示早年的时候,“夕”表示晚年的时候,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作品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往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的出现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面。读鲁迅先生这些回忆童年的散文,能够了解鲁迅先生发自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的描绘了清末至民国初年时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四)情节简介

《朝花夕拾》共收录鲁迅散文十篇,包括:表现了鲁迅对弱小者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 山海经 》;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一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写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在《狗·猫·鼠》的行文中交织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对自己仇猫原因的分析,暗线则是对那些与猫相似、到处散布“流言”的名人名教授的讽刺。明暗线索纵横交错,使作者近况与遥远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处处语带机锋,尖锐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有着同样劣根性的人,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弱者和被压迫者的同情,以及对持强凌弱者的憎恨。

《阿长与 山海经 》以鲁迅对长妈妈深沉的思念之情为线索,将他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点滴小事串联成文,从最初对长妈妈的随性称呼、不耐烦到因长毛的故事而产生敬意,再有敬意转淡乃至因为心爱的隐鼠被长妈妈踩踏致死而失去敬意,后来又因为《山海经》而萌发新的敬意,对长妈妈的情感起伏变化的描写自然真切。尤其是结尾的一段直抒胸臆,凝聚了作者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鲁迅对这位劳动妇女的衷心祝愿。

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一开始,作者便以寻求诅咒的方式,直抒胸臆,宣告了对反对白话者的立场,进而批判了复古主义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再通过巧妙的过渡,引出《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来揭露封建孝道的残酷和虚伪。鲁迅通过分析儿时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的切身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对儿童的戕害,并借此影射讥讽了时下提倡复古、反对白话文而把“肉麻当作有趣”的做派。整个论述过程如抽丝剥茧一般层层深入,将封建孝道灭绝人性的本质一步步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此过程中,作者时而调侃、时而嘲讽,将批判、抨击的力度不断深化,让人读来深感振奋。

《五猖会》以儿童的视角写出了儿时的作者对迎神赛会由期待与向往转变为索然无味的过程。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先是表明对赛会的喜爱,并通过描写古书所描述的赛会景象、自己参观以往赛会的表现和现实中形象生动的赛会场景,来反映、映衬内心对于观赏赛会的热切向往,文章后半部分又综合使用直接描写、行动反映、环境衬托、心理对比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有兴奋到扫兴的心理变化。全文虽然没有一句对父亲以及教育制度的指责,但这种细腻、突变的心理正是对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与反动的无声控诉。

《无常》在本文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活无常”形象,文章的前部分,作者先采用白描手法,用简单朴素的语言介绍了大众印象中的“活无常”,随后采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入微的描写了古书中的“活无常”的形态、体貌特征等,又采用对比描写,通过描写“死无常”的黑肃来凸显“活无常”的活泼、诙谐,在文章后部分作者又用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立体的呈现出戏台上“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活无常”形象,从而道出了人们喜欢“活无常”的真正原因。全文看似写鬼,实则写人,以阴间鬼神们的公正无私、富有人情味反诘人间,批判了军阀统治的黑暗与残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描写了鲁迅从童年时纵情游戏到长大后到书塾读书的成长过程。作者先从百草园中的生活起笔,点出那里曾经是他的“乐园”,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接着写三味书屋中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两者对比,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天性,批判了封建教育方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这篇文章与鲁迅的其他散文,在风格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通过甜美、欢乐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爱、对知识的追求,体现了独特的意境美和韵味美。

《父亲的病》为我们塑造了两位唯利是图、不学无术、荒诞可笑的“名医”形象。在为父亲治病这一中心事件牵引下,这两位“名医”的形象被抽丝剥茧般地刻画出来,起“名医”庸术的真实面目也在出诊始末和“奇特”的药方、药引等细节描写中被揭之于众,其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更是在作者看似无意的讲述中展露无遗。纵览全文,作者虽然没有以任何怨愤的言语来抨击这些庸医,但言外却极尽讽刺之味,正所谓正话反说,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琐记》讲述了鲁迅离开绍兴到南京求学直至出国留学的这一段经历。其中主要讲述了他当时外出求学的原因,以及在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见闻,并借此突出了求知的艰难,批判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对这些零散的生活片段的讲述,看似琐碎,实际上都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即告别腐朽、汲取新知、探求真理。在这条主线的牵引下,外出求学前的遭遇和在外求学的几段经历在时间、空间和逻辑上都自然合理的连接成文,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藤野先生》交织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经过,也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主要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如开头写东京印象,这是作者去仙台见滕野先生的缘由;接着用设问句自然过渡;然后写出到仙台受到优待,以及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了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很多材料,如东京清国留学生的赏樱花、学跳舞、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印象,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作者放弃学医……这些都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而展开的。

《范爱农》:他是一位思想进步的精神战士,在革命的洪流下甘愿抛洒自己的一切,但是黑暗的社会并没有给他丝毫的立足之地,不彻底的革命更是将他推向了毁灭的深渊。所以说,范爱农这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在旧社会的沉沦命运并不仅仅是他个人悲剧,更是当时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剧。

(五)、重要人物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1.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2.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3.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4.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二、练习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