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现在年轻人真不能吃苦 还是没有必要吃苦!

现在年轻人真不能吃苦 还是没有必要吃苦!

时间:2019-09-30 17:11:35

相关推荐

现在年轻人真不能吃苦 还是没有必要吃苦!

“你最近在XX公司怎么样?”“早离职了,我现在在XX公司上班。”

这样的对话,在95后职场新人中很常见。

似乎,对于95后职场新人来说,离职,是一件最普通不过的事情。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领英发布的一项覆盖了15万人的调查显示:70后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离职时间是四年以上,80后是三年半,90后是19个月,而95后只有7个月。

“年轻人就该多吃苦,吃苦才有出路!”这句话被各种人不停的灌输给你,似乎已是一种最基本的常识。

你感觉生活工作一团糟,但是还是在努力,因为别无选择,也因为心中在赌未来会有转机,这时候,一句公认的俗话就能够让你继续再撑两年,两年后,你的认知层次“提高了”,这句话会被换一种方式讲给你听,还要收你一笔智商税。

苦,到底该不该吃?该怎么吃?低头走路,也要抬头看路。

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越来越短,而95后则是短出了天际,居然只有仅仅7个月。

惊讶?难以置信?可是,这就是事实。

如果你仔细观察过,你会发现,身边的95后离职率很高。

当你还没记清楚坐在你左后方的那个新人叫什么名字的时候,有一天,你发现他再也没有来过办公室,一问,已经离职了。

爱离职,爱跳槽的95后,在老板和人事眼中,往往印象并不好。

于是,他们会给95后贴上“不能吃苦”的标签。

01

“年轻人,工作就是要多吃苦”

吃苦,曾经被不少人视为职场中的金科玉律,升职加薪路上的必要品。

“年轻人,工作就是要多吃苦”

不管是我们的父辈,还是我们的上司,在我们踏入职场之后,这句话就会经常出现在他们口中。

我们的父母会用他们曾经的经历和故事告诉我们,工作不易,多吃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我们的上司会告诉我们,所有职场新人都是这么过来的,用这句话来鞭策我们,让我们前进。

可是,在职场里,年轻人一味的吃苦,真的对吗?真的值得吗?

"年轻不吃苦老了会命苦。年轻吃点苦,未来不辛苦。"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只要能吃苦,黄土变成金。”

......

像这样的“吃苦”名言金句,放在职场中,合适吗?

02

年轻人,不要在最青春的日子里谈吃苦

吃苦没有错,但一味的吃苦,却大错特错,尤其是在你最青春,最美好的日子里。

人的一生,只有一个青春,错过了,就是真的错过了,无法追回,无法挽回。

我见过不少年轻人,在毕业之时,踌躇满志,立志要成为下一个扎克伯格,要让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

他们在毕业找工作时,往往会对面试官说:“我不怕吃苦,我愿意吃苦。”

事实也是如此,在入职之后,这些年轻人真的很能吃苦,在面对繁杂而琐碎的工作之时,他们咬牙挺住,并相信这是职场新人的必经之路。

他们任劳任怨,接受无穷无尽没有加班费的加班,接过上司一个又一个的工作。

可是,他们成长了吗?得到他们想要的了吗?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吃苦不是福,所经历的痛苦也不是人生中的财富。正如柴静在《看见》中所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职场不是学校,不是做了,努力了,吃苦了,就会得到上司的青睐,得到更好的项目。

这些“吃苦”的年轻人,在吃了漫长的一段苦之后,在做着大量脏活累活之后,他们得到了一个认知:社会是残酷的,老板都是压榨员工的。

除了得到对生活,对职场的失望,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

青春是人最大的资本,年轻是可以肆意妄为的年纪,在最青春最肆意妄为的年纪里,你用来吃苦?用来让自己对人生对职场充满失望?

一位朋友跟我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的父母靠批发水果白手起家,经历过苦日子,终于有了现在的富足生活。

父母总是告诫他:“不要把福享到前面去了”。

他上大学后,暑期同学们去名企、大厂实习,他被父母叫回去卖西红柿。

他抗争了几次,父母坚持认为:“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有什么用,年轻人还是要多吃点苦好。”

为了“锻炼”他,父亲专门让他自己开车从所在的小县城到100公里外的市区里去摆摊,30多筐的西红柿要他一个人搬上搬下。

他回忆起那段日子:“每天被城管追着跑,受尽了白眼。”

但这种街头奔波和小本买卖对他所学的专业没有任何帮助,他和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毕业后,同学凭借丰富的实习经历,或名企转正,或拿下心仪的offer。

他的简历“空空如也”,最后去了一个保险公司做最底层的业务员,有时候连生计都难以维持。

在父母的锻炼下,他算是吃足了苦,可是毕业三年,仍然“没有长进”。

与家里人谈起这些事,家人总是安慰说:“人生就是先苦后甜”。

他后来怎样无从得知,但吃苦的这段日子不仅没有价值,反而让他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如今的95后不一样,他们不是不能吃苦,而是不愿意吃这种看不到未来,消耗时光和青春的苦。

他们只是更加聪明,当他们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吃苦,都不能在这个公司获得成功,他们就选择及时止损,换个职业,换个公司。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吃苦越多,你就会成功,大部分你所吃的苦,只是在走弯路罢了。

03

一个朋友曾经一度阴谋论的认为吃苦耐劳是为了社会和谐的政客与希望洗脑新人的老板不谋而合之后形成的一种社会主流意识假象,他说:因为大家明明更愿意少劳多得甚至不劳而获啊,我要的就是大把大把的搞钱,你要是觉得俗,我可以换种方式:我只希望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多一些选择的空间和可能性。

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如果仅凭吃苦就可以成功,那么我国7.5亿农民岂不早就该步入中产水平?电子厂流水线的组装小工不早该去敲钟了?那么,老一辈人为什么让我们多吃苦?一是他们自身经验使然,时代造就了特定的价值观,他们觉得工作不是为了开心,先苦后甜才符合规律嘛;二是现在的年轻人也确实面临一些社会转型期的现实问题,比如结构性就业难;

但是一切都变了,只是社会的剧变完成的跨度太长,犹鲲鹏在侧,风驰而人不知也。每逢年关,我常常告诫自己:又过了一年,你和学员之间的认知距离又拉远一段。

对于95后来说,继承了父辈、祖辈的房产,他们确实更有“底气”;社交网络的发展几乎拆掉了大部分信息壁垒;经受着直播“躺入百万”的诱惑, 时代给出了太多的可能性。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吃苦的意愿本身就“先天不足”,而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趋势似乎也告诉我们“后天不必”。

年轻人并不怕吃苦,但一份受苦受难的工作,最后不仅仅没有让年轻人成长,还没有赚到钱,那这份工作的意义又是什么?

很可能,现在那些嘴里说着95后不愿意吃苦的人,内心却在羡慕他们敢轻易离职。

按道理,没有人是傻子,做着一份工资低,人又受苦受累,又没有多少成长的工作,那不是吃苦,那是委屈。

可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我们刚踏入职场,就有源源不断的人告诉我们,刚入职场都很累,都很苦,工资都不高,忍忍就好了,反正我们还年轻。

时光如流水,一晃多年过去了,我们当初吃点苦没有让我们成长,也没有让我们收获与付出成正比的薪水,我们只收获了越来越大的年纪。

更严重的是,在多年的吃苦之后,我们习惯了吃苦,更习惯了这个工作环境。

年轻人都在吃苦,但是依然迷茫,摆脱不了束缚,少了从容的努力,很容易迷失方向,因为你根本来不及抬头看路。

“从容”,唉……真的是太重要了,尴尬的是它既是目标,也是方式。这就形成一个怪圈,因为不从容,所以瞎吃苦,因为瞎吃苦,更加不从容,不停的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所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柴静在《看见》里有一句话: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可是对于穷忙的我们来说,连“停下来思考”都像买LV一样奢侈,默默耕耘了一天疲倦的回家,打开门不是韩剧里女主角们排队问候“社长您回来了”,而是继续在自己另一块“责任田”里开机耕耘。当你花了一个小时终于对比出购物车里的婴儿床哪一家更具有性价比时,平行宇宙里的他可能酣畅淋漓的学完了一系列网课。

咱们这代人呐,每天在格子间里敲键盘,抛开时代赋予的表面光鲜,其实本质上和老一辈人种地放牛没什么区别,既没有更体面,也没有更轻松,年轻人真正怕吃苦的能有多少,大家怕的其实是吃了眼前的苦,眼前却看不到有价值得回报,明知还有以后的苦,但长期好像也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期待的收益!没有方法论的抱怨就是无病呻吟。

习惯痛苦,真是一种可怕的思想,它总是能够阻止一个人去思考自己的目标与未来。

习惯后,不敢轻易离职,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接踵而来。

习惯后,人已到30年,职场的尴尬年纪,找工作难上加难。

就这样,明明知道自己的工作很差,但还是继续忍受,继续吃苦。

其终极原因,还是因为当初年少时期,信奉“年轻人,就是要多吃苦”。

而这,是我听过最大的谎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