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人间至乐之我只爱读书

人间至乐之我只爱读书

时间:2024-04-03 01:03:52

相关推荐

人间至乐之我只爱读书

对男人而言,人间有四乐:阅佳人、品美酒、赏美景、读好书。此四乐者,吾以为,读书之乐应为首,佳人迟暮,盛宴难再,美景难求,唯读书暗香隽永。故今且为诸君试论读书之乐。

首先,关于读书,有三个近义词需要辨析一下,“读书”、“看书”和“阅读”。“看书”和“阅读”重在看,描述的重心应该是眼睛功能的发挥,“阅读”稍显文雅。

但对我来说,这里有个梗,以前学英语的时候,有种题型叫“阅读理解”,这个题型的题目我得的总分大约不及一半,我实在无法“阅读”并“理解”那些曲了吧几的英文字母。故对“阅读理解”这四个字我有深深地心理恐惧,一般弃之不用。“看书”显得太随意亦不用。

而“读书”一词主要突出了脑和心的作用,书不光是要看,看只是第一步,更要用脑和心去读去理解,甚得吾意,故常用之。但在现代语境下,常常将“读书”和“求学”置于同一涵义,有时会让人产生误解,会把人带偏,如可能,建议大家规范使用,读书为读书,求学为求学,不可混为一谈。

读书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纯娱乐小说:第二个层次,传统经典小说:第三个层次,文史哲领域;第四个层次,思想领域:第五个层次,形成自己的思想。可能经常看我漫谈的人对这个观点已经耳熟能详了,这不是我的发明,但我很推崇这个观点。读书之乐也分层次,这个层次与此有关但并不完全契合。

第一个层次,获得“美女英雄”式的代入感和满足感。这种快乐主要体现在纯娱乐小说和传统经典小说当中。我的读书生涯应该是起源于小时候父亲讲的故事,那时候好像还没有电视,到了晚上尤其是冬天,我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躺在被窝里听父亲给我讲故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隋唐演义他讲到薛仁贵征东,我总是幻想自己就是那个白衣胜雪、手拿方天画戟、三箭定天山的大唐猛将薛仁贵,每次都在满满的幸福感中进入梦乡。

读初中的时候,迷上了武侠小说,尤其喜欢看金庸,最喜欢看射雕三部曲和天龙八部,总是幻想自己能够像段誉、张无忌一样有旷世奇缘,练就天下第一的武功,幻想自己能够像杨过一样能够有小龙女一样至情至性的人生伴侣,以至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功课废弛,差点没考上重高。他们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童话,我觉得不完全正确,武侠应该是所有人特别是男生的童话,一个唾手可得又遥不可及的幻想。

然而这种“美女英雄”式的幻梦快乐是低层次的,有利亦有弊。他的好处就是可以帮一个人快速成长,迅速建立起三观体系,那一个个幻梦可以指引一个人的人生追求,甚至影响终生:它的坏处就是这种代入感、满足感是虚幻的、短暂的,犹如精神鸦片,如果陷入其间不能自拔,会影响学业,少时父母、老师不让我们看武侠主要就是防范这一点;而且,如果一个人长期只喜欢看小说,而不能提升读书层次,它的心性、思想层次也难以获得质的提升。

读书之乐的第二个层次,就是可以欣赏文字和语言之美。文字是上天赐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世间万物皆有美,而文字与语言之美是凌驾于其他形式美之上的,传说仓额造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因为人间所有的美好即将开启,所有黑暗与丑恶将无所遁形。文字是语言的具象,我们汉字是象形文字,最开始中华始祖们造的每一个字都与其本体形状类同,都像一幅画,你想,你读一个句子,每个字都像一幅画,这个句子美不美?

文学之美是其他形式美的语言表现形式,无有语言文学,其他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故吾以为其应为高等级之美。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有此句,此等壮丽景色焉可流传千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没有此等绝句,吾辈今人岂可理解李煜这去国怀伤。

以前全国最大的情色场所就叫“天上人间”,这起码说明全国人民尤其是男人们对这四字之美的认同。这种优美的句子还有很多,读没读过书的中国人都能说上一大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常圆”。。。。事实上,很多优美的句子已经成为国人共同的文化标记,甚至是身份认同。

但是对这种文学之美的体会需要一定过程,需要一些积累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书籍阅读与用心体会,才会领悟到这世间至美、至乐。然后就会对这种美产生深深的眷恋、迷恋,试图去记住它、传播它乃至创造它,因为美的东西都是吸引人的,这也是文学得以流传、壮大之根因。

这种美大约在读书的第二和第三层次即传统经典和文史哲领域能够体会得到,第一层次也有,但感受不会有那么深刻(基于此点,我不建议青少年过度沉溺于玄幻小说),这种美的体验对所有读书人都是大有益处的。

读书之乐的第三个层次,就是可以神交古今、与作者进行情感与思想交流从而产生的惺惺相惜的知己感。这种读书之乐一般要进入到文史哲领域以后才能体会得到,我在漫谈四十七“自我的认知及实现方式”里面谈到,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物质自我”和“精神自我”,从而有两个实体,“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每个人的物质实体都会消亡,而精神实体则可以通过某种形式保存流传下来,而书籍就是精神实体的主要载体和流传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历代先贤都以著书立说的形式使自己得以永生,从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主要形式就是读他们的书。闭关修炼这段时间以来,我一会儿陪李白痛饮三百杯、一会儿又陪东坡先生赤壁赏月、也经常找辛弃疾谈谈人生、聊聊汗血盐车之不易,乐以忘忧,不知孤独寂寞之何在。如果还能经常让我下楼陪他们散散步、呼朋唤友,此种日子再让我过上十年八载,我也是愿意的。

昨天,我又找到了一大群魏晋名人做朋友一《世说新语》,里面真是群贤毕至、妙趣横生。举个小例子: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为尔。”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翻译:王衍不和庾恺(音同爱)交往,庾敳却不停用“卿”来称呼他。王衍说:“你不能这样称呼我。”庾敳说:“你自用君称呼我,我自用卿称呼你;我自用我的叫法,你自用你的叫法。)感觉像两小孩斗嘴,古人真可爱!

但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这个层次的读书乐趣不是那么容易体会得到,必须要经过长期大量的阅读、思考,并附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作药引,方可品味人生百态,理解那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思想,并与之产生共鸣,成为知交好友。我读书比较杂,只要有思想、有特色的书我都读,思想上也不倾向于任何一个文化派别,如果非得说有,那就是儒家思想。

很久以前买过一本书《爱是勇敢者的游戏》),是西藏的一个喇嘛写的,到货以后翻了翻,貌似鸡汤文,就丢一边,这次又重读了一下,结果大吃一惊,很多思想上的疑惑就此解开(不过我认为那本书从哲学角度来看还是比较肤浅的,一般读者不推荐,那些对佛教中毒较深或者有思想疙瘩的人推荐读下)。刚买这本书之时,我年轻气盛,不谙世事,无所用心,再来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波浪起伏、人至中年。

想起南宋蒋捷的那首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暮年听雨僧庐下,鬟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如果没有人生的起起落落,他又怎能写出这样意境深远而优美的词句,而我们又怎么会理解呢?

祝诸位皆得读书之乐从而证得自己的人生大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