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话匣君说财经:进军上海1949 没有硝烟的战线

话匣君说财经:进军上海1949 没有硝烟的战线

时间:2018-11-04 13:03:54

相关推荐

话匣君说财经:进军上海1949 没有硝烟的战线

上海市民参加游行迎接第一套人民币

话匣君说财经

踩着上海解放的节奏,8辆卡车载着簇新的第一套人民币,从江苏丹阳出发,冒着大雨行驶在被炮弹炸得坑坑洼洼的道路上,终于赶在1949年5月27日运抵上海。这些人民币将很快取代陷入崩溃的国民政府法币——金圆券的流通地位。或许押车的杨秉超——未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局长——没有料到,一系列恶仗潜伏在前方。

彼时,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已然确立了5年。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除美国外其他西方国家的货币币值与美元挂钩。凭借全球四分之三的黄金储备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一套建立在金本位基础上,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主导了国际金融市场。

当时,人民币的敌人并非声名狼藉的金圆券,因为金圆券早在一轮轮恶性通胀中耗尽了自己的信用,基本等同于废纸。

人民币真正的敌人是银元!中国传统社会,尤其中国商人阶层,对白银的信仰深入骨髓。

1581年,明万历帝首辅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役,合并为一条,折合银两征收,为明帝国建立起以白银为本位的国家财政税收体系。清承明制,白银成为中国官方和民间普遍接受的事实上的通货。1933年,即使民国政府财政部推行“废用银两,改用银元”的币制改革,每一块银元依旧含有88%的纯银。

银元

然而1949年进军上海路上的人民币还只是一张纸币,因为整个国家绝大部分黄金和美元储备被运往了台湾。面对已经统治中国社会日常运转368年的白银,没有黄金、美元加持的人民币能在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站稳脚跟吗?

财经视角·有趣好懂

(二)

溪云初起,山雨欲来。接管者低估了人民币初入上海情势的艰难。据当时的《上海大公报》报道,上海市民拿着刚刚领到的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去淮海路、曹家渡、十六铺的黑市去换兑银元,以至于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早上发出去,晚上又差不多全部回到了人民银行。

彼时,人民币直面的不是汤恩伯守军的枪炮,而是千万上海市民的人心。金圆券让法币信用彻底破产,让所有人心有余悸,人民币会重蹈覆辙吗?

据随军进入上海的第三野战军干部丁公量回忆,进城后,发现拿着钞票用不了。南京路上百货公司开始用银元标价,其他大小商店闻风而动,相继仿效,拒用人民币。后来只能向总前委打报告,上面给每个连发一个银元用来应急——主要用来买盐,没盐吃的话,将严重影响解放军的战斗力。

当大批手里拿着人民币的普通上海市民,在黑市抢购银元压箱底,甚至有的人在自家的后院里挖个洞,把银元埋在里面,刚解放的上海成为银元投机者的天堂。

解放后10天内,上海银元的价格就上涨了两倍以上,银价暴涨带动了整个物价上涨。在上海解放后的13天内,批发物价指数跟着猛涨两倍。目睹人民币迅速发毛,更加剧了市面上银元的抢购风潮。新政权曾试图通过市场手段平抑银元价格,用手头上仅有的一点点库存白银赶制了10万枚银元,在黑市上低价抛售,结果在上海滩“石沉大海”,全部被投机者吃进,人民币依然颓势难改。

然而银元投机者错估了形势,新政权不是一年前来上海“打老虎”的蒋经国。在得到中央的首肯后,1949年6月10日,上海解放以来涉及范围最大、手段强硬的统一行动拉开序幕。几乎每个存在金融黑市的点全都在打击之列,风暴的中心便是汉口路422号的上海证券大楼。史称“银元之战”。

汉口路422号原上海证券大楼

“银元之战”终结了晚明以来中国的银本位制度,白银彻底与货币脱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真正取得了货币发行权,但是要树立人民币法定货币的威信,还要打赢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史称“米棉之战”。

不同于“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人民政府只在市场上与投机商鏖战。历史证明,与掌握了货币发行权和具备全国动员能力的新政权在市场上做对手盘,投机商彻底失败的结局早已注定。中国共产党不但善于领导军事斗争,掌控经济全局也是行家里手。

1949年夏天,解放区的财政金融形势并不像70年后回望那般云淡风轻。长江、汉水、淮河,甚至北方的海河流域都发生了严重的决口漫溢。夏季的特大洪水,使经济困难局面雪上加霜。

彼时,解放军还在一路向南推进,钱粮必须保证。随着解放区不断扩大,要维持更多城市的运行。更重要的是,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解放后,生产必须尽快恢复。以上海工业占比最大的轻纺为例,上海的纺织厂纱锭占全国的40%,贸易额占全国的一半。作为一种战略性物资,纱、布生产事关全局。

军费、旧职员工资、纺织厂原料收购,以及解放区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倒逼人民币超额发行,以解燃眉之急。曾任西北农民银行(话匣君注:1948年12月1日以该行与华北银行和北海银行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局秘书的杨仲文统计,从1948年底到1949年8月底,关内(话匣君注:除东北以外的解放区)人民币发行额已经从185亿元增加到4851亿元,增加了25倍,在这一时期物价上涨了15倍。

“银元之战”后,上海的投机商开始囤积棉纱和棉布。新中国才成立半个月,自10月15日起,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上海的棉纱价格上涨了3.8倍,棉布上涨了3.5倍,由此带动了其他物价和其他区域物价跟着上涨。

客观来说,这场涨价对人民币的威胁要远远小于“银元之战”前的形势。在中央不断收紧市场银根,统一调配全国物资之后,迎来了11月25日的收网时刻,打爆棉纱投机商为囤积物资而加的金融杠杆。

上海军管会各粮库大米堆积如山

之后,人民政府又出重拳,击溃了粮食投机商。

虽然“米棉之战”暂时稳住了物价,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币超发引起的物价大幅上涨的问题。下一步,如何稳定币值,成为人民币必须翻越的高山。

财经视角·有趣好懂

(三)

为解决上海普通市民的货币工资的保值问题,6月14日起,“折实单位”办法开始实行。“折实单位”以实物为基础,以货币作计算单位。一个折实单位包含4样生活必需品——

中等白粳米1升(南北市场趸卖平均价)生油1两普通煤球1市斤12磅龙头细布1市尺。

1949年6月15日《解放日报》有关折实储蓄的报道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开始举办折实单位储蓄存款,当天挂出的折实单位牌价为302元。如改日去取,计算方式不是按照人民币的币值计算,而是按人民币当天可能购买实物的能力计算。因此,任凭物价涨跌,存在银行里的钱是保值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利息。

话匣君多年后读到这段历史,发自内心钦佩“折实单位”设计者构思之精巧。或许他们未曾接触过日后在国民经济领域大行其道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但是他们敏锐地洞察到,一篮子关键商品之于货币价值稳定的重要性。“折实单位”在客观上为人民币下了一个“锚”,但锚定的不是白银,而是“折实单位”对应的购买力,其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对上海人民的承诺。

在取得试点成功经验后,上海“折实储蓄”稍作修改后,以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形式,于1950年1月起发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笔国家公债,也是中央政府发行的唯一一次折实公债。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500分票样

折实公债的募集与还本付息均以实物为计算标准, 单位定名为“分”,每分所含实物为——

大米(天津为小米)6斤麦粉1斤半白细布4尺煤炭16斤实物的价格以上海、天津、汉口、西安、广州、重庆六大城 市的批发价,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债总额为2亿分,分期发行;利息以实物计算,年息5厘。第一期折实公债发行1亿分。其中,上海分配到3000万分,占第一期总额的三成。

当时,沪上著名金融家项叔翔对于折实公债的见解非常具有代表性。“由于折实公债可以减少通货发行、平稳物价, 也为金融业的正常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金融业的活动中,任何活动都没有比认购公债来得利人利己!”

折实公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1949年非常时期给新政权带来的财政赤字,既避免了向广大解放区农村和中心城市的工商业者征收更重的税,又控制了人民币的超发数量。到1950年4月,全国的财政、金融和物价形势终于逐渐稳定下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临近尾声。

人民币终于成为值得信赖的法定货币!老一辈经济学家薛暮桥总结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将连续(1937~1949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及物价猛烈上涨的局面迅速改变过来。”

周小川在IMF中央银行政策研讨会上发言

,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组织的中央银行政策研讨会上发言,阐述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他说,“长期以来,中国政府赋予央行的年度目标是维护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人民银行高度重视价格稳定。”

维护价格稳定,是人民币1948年从战火中走来取得的最为重要和宝贵的经验。虽然彼时,人民币还无法在对外贸易中使用。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启动仪式

7月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话匣君作为亲历者见证了这一高光时刻,人民币从上海出发,首次作为结算货币在对外贸易中使用。此时,距离人民币奠定中国法定货币地位的“银元之战”已经过去整整一个甲子。

话匣君说财经

特别感谢上海银行博物馆馆长黄沂海先生为本文提供的素材!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