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孩子适不适合看名著?不爱看名著怎么引导?分阅读层次讨论

孩子适不适合看名著?不爱看名著怎么引导?分阅读层次讨论

时间:2023-02-11 08:01:16

相关推荐

孩子适不适合看名著?不爱看名著怎么引导?分阅读层次讨论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古往今来,古人圣贤用无数诗词名句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事实上,大家也都深知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很多家长也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毋庸置疑,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大有裨益。

通常老师也都推荐孩子看名著,但这让很多家长困惑:孩子还小,应该读什么样的名著呢?他们真的能看懂吗?

提起名著,比如中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国外的《飘》、《百年孤独》、《童年》等等。

这一系列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几乎影响着每一代人。

01

01关于孩子看名著的争议

可就在家长们纷纷往孩子手中塞入大量名著时,北大一教授却在《中国青年报刊》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名著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他的观点是,孩子还小,书里的很多东西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意思都太难了,阅读这些名著并不能对孩子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甚至还有负面作用。

比如《三国演义》中到处都是尔虞我诈、机关算尽,每个角色塑造得都很鲜明。

就拿曹操来说,成年人看到的或许是“奸而不雄”的刘备、“雄而不奸”的孙权以及“既雄且奸”的曹操,纵观全局或许能看到曹操的闪光点,身逢乱世有很多不得已,但对孩子们来说,曹操无疑是一个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小人。

这样的形象对孩子来说,可能会产生负面的价值观引导。

《水浒传》中落草为寇、打打杀杀不适合孩子,《红楼梦》中一些隐晦又欲拒还迎的描写易让孩子产生联想,《西游记》太不实际。

另外,一些成语典故对孩子来说也未必有利,比如“指鹿为马”,指着鹿非要说是马,就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如果孩子学到了并运用到生活中,只能是有害无益。

02

02孩子到底适不适合看名著?

其实,个人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将陈述原因。

1)这位教授的观点存在纰漏

这位教授把古今中外的名著几乎都批了一遍,表示不适合孩子看,但又没有给出能看的书,因此参考意义不大。

若真如他所说,天下将无可看之书。

而且,这位教授在社交平台上的动态中表示,自己的女儿也在看《西游记》。

2)相比细节,名著更重要的是世界观

名著之所以被称为名著,是因为它具有推崇的价值。

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语言的典范,对心灵的滋润,对人类精神的关怀。通过名著,孩子还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状况,人生百态……

名著就是在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出来的“黄金”,是无数先人用时间和智慧选出来的优秀作品,是文学史上和历史文化的精华,里面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精神世界。

名著的作用并不是直接的,不像其他百科书籍孩子看到后就能立即记住知识点,传达的是一种价值观。

《礼记·学记》中提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再好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学习,束之高阁,那也会失去作用。

对孩子来说,名著中的那些细节真不一定能看懂,但他一定会懂《西游记》中大家为取经成功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水浒传》中每个人的反抗精神。

只有充分认识到名著的重要性,解读它,才会成为精神食粮,为孩子打好正确的三观基础。

要做到这些,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也因着这个缘故,急功近利的社会,已经有很多人忽视了名著的重要性。

03

03孩子为什么不爱看名著?

当然,名著阅读最困难的一点,是孩子初接触很难读下去,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1)不当的教育方式

孩子不爱看名著,其实也可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首先这种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太过功利化,即使鼓励孩子读课外书,也容易使其陷入盲目和浮躁。

比如有些家长,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家孩子上小学就开始读“四大名著”了,好像这四个字一说出口,就能显示出孩子有多优秀和聪明。

可是,对孩子来说,他能够读懂什么呢?大概也就记住了书名和人名吧,名著真正的作用丝毫没有发挥出来,反倒对父母这种功利心很反感。

2)因为晦涩所以难懂

我们都知道,名著大多都是长篇巨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阅读,而且需要反复阅读才能体会它的深层含义。

这对于初涉阅读世界的孩子们来说,难度真的很大,看不懂也是正常的。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是一味要求孩子去读名著,无疑会破坏他们的阅读兴趣,激起逆反甚至厌恶心理。

作家林语堂说过:读书不可以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第一要义。

作为家长,也不要强迫孩子必须要读什么样的书,也不要禁止孩子读他喜欢的书。

《红楼梦》、《三国演义》是名著,《安徒生童话》也是名著,并不是有名的书才好,适合孩子的书才有价值。

至于阅读名著,需要家长多花心思,真正下功夫,才能慢慢引导孩子进入这个高深的世界。

04

04孩子不爱看名著怎么引导?

1)选择适合孩子的版本,循序渐进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我们都希望孩子从小就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但不能脱离实际。

他们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的储备量都是有限的,而名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所处的社会背景很难想象。

因此,我们不能一上来就让孩子读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可以先选择适合他们的版本,比如经过名家精简的青少年版入手。

尽管这样可能会失去名著原有的韵味,但对孩子们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并不是要立刻读懂名著的意思,而是激起兴趣。

之后,再根据他们的年龄段来调整阅读的难度,过渡到白话文,最后再到文言文。

2)分阅读层次讨论

阅读也是个分层次的过程,即泛读,略读,精读。

首先,我们需要让孩子先泛读一些书籍,找出他们感兴趣的类型,再从这些类型的书中大致的阅读,找到喜欢的书进行精读。

这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初期只是为了让孩子对名著有个大致了解的过程,勾起孩子的积极性,后期才能让孩子主动并爱上阅读名著。

3)家长参与其中,鼓励孩子带着问题阅读

做父母的,要在引导孩子读书方面多下点功夫,将来一定会得到收获。

比如节假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或书店,让他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同时适时引导他们选择世界名著。

长此以往,经常在书的海洋中徘徊,孩子们才会产生兴趣。

另外,家长也可以在孩子阅读前提问,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这样才会认真仔细地读,而不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作为家长,也要树立好的榜样,闲暇时间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4)鼓励孩子做归纳总结

名著中少不了一些语句优美、脍炙人口的经典语句,就像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总有一句能触动你的心灵,让你喜欢上这本书。

鼓励孩子遇到这样的句子反复阅读并背诵下来,读完一本名著后,可以询问孩子的读后感,引导他们及时写下读后感。

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独自思考,同时也能锻炼写作能力。

05

05写在最后

朱熹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颜真卿的《劝学诗》中,也写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用无数诗句告诫我们读书要趁早,因此,无论孩子能否看得懂名著,作为家长我们都要适当引导孩子们去读。

因为阅读名著不仅可以拓宽孩子的眼界,丰富知识,还可以激发孩子追求美好的事物。

想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就先从读书开始,从读名著开始,他们会逐渐认识到这个世界真实且丰富的样子。

也许孩子现在还不懂为什么要看这些名著,但时间会告诉他们答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