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读苏菲:是否由此可推出:内心越清净 便越接近“上帝”

读苏菲:是否由此可推出:内心越清净 便越接近“上帝”

时间:2023-11-05 02:49:08

相关推荐

读苏菲:是否由此可推出:内心越清净 便越接近“上帝”

继续读《苏菲的世界》。还是第十五封信,这里谈到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的层级。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石头、水滴等非生物,这些生物没有改变的潜能。另外一类是生物,生物则有潜能改变。生物又可以分成两类,植物和动物。而动物又可以分成两类:禽兽和人类。

站在以感官为真实世界的这一头,亚里士多德的分类是相当清楚而简单,符合我们的感官特点。这种分类以对象的特征为标准,并且能用文字清晰的描述出来。

比如说,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人类,都吸收养分以生长、繁殖,而石头、水滴等非生物不具备这种特征。所有的动物,包括禽兽和人类,都有感知周遭环境以及移动的能力,而植物不具有这种能力。至于人类,则有就能一步思考的能力,显然动物这方面是不具备的。

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分类,显然是站在人类角度的感官层面去划分的。站在人类感官的此岸,植物、矿物似乎也的确没有显示出其有特别明显的“感知”特性,但并不能因此就判定植物、矿物是不能“感知”的。

事实上,现代的一些科学实验早就已经证明,通过仪器测试,植物也有它的“见、闻、觉、知”,能够表达喜悦和恐惧等情绪。至于石头,水等非生物,日本的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答案》一书中谈到的水结晶实验,似乎也证明了“水有见闻觉知”。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是万物中最完美的生命。人既能够像植物一般生长并吸取养分,也能够像动物一般有感觉并能移动,除此之外,人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质,那就是理性思考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论述中,还不时地提醒我们,宇宙间必然有一位上帝推动自然界所有的运作,这位上帝必然位于大自然层级的最顶端。他猜想地球上所有的活动是受到各星球运转的影响,而这些星球必定时候受到某种力量的操控才能运转。他称这个力量为“最初的推动者”或“上帝”。这位“最初的推动者”本身是不动的,但它却是宇宙各星球乃至自然界各种活动的“目的因”。

既然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位‘最初的推动者’本身是不动的“,那么我这里可否理解为,一个人如果越清净、越少折腾,内心就越能接近“上帝”。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