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乡村人情淡了 乡愁何处安放?

乡村人情淡了 乡愁何处安放?

时间:2024-04-07 04:07:25

相关推荐

乡村人情淡了 乡愁何处安放?

文/刘东华

东北工作的一位朋友,鱼台人。当年在东北当兵,转业后留在吉林某市工作,后来当上了一个区的畜牧局长,几年前在这个位置上退休。赋闲之后,常回到老家,伺候老父亲,一则自己多年在外工作,想弥补对父母的亏欠;二则,年龄大了,有叶落归根的心愿。

不久前,这家的老父亲去世,作为家中长子,后事安排本应该有他拿主意。他的意见是,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不收礼,不设外柜,出殡所有费用由他一个人承担,按照老家习俗,把丧事办圆满。从道理上,这个意见应该很开明了,丧事新办,并且不给亲戚朋友增加负担,只要来奔丧就可以了。

他的意见一出,首先二弟反对。二弟两口子的意思,出殡的钱老大自己承担没有意见,他常年在外,伺候老人都落在了老二两口子身上了,他有所担当可以理解。但亲戚朋友的份子钱还是要收,这也符合当地风俗,平时都有往来,不收钱,别人以后没办法随往。当然,收的份子钱,归老二所有,因为他以后还要应付这些礼尚往来。

想想也有道理,他表示同意,丧事如期进行。

但整个丧事的过程,有点让他崩溃。老人年龄大了,算是喜丧,但大家似乎关心的并不是老人的去世,所有的丧事环节,都在围绕着钱展开。

二弟两口子更是处处算计,哪家亲戚,该上多少礼,该上多少供,帮忙的人该发多少烟,该开多少费用,免不了争争吵吵,讨价还价。几乎所有人的表现,让这个人瞠目结舌。

丧事之后,他要收拾行李回长春,据说办这场丧事他拿出了几万,二弟收的礼钱更多于这个数。弟媳好像并不满意,告诉他,好多该花的钱,都替他省了。话外之意,他明白,又拿出一万给了弟媳。

他说,如今父母都不在了,老家没有念想,也极少会回来了。

这个人,在鱼台农村长到十八九岁,然后去当兵,离开家乡几十年,家乡的人变了,风俗变了,人情也变了。

村庄依旧在,但乡愁已经无处安放。

他说,记忆里的老家,生活贫寒,乡情浓浓。

那时候,谁家要是有个红白喜事,大家争先恐后去帮忙,忙完事,跟着吃顿饭。

那时候,谁家支个灶台,垒个鸡窝,叫来擅长这活的邻居,干完活,洗洗手,甩干,就走。

真是到了谁家建房子,这样的大事,也是左邻右舍的男人来帮忙,平时就是管顿饭,等工程竣工了,一起喝场庆祝酒。

那时候,谁家要是青黄不接,拿着瓢,到邻居家借瓢米,借瓢面,等有的时候拿瓢还回去,过的都那么难,没人计较是否缺斤短两。

那时候,万一谁家有点小灾小难,村里都会尽力帮一把,或多或少,尽一份心情。

现在,乡情浓浓的乡村好像不见了,生活富裕了,条件改善了,但人心淡了,处处谈钱。邻里相帮,谈钱;亲戚往来也谈钱,似乎钱是唯一界定亲情的标准。

对这朋友的一席话,我能理解他的观点。但社会总是在进步,在变化的,今昔对比,很多不同,喜忧参半。但对他这样的心情,我无以用平白的语言来安慰。

有道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几十年离别,家乡肯定是变化了,只期待这些变化别触痛游子的心。(我的县城笔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