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佛教:为何“好人无好报 祸害遗千年”?

佛教:为何“好人无好报 祸害遗千年”?

时间:2023-03-27 15:06:53

相关推荐

佛教:为何“好人无好报 祸害遗千年”?

传统文化当中,常把多行善事的人,称作有德行的“君子”,并且认为他们会理所当然地受人敬重,获得极高的社会地位。譬如儒家经典中有言,“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然而,现实中也常有一些境况,让我们对之产生怀疑,甚至有“好人无好报,祸害遗千年”之感。

所谓“善恶无门,惟人自召”,为何行善积德的善人,却招感厄运,而为非作歹的恶人,似乎又过得风生水起呢?实际上,在佛家看来,因缘果报,真实不虚;善恶有报,如影随形。永明延寿大师云:“业通三世。”不过,我们凡夫的短视,只把眼前得失看得过重,全然不知有过去、未来。究竟为何有好人无好报,祸害遗千年的说法呢?依据祖师大德的开示,原因大体有以下三点。

其一,佛力加被。

佛说众生皆苦,所谓三苦、八苦,乃至无量诸苦。但是,娑婆众生常得少知足,把微薄的福报“换成”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并且沉溺其中,不思出离。然而,佛说苦才是实相,世间五欲,无非《金刚经》中所言“梦幻泡影”。

所谓富贵学道难,因此,“好人无好报”,可能仅是警示,提醒众生不要忘记物极必反,盛必有衰的道理。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成住异灭的过程中,退一步讲,即便有好报,这些世间有漏的福报,也是难以久存的。能在逆境中生出离心,就是与佛结缘了。

其二,随缘消业。

佛门中最讲因果,所谓“因果”即因缘果报,它也被称作因机缘果。“因”好比稻种,而“缘”则是泥土、雨露阳光,因缘会遇,果报乃生,二者缺少其一,果报都不会现前。因而,恶人暂时未得报,可能只是机缘未成熟,也即“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好人未得好报,也可能是过去所造恶因现前得报,为何这样讲呢?

我们凡夫不明因果,通常认为好人就无丝毫恶行,恶人就无半点善念。其实,在唯识的观点看来,无始以来,我们每个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在八识心田中埋藏下无量的善恶业种子。恶人过去未必不曾行善,善人过去也未必不曾造业,所以恶人也能得人身,而善人也会遇到种种障道因缘。但是,遇到逆缘恶境却并不一定是坏事。

《金刚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佛门中常说的,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相信多数人还是乐于见到业障随缘而消,不愿其伴随自身。

其三,定业不能转。

佛门中有句话,叫做“神通不敌业力”,何为业力呢?《阿含经》中将身、口、意的造作,称作业行,善业和恶业,各有十种。而由业行产生的牵引力,则称作业力。《十善业道经》中说,正因为有业力的牵引,“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那么,定业又是什么含义,为何定业不可转呢?所谓定业,就是未来受报的时间及方式都已决定的业,反之则称作不定业。佛陀十难的典故,正是为了向众生传达定业不可转的观念。昔日释迦族人“竭泽而渔”,为满足口腹之欲,将一整片池塘的鱼儿捕杀殆尽。释迦牟尼佛彼时虽未参与杀生,但他见杀生而心欢喜,故而即便成佛,仍然有“头痛三日”之报。

生活中我们自身的定业也有很多,只是缺少认识,譬如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身世等等。同样的,有时好人无好报,也可能是定业所致。所以,即便是德高望重的祖师大德,也不免有生老病死。

细心的善信可能会发现,佛门中还有许多这样看似矛盾的说法,比如好人修行要三大劫,而坏人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实际上,这些都是我们在不解佛理的情况下,依文解义。就像好人与恶人的标准,很多时候掺杂着自我的抱怨情绪,而真正的善恶可能只在一念间。故而,佛家三无漏学,教化众生“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而不是分别、执著好或者坏。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