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为何是能者多劳而不是能者多酬?

为何是能者多劳而不是能者多酬?

时间:2024-05-18 08:50:58

相关推荐

为何是能者多劳而不是能者多酬?

古人对社会的观察细致入微,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是经典,虽然历经千年,有的在今天看来也还是在理。这是现在人们所创造的格言或警句所无法比拟的。比如,能者多劳这个词,传承了千年之久,环顾目前的职场,何处不是这样?

有能力的人,这种能力当然包括体力与智力,往往要比别人承担更多的更重的更难的工作,自然也要付出比他人更大的劳动和承担更多的劳累。比如,某人身高体壮,遇到某些需要大力气的活,在分配任务时,他往往是首选。比如某人技术高超,遇到某些高难度的工作,领导往往指名道姓让其完成。比如某人文字能力超强,一遇有大型难弄的材料就被指定为起草人。但是,在这些工作之后,绝对无人提及多酬的问题。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古人只说能者多劳,没有说能者多酬。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中国是一个“吃大户”的社会,是一个享受他人成果心安理得而且是振振有词的社会。比如,向富豪借钱不仅理直气壮,而且借钱不还也觉得理所当然——你那么多的钱,不差借给我的这几个钱吧。这就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原理。能者多劳也是如此。谁让你个子长得高、力气比人大、能力比人强呢?你不干,难道要让我们这些的个子长得低、力气比你小、能力不及你的人去干?既然是应该,那么哪有能者多酬的道理?能者就应该多奉献少索取。如果你不认同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为身边环境所不容。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这种文化的劣根性是非常明显的,对社会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后来出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理论,接着又提出了优劳优酬的主张。但是,这些先进理论和观念虽然出自理论大家,而且公平合理,但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那么深,能者多酬还是难以行得通。能者多劳累、老实人吃亏、能者被算计等吐槽就是证明。如果有人觉得自己付出多就该多酬,往往被人扣上思想格调不高的帽子,不给你贴上人品低下的标签就算不错了。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虽然已经成为法律条文,但在浓厚的劣根文化影响下显得苍白无力。在实际分配中,按劳分配难觅踪影,多劳多得言而无行。按职务分配、按年限分配、按岗位分配、按单位分配、按资本分配都有,唯独没有多劳多得。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职务压到一切,俨然职务就是能力,职务是贡献,职务就是多劳,即使你的这个职务是跑来的、要来的、买来的甚至是其他不当手段弄来的,即使你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干,都不影响你拿高薪,而且还有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词,多劳多得连说话的权力都没有。比如,职务高风险大很是流行,成为官本位分配的理论基础。可是呢,从老百姓的视角看,职务越高,风险越低,一旦出事,被追责的往往是干具体工作的,因为职务越高越有权力推卸自己的责任。风险成了分配因素的理论,也只有中国现在的官场能够创造出来(在革命阶段根本没有这套理论)。任职确实有风险,但绝不是工作风险,而是腐败被法办的风险。在事业单位,不论你有没有教授的水平,不论你的教授是如何来的,不论你干没干教授的活,一律是教授待遇,所以当一些教授被揭露出抄袭论文、剽窃成果、根本不上课的真相时,公众就有些愤懑了。尤其是,同样一个人干同样的工作,在不同的单位工资收入有着天壤之别,公众称之为屁股决定待遇。

如果是企业,自然是资本为王,赚到了钱,资本拿走一大截,劳动者能够让你填饱肚子都还要指望资本大发慈悲。你看,一些大型集团,老总年薪几百万、几千万,普遍员工也就是几万、十几万,这将劳动置于何地。可是,即使不合理,你也没有办法。所以,中国的企业不管原来是做什么实业,最终都会将目标转向金融,至少也要在金融行业插上一杠子,因为玩资本来钱快,这就是脱实向虚的机理,结果把经济搞得有些糟糕。

职务和资本变得不可一世,哪有劳动说话的份儿,能者多酬也只能是永远的梦想。你看多少年来,相关各方一直在治理欠薪,还不是年年发生?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最积极的因素被打击得如此悲惨,劳动生产率怎么可能会不断提升?即使是许多单位到了无人可聘的地步,资本仍然昂起高高的头,不肯认输。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一旦出台新的政策,一些资本的代言人就要寻找各种借口以诉苦的曲线方式进行抵制,而且是夸大其词,而且往往还有一些效果。比如劳动合同法实施了10多年了,个别高官以企业压力大为由,说是劳动合同法惹的祸,这是在谁说话大家心理都极为明白。

在中国现阶段,你还是面对现实为好,不要抱怨只有能者多劳而没有能者多酬,因为即使你再有道理,即使你再有不满,你也扭不过官本位和资本位的大腿,这两者在利益分配当中具有绝对控制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