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隶书书法邓凌鹰

隶书书法邓凌鹰

时间:2019-09-30 20:46:40

相关推荐

隶书书法邓凌鹰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书法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隶书书法邓凌鹰,希望你们喜欢。

隶书书法邓凌鹰欣赏:

隶书书法邓凌鹰1

隶书书法邓凌鹰2

隶书书法邓凌鹰3

隶书书法邓凌鹰4

隶书书法邓凌鹰5

隶书书法的魅力:

哪些孕育的喜悦与焦燥、创作过程的煎熬与沉重。对传统经典审美的发现感到是没有止境的,因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需求,不同理解也是亲历者本身的审美需求。

隶书是先从汉碑入手,寻求突破,而后注意汉简。开始的时候有些过,但现在回过头看,觉得还是有必要,没有当时的“过”就不能与原来的传统的汉碑拉开距离。这么多年以后,渐渐地回到汉隶之间,以汉碑为基本骨架。现在有人隶书有书写性,这来自于《石门颂》的影响。汉碑书法的发展空间很大,每临都有新的发现。我对隶书更喜欢的是其线条的厚重,体格的宽博,气势的恢宏。为保证这种审美取向,我有意放弃一些细节,这种放弃十分痛苦。比如蚕头燕尾、墨色变化等,没有这些细节的放弃,就难以追求气象,这是技与道之分,是我学隶书的想法。我认为,隶书的创作要有自己的理想,当然这是发展中的,是开放性的,希望不断升华。古语有云:世间之人,一生必得一物,缘也。这物对于我来说,便是书法。书法一道,非朝夕之事。其实,我自己也认为我是视书法为生命的人,喜欢不停的醉心于那片黑白相间的美妙世界里,并被这充满魔幻的线条所左右。的确,在书法的世界里,我得到了无尽的欢乐和喜悦。说实话,我小的时侯,在父亲的影响下,就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孜孜,晓窗烛案,到现在已累二十余年不辍,诚可谓铁砚磨穿,寒毡坐透,辛酸甘苦,尽付于此。记得在河南与刚田先生学习书法的时候,就一直被他的隶书书法线条所感染,他的隶书,让我感觉气格高雅,运笔简捷,寓参差错落于端庄平静之处,笔致苍劲老辣,气韵飞扬,劲挺俊美。以魏碑为先,然学汉碑为根基,上溯魏晋,下追明清,取各家之长,广泛涉猎,熔铸古今。楷书以唐楷为基,后涉钟繇、黄道周、爨宝字等,隶书取《张迁碑》、《石门颂》为法,篆书得力于《石鼓文》、《散氏盘》,于章草和古篆用功尤勤。“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如神”。最主要的是刚田先生广收博取,探幽索微,又能在漫长浩瀚的书法典籍中保持清醒而不致迷失,进而去寻觅适合自己的东西,去污存精,以使物为我用,将情与艺合二为一,这一点对于他始终保持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不断的追求精神是分不开的,实为难能可贵。在今天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刚田先生的楷书和篆书,尤善行楷书和古篆,笔势奔放,线条绵延,轻重徐疾,枯润浓淡,尽现于笔墨飞舞中,真乃意气风发,笔墨淋漓,心随笔之韵律旋转,意从毫之动荡宣泄,得乎心而应于手,解乎起波澜,思似泉涌,胸中满怀激情,犹如鲸吞海水尽,落出珊瑚枝。

俗话说,“虚名易得,实学难求”。正是刚田先生的修养,谦逊、勤奋以及所处的环境,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根基。自从他调入《中国书法》杂志任主编以后,故他变得越加谦虚谨慎,他亦知书之艺术应磨之又磨,艺无绝顶,仕境浩淼,从艺者应虚怀若谷,穷微探奥,登山再盼登天。而刚田先生有如此胸怀,若假以时日,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古人云:“读书深,养气足”,以上事实说明,如果一个书法家仅为写字而写字,文学修养很差,即使笔墨技巧再高,也不会为人所认可。书法本身负载着历史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内涵。

隶书书法之所以在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中独领风骚、永葆青春,不是在于它的表层艺术,而是在于它内部蕴涵着的深邃的文化。对与隶书书法的审美必须把它放到中国美学观的层面。可以说,书法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概念。而隶书书法应该是艺术而不是技术,这无论从它的产生、发展,还是从它所承载的内涵来讲,都是毋庸置疑的。隶书书法与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是不可分的,传统文化也与隶书书法有着一种无法拆解的因缘,所以说隶书书法因文化而具有了灵魂。反过来,隶书书法又以其形式美让文化放射出光彩。因此可以说,只有当文化作为书法的内涵时,书法才能够感人。比如说《祭侄文稿》之所以被千古传颂,不是简单地因为颜真卿的笔墨技巧打动人心,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其背后的爱国精神、道德人品和文化含量。古代的大书法家无一不是大文学家、大政治家、大文人或者大学者。古代的文人可以不是大书法家,但是从历史上看,如果不是一个大学问家,绝对也成不了大书法家。

看过“隶书书法邓凌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