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中国历代状元考14——明代状元概览2

中国历代状元考14——明代状元概览2

时间:2022-09-24 06:04:58

相关推荐

中国历代状元考14——明代状元概览2

本文的研讨以拙着《明代状元奇谈?明代状元谱》为基点。因为为了确定明代89名状元的生卒年,拙着无论初版(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时,还是再版(紫禁城出版社)时,都综合了当时所能查到的所有古代相关资料与今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连网络资料也都没有放过,力图做到集其大成。初版时一部分生平资料稀缺的状元的或生卒年、或生年、或卒年未能考定,再版时解决了其中一部分,而任亨泰、刘若宰、杨廷鉴等3人的生卒年,张信、陈?、韩克忠、邢宽、余煌等5人的生年,林震、杨维聪、茅瓒、唐汝缉、杨守勤、韩敬等6人的卒年仍未能落实。再版6年来,这些遗留问题一刻都未敢放弃。此后搜寻所及,虽然仍不能全部考定,但也陆续有所发现,现将零星所得敬呈国内外各位专家,以祈斧正。同时恳请各位专家日后有所发现,不吝赐教。

一 杨廷鉴(1613—1663年或1664年)

初版时,明代末科状元杨廷鉴生卒年的推估(1600?-1660年?)、入清后的情形及着述等内容均由其家乡武进县县志办吴之光先生依据新编的县志稿提供,但吴先生未注明资料出处。二版仍未发现可用的相关资料,仅将其生卒年均后退(1610?-1670年?),因为这样似乎比较符合他在明亡之际辗转于各势力之间积极用世的表现。

后来发现一条资料:“杨廷鉴,号冰如,南直隶常州府武进人。癸丑年十月二十七日生。父讳启谟,邑痒生,为人端方博学,为乡里所推重。于廷鉴对策夜梦子同多人赴宴会,到迟,而筵已将散。一人云:‘来迟只好饮三杯。’后果应改革不显之兆。”((明?顾祖训原编,明?吴承恩增补,清?陈枚续补《.明代状元图考》[明代笔记丛刊?学林类本],台北:明文书局印行, 1991年版第292页。)

杨廷鉴夺魁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此前的癸丑年为万历四十一年(16)。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确定杨廷鉴的生年为16。

又有一段网络资料说:“明朝最后一位状元杨廷鉴家谱近日发现……杨廷鉴,字冰如,号静山,1630年崇祯庚午中举,1643年崇祯癸未考中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李自成起义军进北京,崇祯帝上吊煤山。杨廷鉴回家乡定居,顺治皇帝曾数次欲召杨廷鉴到朝廷为官,杨廷鉴因有病,未能赴京就任,在乡居二十年中他为乡民排忧解难,兴办教育,乐善好施,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种种善举颇为时人称道。该谱为常州谱牒文化研究会朱炳国先生收藏。”(佚名《常州谱讯?状元杨廷鉴史料发现》,见/NewsInfo.asp?id=80。)这里说“清朝取代明朝后……乡居二十年”,显然是指杨廷鉴在清朝生活了,那么他的卒年应该就是1663或1664年。

还有一条网络资料提到:“如《杨谱》中的状元杨廷鉴及其子大鲲、大鹤,孙杨椿,曾孙榜眼述曾等……”(贺忠贤《家谱的四大功能》,见/c?m=9d78d513d9d437ac4f9ae3690c66c0176f43f3632ba7a1020bde8449e3732b305010e3ac56260772d6d13b275fa0131aacb22173441e3df2de8d9f4aaae8c87f65ca7a23706bdb0147ce4ab2cb4427ca229547eaad1ae0b9fa3096b9d2a49e0e15950d&p=877dc64ad6971db408e2927f470e&user=baidu。

据清?戴璐《藤荫杂记》和清?福格《听雨丛谈》卷10相关记载可知,杨述曾确为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榜眼。另有网文说:“杨述曾……江苏武进人,杨椿之子。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卒于高宗乾隆三十二年,年七十岁。少承家学,于诸史尤精心贯串。父椿编纂《明史纲目三编》时,述曾预为属草,方苞见而称之。乾隆七年(公元一七四二年)壬戌举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侍讲。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十七年,大考一等,擢侍读。后充《通鉴辑览》馆纂修官,垂成而卒。述曾诗宗杜韩苏三家,但不多作。着有《南圃文稿》二十卷,有《使车集》、《清史列传》行于世。”( 佚名《杨述曾》见《baidu?百科: /page/renming/d1ee/caf6/d1eecaf6d4f8.html。)这说明杨廷鉴家族的书香志气至少传到曾孙这一代了。杨述曾榜眼出身,官至侍读,有着述,其书香气还可以继续往下传若干代。

陈?(左安,右抱耳,合成一字)为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春榜状元。初版依据《明史》、《明史纪事本末》、《弇山堂别集》、《双槐岁抄》、《罪惟录》等书的相关记载,可确定其卒年就是洪武三十年(1397年),且在夺魁后不久,他是被杀的。这是一个很不幸的状元,刚刚夺魁就做了洪武末年春夏榜事件的牺牲品。其生年(1365年?)为推估。二版没有更改。后来从《明代状元图考》中发现陈?(左安,右抱耳,合成一字)的命造:“壬寅、乙巳、庚寅、丙子。” 所谓“命造”就是出生的年、月、日、时,即所谓“八字”,这样,我们可知其生年为壬寅,乃元文宗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乙巳为阴历四月,比推估的早3年,他只活了36岁。

冯京

冯京跟黄鹤楼的联系最为直接,但相关记载却是间接的。

《湖北旧闻录》收有苏轼《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1首,诗曰: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履音空山。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洞中铿鋐落门关,缥渺入石如飞烟,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原执鞭。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持归包裹蔽席毡,夜穿茆屋光射天。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令几年。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哀可怜。原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原注:《东坡居士集》)。

诗题中的“冯当世”就是宋代状元冯京。冯京是湖北人,且居于江夏(即今湖北武汉),对黄鹤楼及相关传说自然是十分熟悉的,但是冯京本人未留下与黄鹤楼相关的文字,他跟人讲的一位看守黄鹤楼老卒的传说的内容却通过苏轼的诗记载下来。

冯京(1021-1094年)字当世,宋鄂州咸宁(今湖北咸宁)人,后徙居江夏。他是宋初名相富弼的女婿。皇佑元年(1049年)己丑科以“三元”及第。历任荆南府通判,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漕,翰林学士,先后知扬州、江宁府、开封府、太原府;神宗即位后入为御史中丞,迁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两人常在神宗跟前争辩,曾极力推荐苏轼、刘攽等人,并因此于熙宁八年(1075年)被罢去参知政事,出知亳州。后拜保宁军节度使,改知大名府、彰德府。元佑六年(1091年)五月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1094年)卒,享年74岁。哲宗亲自到家祭奠,赠司空,谥文简。

他们两人都是大部分时间被排斥在地方为官,苏轼听冯京讲黄鹤楼老卒的传说当在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守父丧期满还朝,到四年六月被排挤出京任杭州通判之前他们都在京为官的时候,离卢郢写《黄鹤楼》诗约90来年。

王十朋

有网络资料说:“也许是由于崔颢这首诗的缘故,后人赋诗黄鹤楼者层出不穷,仅以《黄鹤楼》同题赋篇者,略取其数,就有晚唐的贾岛、卢郢,宋代的王十朋、范成大、陆游,明代的管讷、陆渊之,清代的袁枚、张维屏、吴炯等等。以题、登、赋黄鹤楼为题材的诗篇,更是不胜枚举,但竟无一首出乎其右。”其中宋代的王十朋是状元。

王十朋(1112-1171年) 字龟龄,号梅溪。乐清(今属浙江)人。宋代诗文家、学者。着有诗文集《梅溪集》54卷。 十朋从小悟性高,记忆力强。6岁发蒙,认字比一般儿童都快得多。13岁时已是学业优秀、才华超群之士,为当地文会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秦桧一伙把持着科举考试的取舍大权,十朋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试中,还是在国家级的考试里,总是因直言而被排斥。直到秦桧死后两年的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丁丑科方才一举夺魁,并且其殿试策传诵朝野。这年他已47岁了。

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六月,十朋因力主恢又被排斥,以集英殿修撰出知饶州(治今江西波阳),1年以后调任夔州(治今四川奉节)。在夔州干了两年,于乾道三年(1167年)七月移知湖州。无论是自饶州赴任夔州,还是自夔州移任湖州,都必须经过夏口,《湖北旧闻录》载有其咏武昌名胜的《南楼》1首便是明证。因此他的《黄鹤楼》诗不是写于乾道元年(1175年)六七月间,就是写于乾道三年七八月间。离卢郢写《黄鹤楼》诗约1。可惜原诗在笔者供职的地方无法查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