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一名大学老师的“负能量”道出高校真实现状 学校比职场更残酷

一名大学老师的“负能量”道出高校真实现状 学校比职场更残酷

时间:2021-09-04 13:41:27

相关推荐

一名大学老师的“负能量”道出高校真实现状 学校比职场更残酷

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很多人眼里,大学应该是精神纯洁之地。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也不例外,一名大学老师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校比职场更现实,更残酷。

大学老师吐槽满满“负能量”

作为一个入职一年的“青椒”,我觉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绝对是真理。

从懵懂的学生时代结束,进入大学职场,原以为能实现电视,电影里那种“团结一致,相互协助,共同发展”的理想社会,可是,大学比职场更没有人情味。

课题组交流?没有资本,你有什么交流的砝码,况且那些引以为豪的技术,凭什么平白无故的告诉你。

课题组内相互合作?都是年轻人,谁不想发文章,谁不想拿奖励,谁不想评职称?那文章发表以后,谁甘愿做第二,谁甘愿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合理评职称?自己参与了一年的职称评定工作,只是打打杂,发现这些所谓的师之长者,尽能相互抨击,相互揭短,互相猜疑,有时候还大哭大闹,哪有师之典范。

大学也是坑,入坑请仔细!说什么以讲师招聘入职,我们的确是以讲师身份入职的,可是教师资格证,讲师资格证,两年以后或者更久才能拿到,而且这期间发的文章不能用作评职称。

进入课题组,也得小心。进入课题组,这就是明的命令,你们发文章,组长必须通讯,自己的实验材料,自己经费去买!就学校发的那几万块顶不住买一个小设备的。

办公室学术氛围?今天该给孩子报补习班了,明天讨论补助为什么少了,后天讨论什么花边新闻了,虽然不是天天这样,偶尔这样也很烦人。

学生科研氛围?据我不全面的调研,除了985,211高校外,其他什么省重点,双一流的学校都存在不少糊弄,反正每天我一个老师都是10点以后走,从没见过哪个实验室还亮着灯的,但是我们隔壁学校的国家实验室,12点还有人做实验,还整天哔哔的羡慕人家,活该!这儿也扇自己几个大嘴巴子,认清情况,自己也被同化了。

同事协作?我博士老板曾经给我说“世界上除了父母,没人会真心实意对你好”。现在我也送给大家,做好自己,努力搞科研,青年教师搞合作,真是天方夜谭,不给你穿小鞋就不错了。

废寝忘食搞科研?我对象跟我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身体是自己的,懂得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那才是我们该做的,同时要合理安排试验进度。

工作能我行我素?我就不行,曾经幻想着自己就做自己的风格,不愿意巴结领导,不拍领导马屁·,现如今,没有大酒量,没有谄媚的口舌,没有送礼的不要脸,想快点爬,对于我们这种土生土长的土博来说,还很困难,但是不排除那种科研很牛的大咖,那你就做自己就好,其他的多少还得学着点世俗之活。

自己想的方向,自己做了大量工作,给学生挂第一吧?千万不要。首先在国外,你这是造假,其次,你是对你挂的那么多参与人的不尊重,还有不要以为学生会感恩你,最后,学会爱自己,这不是吝啬,这是对自己的奖赏,对得起那些无日无夜的工作。

现实虽然存在,但不必“自暴自弃”

这名大学老师的“负能量”是否真实?有同行表示话虽然偏激,但入木三分,道出了高校的真实现状,道尽了青年教师的窘迫。

但“负能量”只是宣泄。

有大学老师这样劝慰楼主:社会是残酷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价,我所在的211都有点烦人,何况你那地方,越顶尖的学校或者研究所也有,但是越高端越少,这是不变的真理,为啥很多人宁愿国外呆5年博后也不在国内随便任职,有硬货在手,拿个啥千人就要啥有啥了。

当然,国外的月亮不一定“圆”。一名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表示:在国外五年的博士研究体验,发现在我的研究领域全世界也不过是在一个更高阶层的“水”而已,所谓的“纯科学”几乎难有立足之地。我说的是“全世界”,有了这个重要的经历,我个人对咱们吐槽的情况理解度大增,一方面大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另一方面科研生态的改观也更需要每个独立个体的努力。

下面这名老师的分析看起来则更加客观。

开始起步阶段,艰难是必然的。不过,也不必如此负能量,即使后面成功了,也可能不快乐,没有成就感。如果为了赚钱,去企业肯定比高校多,工作也没有那么辛苦。如果为了纯科研,科研院所更适合开展工作。在高校,教学科研居中平衡,适当有点精神追求,跟学生相处才能有教师的风范,如果一直看着负面的东西,工作生活没有任何幸福感可言,即使成功了,成就感也变味了。

理解楼主说的这些都真实存在,高校里面也有不少教师,自私自利,很多现象,如同宫斗,有些人“成功”了,性情却被“打磨”了,对不起“教师”这个称谓了。

大学老师,是一份普通的职业,也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承担着教书育人科研种种,青年教师作为踏入大学的“新人”,有抱怨有吐槽,实属正常,就像职场一样,每个人都不会对周围的环境感到十全十美,而是“挑剔有加”。

作为教学与科研一线的大学青年教师,需要引导,也需要关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