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中国8连胜 领跑女排世界杯!郎平:“决定输赢的 在输赢之外”

中国8连胜 领跑女排世界杯!郎平:“决定输赢的 在输赢之外”

时间:2019-01-16 11:49:42

相关推荐

中国8连胜 领跑女排世界杯!郎平:“决定输赢的 在输赢之外”

原创 环球精英YOLO -09-24 16:36:57

文 | 周元

编辑 | 美龄

女排世界杯如火如荼,横滨赛区的第一阶段比赛中,中国女排以五战全胜、不失一局的战绩胜出,高居本届女排世界杯积分榜之首。

不久前,在中国女排拿下本届世界杯首胜后,主教练郎平接受采访时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升国旗,奏国歌!”短短六个字,铿锵有力,点燃了国人的骄傲和信心,引发网友狂赞!在结束了横滨赛区的赛事后,当被问及将如何迎战下一阶段的强敌,郎平用了四个字:“全力以赴!”

经过两天的休整之后,世界杯进入了第二阶段的争夺,22日,中国女排在1:2落后的情况下实现逆转,主帅郎平在场边布置战术时声嘶力竭地提醒女排姑娘们:“从零开始,去冲!”最终以3:2力克宿敌巴西女排!

23日下午,中国女排对阵同获6连胜的美国队,最终以3:0的分数完胜,如愿夺下7连胜后,拿到20分的中国女排独自领跑积分榜,为蝉联冠军打下了坚实基础。赛后,谈到中国女排越来越成熟时,郎平表示:“还是要一场场去拼,困难的时候心要定!”

曾带领中国女排创造“五连冠”神话的“铁榔头”,到勤工俭学维持生计的留学生,再到转为幕后的世界级名帅,郎平的职业生涯经历多次转折,而那份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一直流淌在郎平的血液中,用她自己的话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

1960年,郎平出生在天津的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是个体育迷,有空就带郎平到体育馆看比赛,郎平也从小就开始喜欢上了体育。年少的郎平头脑聪明,成绩优秀,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六年级的郎平已经长到169cm,个头比同龄人高出许多,因此被选中去体校测试,经过层层的测试和选拔,她走上了排球场。

1978年,18岁的郎平参加全国排球甲级联赛时崭露头角,被选入国家队,如鱼得水的郎平技术越来越娴熟,很快便被委以重任,成为了袁伟民手下的一员虎将。

184cm的郎平当时已经是国家队里身高最高的,但比起古巴、美国这些老牌强队,中国的队员在身高上显得很“娇小”。在训练上,女排姑娘们就格外下工夫,“那时候训练,找的都是男陪练……一次前排拦网的人判断错了,一下子闪开了。球就啪一下呼到我脸上。当时觉得不是疼,而是脸都暴了。后来瞳孔都放大了,脑震荡了。”多年后,执掌中国队的郎平笑着说,自己现在记忆力不好可能跟那时有关。

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获得了冠军,这时中国女排历史上第一次拿下世界冠军。担任中国队主攻手的郎平,弹跳力强,扣杀威力大,出色的高位拦网和落地开花的扣杀技术,让她被誉为“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被人称为“铁榔头”,更是被看做中国人的骄傲。

此后,中国女排姑娘用拼搏再造奇迹,又拿下了1982年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还有1986年世锦赛的冠军,这五个冠军成就了中国体育史上不可复制的“五连冠”传奇。8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战绩,给全社会带来了精神鼓舞,成为了当时中国腾飞的时代象征,也是属于至少两代人的美好回忆。

五连冠的背后,是女排姑娘们千万次地练习发球,无数次的练习拦网,身上无数的大伤小痛。但即使有伤痛,她们也都是轻伤不下火线,郎平后来在自传中写到:“有一阵,软骨碎了,小碎片就在关节里跑,又卡在了骨缝里,疼啊,刺激骨膜出水,四周都是积液。比赛前,先让医生把积液抽出来,打完比赛再抽,没办法,多痛苦、多麻烦,我也得坚持。”

1987年,27岁的郎平因病退役,不少队友退役后选择走上仕途,郎平做了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自费去美国留学。有人挽留郎平:“你是世界冠军,你是有功之臣,国家不会亏待你的。”郎平说,我觉得自己似乎被误解了,“我不能再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荣誉上。“世界冠军”只说明我的过去,而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我得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

郎平不愿意让一时的成功决定一生的命运,她把“世界冠军”的奖状、奖杯统统锁在了北京的小屋里,卸下一身荣誉光环,来到了异国他乡。刚到美国时,郎平的日子过得很拮据,美国学费很贵,为了能免费读书,她去大学排球队做助教。

每天中午的午饭,她不舍得去学校食堂或麦当劳吃,就自己做三明治带饭,去超市买点沙拉酱、洋白菜、西红柿、火腿,再买两片面包一夹,“这样,花五六美元,一顿快餐的钱,我可以吃一个星期。但吃到后来,见到三明治就想吐。”

回顾这段海外生活经历,郎平颇有感慨,“这8年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1989年,意大利摩迪那俱乐部的老板聘郎平担任女子排球队主教练,这一年郎平带领球队获得了意大利杯赛冠军。1991年,郎平出任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女子排球队主教练,带领新墨西哥州大学女子排球队获美国东部地区女子排球赛冠军。

在自传中,郎平回忆起这两的国外执教经历,很有感触,“1993年、1994年,是我生活中一段光彩夺目、极其愉快的时光,有机会和俄罗斯队主教练卡尔波利,古巴队主教练欧亨尼奥、教练安东尼奥一起工作,共同带领一支精英荟萃的明星队,和世界各国最天才的运动员、教练员朝夕相处,了解他们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执教思想,这好像是一个具有预见性的伏笔,为1995年我回中国队执教做了必要的铺垫和准备。”

1995年,中国遭遇女排低谷,经恩师袁伟民力邀,郎平回国执教。当时的月薪只有335元,一年下来4000多块,加上津贴,也不过6000多元。而当时郎平在国外俱乐部执教年薪至少十几万美元。但郎平的第一反应是:“中国女排培养了我,当有需要的时候,我只有无条件地去做。”

接下来的一年,她见证了那句话:郎平在哪里,胜利就在哪里。1997年,她将排名第七的中国队带上了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的领奖台,为了中国女排操劳过度的郎平晕倒在了赛场上,郎平的父亲流着泪说,“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女排”。

1999年,因为身体与家庭的原因,郎平辞去了中国女排总教练的职务。后又在意大利、摩纳哥、美国、土耳其执教,几乎战无不胜,成了炙手可热的国际知名教头,被媒体称为“永远第一的郎平”。在美国队执教时,郎平曾带领美国队与中国对战,有不少人对此有微词,但在郎平看来,“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才接受这份工作的,其他什么都改变不了我是一个中国人的事实。”

伦敦奥运会,女排八强战不敌日本,惨淡出局。郎平再次临危受命,接手青黄不接的中国女排。这次的执教,郎平花了好长时间才下定决心:“当时我看女排的情况不是太好,我就想我能把她们带到哪里。这一批运动员对我来讲已经很生疏了。”当时她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很担心自己体力会跟不上,可最后她还是决定,“想做一点事,哪怕是留下一些经验,带一带年轻教练。”最后,即使被质疑过,被辱骂过,郎平依然回到了这里,回到了中国女排中间。

在郎平的带领下,中国女排结束了兵荒马乱。长期的海外执教经历,让郎平吸纳了很多先进的理念,比如带来了美国恢复团队,传统的一些伤害膝盖的杠铃练习被剔除,根据每一个人的情况进行定制化训练。郎平还颠覆以前的常规打法,开始组建大国家队,每次国家队集训就有二三十人参加训练,郎平这么做,是为了让更多优秀的队员进入到国家队,有锻炼的机会。

郎平冷静地制定技战术,冷静地分析每位球员的特点,果断进行新老交替,新人上场,难免会输,有人质疑她的布战方法,郎平不为所动,一时成绩得失她根本不放在眼里,因为比战绩全红更可贵的是球员们的成长。她不用教条化,刻板化的方式对待年轻队员,给她们成长的耐心,于是我们就看到这样一支英姿飒爽的中国女排。

每次训练课,郎平总是不顾腰伤,来回来去地走动、示范、监督,每次训练结束,她都得和队员一起做理疗。细节上,她也下足工夫。她会细致地安排训练计划,甚至给队员配上视频。每天训练前,她会提前到场,检查地胶是否有隐患,会不会导致球员受伤。在队员的心目中,她是“折磨人”的教练,但更像是“女神”和“妈妈”。

郎平默默地为中国女排打造一个体系,她希望自己有一天不再带队,后来者可以按照体系就能带好球队,而不会导致因为教练水平的高低对球队产生剧烈的影响。

世锦赛、亚锦赛、世界杯、奥运会,郎平带领着年轻的中国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对她而言,拼搏的人生没有终点,“你老是背着以前的成绩,人不会勇往直前的,一定是向前看,重新再来,再去拼搏。”

辉煌的背后,郎平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病折磨。年近60的郎平浑身上下都是伤,做了好几次手术。里约奥运会后,因为伤病她也想过就这样放手,后来就是因为割舍不下的责任心,她还是担当了这个重任,带领女排继续前行。

行文至此,突然觉得,郎平真的老了很多,尤其是大赛前后,面容上的疲惫根本遮不住,但依然年轻如昔的,是她胸前的“中国”二字!

郎平

女排世界杯争冠

体育

袁伟民

奥林匹克运动会

国创上头条

排球

三明治

大学

面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