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为什么会“自以为是”?心理学告诉你“自以为是”的两点真相!

为什么会“自以为是”?心理学告诉你“自以为是”的两点真相!

时间:2019-09-03 20:31:30

相关推荐

为什么会“自以为是”?心理学告诉你“自以为是”的两点真相!

来源丨喜马拉雅FM陈昌凯的精品课《陈昌凯的心理学课》

编辑丨金条

有一本书曾经令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这本书一度让我怀疑自己的思维是否是准确的。虽然人类是可以思考的智慧生物,但人的思维也常常会犯错误,这种有着思维参与的认知错误叫做思维错觉。

思维错觉非常普遍,也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最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对自身控制力的误判,这种误判可能是高估,也可能是低估,两者在生活中都不少见。

控制力错觉

有些时候,我们会将身边的某种变化归结为自己的影响。从赌博行为到股票交易、从社会交往到科学研究,我们常常以为是自己的行为改变了最终的结果。这就是高估了自身控制力,这种思维错觉形式被称为控制错觉。

在生活中,这样控制错觉的例子很多。例如,孩子的考试成绩提高了,家长往往会觉得是自己平时盯得紧;支持的球队获胜了,球迷往往会觉得自己加油助威的气势压制住了对方。那么是什么让我们这么喜欢自作多情呢?

第一:人类的自我服务心理

我们需要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需要让事情在自己的可控范围内。在这种需求下,我们便会很容易将各种随机事件联系起来,努力找到相关性。我们只记住了那些支持自己的证据,而完全忽视那些并不支持自己想法的反例。

第二:忽略“趋均数回归”的现象

我们喜欢自作多情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常常忽略了一种叫“趋均数回归”的现象。这是一种单纯的统计学现象。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例,在没有任何外在因素的影响下,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随机地上下波动。

可能TA只是在那儿随机波动,结果碰巧一次成绩上升的时候,与你监督TA学习遇上了,你就以为是你的功劳了,其实那只不过是一种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我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并不总是高估,有些时候也是会低估的。你以为你热爱美食是你天性使然,其实很可能只是因为你有一个是吃货的妈。

人际间的主观期望,常常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心理,只是我们往往察觉不到,而低估、甚至是忽略了它的作用而已。

反事实推理

前面讲的是第一种思维错觉,叫控制力错觉。第二种思维错觉叫反事实推理,就是在心理上改变过去事情中的某些环节,以便想象事情的不同结果。这种思维错觉常见于我们对不幸事件的反思中。

尤其是我们距离成功越近,反事实推理的威力就越大。比如,在成功前夕,却又功亏一篑估计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事情了,距离成功那么近却达不到。这时我们的挫败感要比那些结果不如我们的人强烈得多,想想得银牌的运动员们。

想想看小时候那些为99分哭泣的同学们。当时,觉得他们实在太假,都99分了,有必要吗?!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与满分失之交臂,真的会让他们无比难过。

反事实推理有时候也会有好处。设想可能发生的更好情形,考虑可能改进的因素,有时候会促使我们思考下一次怎样做到更好,从而在反思中真正获得成长。

其实,战胜思维错觉并不难,错觉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误而不自知,在错觉中而不自觉。思维错觉的不断发生都在表明,我们似乎并不愿意去发现、去相信、去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否则,我们可能就不会犯错了,又何须战胜呢!

如果说“了解即是勘破,发现便可避免”的话。那么,希望大家都能找找看我们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思维错觉。只有看到自己的错误,面对那些问题我们才会更坚定,更清醒,更勇敢。

关于主播:

社会心理学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心理学男神陈昌凯老师,将多年来心理学界的研究成果,用最生动的语言讲给你听,为你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用心理学实验解释很多我们司空见惯,而又迷惑不解的现象,听起来妙趣横生!

关于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中国知名音频平台,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不用看,听喜马拉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