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李时珍参加中医大会

李时珍参加中医大会

时间:2023-04-23 12:13:16

相关推荐

李时珍参加中医大会

我的工作,年前一个月特别忙,忙的找不着北。春节放假呢,就过上了猪的生活,睡了吃,吃了睡,懒得啥也不想干(就这样也没长肉)。平时除了白天上班、晚上到酒店的饭桌上班,有空还要站站桩,还要学习,老觉得时间不够用,最近一直没有宽松的时间动笔。

时间长不更新,我也觉得不好意思。这些天利用零零碎碎的时间,写了一段“戏说中医”,发出来,大家轻松一下。

话说一天,大咖李时珍收到了一份请柬,邀请他去参加中医大会。

李时珍应邀前往。到会场边上,刚下车,就遇到了大群粉丝的围堵。签名签的手都软了,总算摆脱了粉丝,进入了会场。

会场里面熙熙攘攘,时不时有相识的,打个招呼。再往里走,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李时珍定睛一看,这不是孙思邈吗?李时珍赶紧冲进人群,挤上前去。

李时珍掏出手机,想借这个好机会,加上孙老的微信,可几次欲言又止。因为孙思邈和边上几个人正聊得热乎,他一时间插不上话。等他找到一个说话的间隙,刚刚叫了声“孙老”,后面的话还没出口呢,却看孙思邈一抽身离开了人群,原来张仲景要到了。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立马停止了交谈,垂手静立,会场变得鸦雀无声。孙思邈和几个人走出门口,迎接张仲景。一辆黑色奔驰驶到门口停下,副驾驶的门打开,下来一老者,精神矍铄,风度儒雅。大家知道,他是王叔和,张仲景的大秘。王叔和恭敬的打开后座车门,从车里请出了张仲景。

张仲景在孙思邈等人的簇拥下走进了会场,会场里的人呼啦啦跪下了一大片,齐声高呼“拜见师祖”。张仲景向大家摆摆手,说“都起来吧”。然后转身走到扁鹊和华佗的身边,和他们二人亲切握手寒暄。

张仲景低声向扁鹊说:"秦老(扁鹊真名秦越人),您先到贵宾室休息一会,让叔和、思邈陪您说会儿话。歧伯他老人家很快就到了,我和华佗出去接一下。”

如果您不是一个了解中医的人,看到这里,是不是会在地上找眼镜?

在大众的心目中,华佗、李时珍就是中医的代表。中国人,从老婆婆到小学生,谁不知道华佗是三国神医?谁不知道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孙思邈也很有名,可是名气比华佗、李时珍就小了许多,微博关注量差了一个级别。张仲景这个名字,自从考完中国历史课后,就慢慢的从脑子里面消失了。至于歧伯是谁,不是中医粉,根本就不知道。

上面这段,虽然是戏说,可对于这几个人在中医史的定位,是没有错的。

大咔李时珍,在中医的江湖里,是金庸小说里第一章就出场的三流高手,如无量剑派的掌门左子穆,江南七怪的柯大侠等。他们在普通人眼里武功高强、威风凛凛,可遇到二流高手,连三招也接不了,遇到一流高手,被打脸都不知道怎么打得。

孙思邈,像是《射雕》里的丘处机。丘处机纵横江湖多年没有敌手,可等到东邪西毒等巨头现身江湖,大家才明白,原来丘处机的武功,并没有进入高妙的境界。孙思邈在中医江湖里受到特殊尊崇,并不是因为他的功夫,而是因为他写了两本好书:《千金方》和《千金翼方》。

华佗,跻身于中医一流顶尖高手,可惜没有传人,是个孤零零的存在。他的武功秘籍,让人给烧了,他的功夫,再也没有人练成,好生让人扼腕叹息。

张仲景就不一样了。

首先,同样是绝顶高手的黄药师,没法和张仲景相提并论。黄药师除了把自己练成绝顶高手外,也发展教育,教了几个徒弟,可他的武功最终没有形成学派流传下来。不到一百年,江湖上就只有他的传说,没有他的功夫了。

王重阳的徒弟众多,全真教也人丁兴旺,延续了几百年。那王重阳是不是和张仲景比较像?也不是。王重阳的全真教虽然人多势众,也不过是江湖的大公司之一。比起少林和武当,整体业务素质还差了不少,比起丐帮来,公司规模更没法比。丐帮虽然办公环境简陋点,冬天吹西北风,夏天晒日光浴,可人家在北中国把分公司开到了遍地开花,是毫无争议的北方第一大公司。

那老叫化能和张仲景一比吗?也不行。老叫化的那帮徒子徒孙也不算多。就算把丐帮、全真教还有武当派、少林的人加起来,也没有张仲景的徒子徒孙多。

中医的江湖里有很多门派,相互不服,可是不管他们之间打过多少口水仗,只要提到张仲景的大名,有九成以上的门派都要磕头认祖师爷,都要把张仲景写的《伤寒论》当作红宝书。连古代日本和朝鲜的医生,都对张仲景的《伤寒论》顶礼膜拜,都用张仲景的方子来治病。你说张仲景的徒弟到底有多少?你说张仲景是什么江湖地位?

说起他的这本《伤寒论》,几乎所有的门派掌门,都要跟徒弟们说,你要修成高手,就一定要读《伤寒论》,这本书就是咱中医的《九阴真经》呐,要认真的读,好好的读,要读一辈子。

张仲景就是这么牛。说了张仲景,我们再说说歧伯。

张仲景贵为医圣,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他写的《伤寒论》虽然很深奥,可也是本实实在在的书。可歧伯呢?歧伯在中医江湖里,是个神一般的存在。

中医的四大经典之首,当是《黄帝内经》。翻开《黄帝内经》,就会发现,里面的内容就是一本对话录,是一个叫歧伯的人给我们华夏民族的伟大祖先----黄帝,进行的一对一中医私教课。学生黄帝恭敬的请教问题,歧伯老师耐心的进行讲解。

据考证,《黄帝内经》这本书,成书于战国后期,在秦代和西汉,又有医家进行了增补。几乎战国和秦汉以后的所有中医,都是从歧伯老师和学生黄帝的一问一答中,学到了中医的经典理论。如果把中医看成一棵大树的话,不过这棵树的枝杈有多少,它们的营养都来自树根。这个树根,就是《黄帝内经》。歧伯老师一出场,所有的中医都要跪下拜见祖师,连张仲景和华佗也不例外。

中医还有个别名,叫做岐黄之术。这个“岐”,就是指歧伯,“黄”,就是指黄帝。他的名字就是这个行业的代名词,你说这个人在这个行业里,是什么地位?

说到这里,你还会认为李时珍、华佗就是中医的代表吗?

由此可知,我们平时的某些“常识”,其实是严重不靠谱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