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中国唐代的两大狠人 早就发现了地球是圆的:可惜被科举制度毁了

中国唐代的两大狠人 早就发现了地球是圆的:可惜被科举制度毁了

时间:2019-07-23 09:22:29

相关推荐

中国唐代的两大狠人 早就发现了地球是圆的:可惜被科举制度毁了

中国唐代可以算是世界科学史的一个高峰。

期间出现了很多科学家,都不像是那个时代的,

说他们是穿越者都不为过。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两个超人,

一个是李淳风,一个是僧一行。

李淳风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就是《推背图》的作者之一。

《推背图》有多玄妙我就不多说了,

里面的预言精准,能预言到2000年之后,恐怖至极。

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

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

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

著名术士袁天罡擅长预测,算是个理论物理学家,

而李淳风则特别注重实验,算实验物理学家。

二人双剑合璧,打造出的《推背图》实属经典。

李淳风还是浑天说的开创者之一。

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

天内充满了水,天靠气支撑着,地则浮在水面上。

天的大圆分为365.25度,浑天旋轴两端分别称为南极、北极,

赤道垂直于天极,黄道斜交着天的大圆,黄赤道交角为23.25度。

可以说,这已经很接近今天的天文学基础知识了。

这种浑天说,并不是落后的地心说,

而是强调了这种浑天之力,有点类似于近代史上的“以太”,

虽然离日心说还差那么一点点,

但是基本已经承认了这种万有引力的力量。

只怪当时的观测手段和观测仪器不够高明,

否则发明日心说和万有引力说在当时也是有可能的。

李淳风在《法象志》中特别强调了黄赤交角:

“有此日月两环,在旋仪环上。既用玉衡,不得遂于玉衡内别安一尺望筒。

运用既难,其器已涩。

游仪四柱,龙各高四尺七寸。水槽、山各高一尺七寸五分。

槽长六尺九寸,高广各四寸。

水池深一寸,广一寸五分。

龙者能兴云雨,故以饰柱。

柱在四维,龙下有山云,

俱在水平槽上,并铜为之。

游仪初成,太史所测二十八宿等与《经》同异状:

角二星,十二度;赤道黄道度与古同。

旧《经》去极九十一度,今则九十三度半……”

可以说,

中国唐代先哲并没有彻底附会天圆地方的理论,

而是在观测的角度上有所创新。

僧一行更是出了名的热衷实验。

在编制《大衍历》后,僧一行觉得传统理论“日影一寸,地差千里”似乎不太对,

便组织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工作。

这次测量,用实测数据彻底地否定了历史上的“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错误理论,

提供了相当精确的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

早在南北朝刘宋时期,天算家何承天根据当时在交州(今越南河内一带)的测量数据,

曾对此提出了怀疑,但当时兵荒马乱,并未能实验证实。

隋朝天算家刘焯则提出了用实测结果来否定这一错误说法的具体计划,

他说:

“交爱之州,表北无影,计无万里,南过戴日,是千里一寸,非其实差。”

他还建议:

“请一水工,并解算术士,取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数百里,南北使正。

审时以漏,平地以绳,随气至分,同日度影。

得其差率,里即可知。则天地无所匿其形,辰象无所逃其数,超前显圣,效象除疑。”

但这个建议在隋朝没有被采纳。

一行的测量则实现了这一计划。

这次测量过程中,由太史监南宫说及太史官大相元太等人分赴各地,

“测候日影,回日奏闻”。

而一行“则以南北日影较量,用勾股法算之”。

问题来了,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地势方的,

所以用勾股定理来计算长度,

但是一行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用勾股定理算出来的数值,

跟实际测量的数值有很大出入。

而且,观测地点不同,日食发生的时刻和所见食象都不同,

各节气的日影长度和漏刻昼夜分也不相同。

这种现象是过去的历法所没有考虑到的。

僧一行根据这个情况,提出了浑天说的雏形,

并且隐约提出了黄赤交角和地球是弧形的概念。

他说:

“星经云‘角去极九十一度,距星正当赤道,其黄道在赤道南,不经角中。’

今测角在赤道南二度半,黄道复经角中,即与天象符合。

亢四星,九度。旧去极八十九度,今九十一度半。氐四星,十六度。

旧去极九十四度,今九十八度。房四星,五度。

旧去极一百八度,今一百一十度半。心三星,五度。

旧去极一百八度,今一百一十一度。

尾九星,十八度。旧去极一百二十度,一云一百四十一度,今一百二十四度。

箕四星,十一度。旧去极一百一十八度,今一百二十度。

南斗六星,二十六度……

今依本《经》为定。”

“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而北极差一度半,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

“计南北极相去才八万馀里”

——这已经跟地球赤道长度很相近了,

用勾股定理的算法,肯定不会得出来这种数值的。

一行又说:

“近秘阁郎中李淳风著《法象志》,备载黄道浑仪法,

以玉衡旋规,别带日道,傍列二百四十九交,以携月游,用法颇杂,其术竟寝。

臣伏承恩旨,更造游仪,使黄道运行,以追列舍之变,因二分之中以立黄道,交于

轸、奎之间,二至陟降各二十四度。黄道之内,又施白道月环,用究阴阳朓朒之数,动

合天运,简而易从,足以制器垂象,永传不朽。”

然后制造出了惊世骇俗的水运浑天仪。

这简直是无敌了。

一行等人测量的范围很广,北到北纬51 度左右的铁勒回纥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

南到约北纬18 度的林邑(今越南的中部)等十三处,

超出了现在中国南北的陆地疆界。

这样的规模在世界科学史上都是空前的。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由南宫说亲自率领的测量队,

按刘焯的计划在黄河两岸平原地区测量的四个点,

由北向南有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汴州浚仪太岳台(今开封西北)、

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豫州上蔡武津馆(今河南上蔡)。

其中白马在黄河北,其他三点都在黄河以南。

它们均介于东经114.2度—114.5 度之间,差不多在同一经度上(即刘焯所说的“南北使正”)。

总计白马至上蔡526 里270 步,北极高度相差1.5 度,

从而得出大约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北极高度相差一度的结论。

这实际上给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的长度。

也就是说,中国唐代的大神们就基本认识到了地球是圆的,

只可惜唐宋之后,实验科学渐渐被统治者抛弃,

科举制度成为桎梏,

令人唏嘘不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