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别被亲情绑架!为什么我们不欠父母?!

别被亲情绑架!为什么我们不欠父母?!

时间:2020-10-20 10:44:16

相关推荐

别被亲情绑架!为什么我们不欠父母?!

你是不是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支影片,主题是原本各自忙碌的中年子女,突然在圣诞节前夕,收到父亲的死讯,他们各自立刻放下手边的工作,千里迢迢赶回故乡。没想到这一切竟然是出自老爸的恶作剧。

影片中的主角是一位很有钱的独居老人,他每年都被儿女还有孙子爽约,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过圣诞节,为了让家人团聚,他开了一个令人心里发毛的玩笑,他把自己的讣闻寄给每个孩子。

当家人从全世界各地赶回来参加葬礼的时候,却在装饰热闹房间里面撞见原来以为已经过世的老爸,他突然现身哦。说明策划这个计谋背后的原因,他说,要不然我该怎么做才能够把你们全部都聚集在一起呢。

接下来是彼此宽慰的眼泪,真心的拥抱,一起在很轻松的气氛下,享受耶诞大餐。如果你还没看过这支影片,不妨点开视频先观看再继续阅读:

这部影片其实是由连锁超市艾德卡(EDEKA)在二零一五年冬天所发布的广告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这部短片的片名是《回家》,每一个看完的人都很受感动,并顺手转发出去,当时在短短的几个星期之内,就在youtube创下了点阅率超过四千三百万的成绩,引起法国、奥地利、澳洲和美国的媒体大量的讨论。

我跟多数人看法一样,这部广告片虽然有点媚俗,但很感人,而且故事的编排非常精彩,打动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困境。

提起异乡游子对家庭的眷恋,再度勾起父母跟子女之间暌违多年的亲密感,但是多看几次影片之后,我有一种被亲情绑架的感受,让我不舒服也不自在。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有这一点点的感受呢。

回顾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面对父母亲情与自己人生要务时,是不是总有一些难以抉择的拔河,因为不能够两全其美,无论选哪一边都有遗憾。

例如公司好不容易可以让你放假去旅行的那个星期,正好是你母亲七十大寿,要举办家庭聚会,你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活动参加,以下是两个选项,你会决定是a或是b呢?

a、坚持自己去度假放松,跟我们说抱歉。

b、牺牲自己的旅行,陪妈庆生,让他开心。

你想好答案了吗?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一个特例,无论你选择哪一个,总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如果你的人生中的每一个决定,都面对自己与亲情的取舍,若是顾及爸妈的感受,就没有个人的自由。我想要活得像自己就要跟爸妈的关系搞得很糟,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不论你的决定是哪一个,你都不会真正快乐。

依照全天下子女对父母亲的态度,大家可以简单区分为两种:第一个呢,是尽量选择陪在父母亲身边,恪尽孝道。另外一种是想尽办法逃之夭夭。你是属于哪一种人?

这两种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看似天差地别,但是这两种子女的内心却都有个共同点哦,就是都不快乐,

选择留在父母亲身边,恪尽孝道的子女,刚开始的时候,也许是心甘情愿,这个甘是甘甜的甘,愿是愿意的愿。

所以在相处的时间拉长,彼此的摩擦变多,当金钱与耐性都消耗殆尽的时候,心甘情愿就变成了另一个心干情怨。干燥的干,埋怨的怨。

这类型的子女心中会感慨万千的说啊,我都已经做到这么多了,为什么还是没有办法,真正让父母亲感到满意呢。有时候甚至其他没有尽心尽力照顾父母的手足,还会说出很多的风凉话。

另外一种想尽办法逃之夭夭的子女,感觉上是挣脱了父母的掌控,拥有了自己的人生。但是无论他人在异乡或就住在隔壁几条街的公寓,不论住的多远或是多近,总是想尽各种借口逃避照顾父母亲的责任,甚至连日常的问候都觉得多余。

表面上看起来,他们确实是不需要跟父母朝夕相处,而有过多的摩擦,得到了自由,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啊,心中依然充满了愧疚与自责。

为什么身为子女的我们,长大之后面对父母,内心有这么多的复杂,以及这么多的挣扎啊。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摆脱内心的道德枷锁,让子女跟父母的相处之道,可以回到一条非常公平的界限,彼此不再谈义务,也不用说是责任,只是很单纯的爱自己的父母,

《为什么不欠父母》这本书以哲学辩证的方式,试着帮助天下子女,厘清心中的困惑。我帮你归纳一下几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善待父母并不是还债,也不是报恩。

如果子女无法摆脱责任跟义务的想法,孝顺父母就好像是在还债务。而问题是如果是还债务到底要还多少,以及还到什么时候,这就是一个大问题。

每一对父母为了养育子女,所付出了心力都不相同,是不是超过平均值的父母才值得更好的对待呢。

很多人看我照顾生病的母亲超过二十年都会安慰我说啊,就当做这一生是来还债的。我听了,我觉得这个说法非常的负面,宁愿以“报恩”的想法付出,相对比较正向,但是所有的感恩必须是基于主动的付出,而不是害怕自己不做,就会被别人指责。

表达感恩的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他不能够沦为是一种被要求的义务。

第二,离开道德上的交易模式,回到关系模式。

认清亲子关系中的两个很重要的特质,一个是不对等,另外一个是非自愿。父母和子女永远没有办法成为真正的朋友,子女无法决定自己要不要出生,一旦还父母结缘,一生无法解除关系。

你可以有前男友前期前主管,但你不会有前父母,因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永远无法解除。所以接下来我帮你整理出来的,第三点相对重要。

第三,我们不能够选择好父母,但可以选择做个好孩子。

每个人对于好父母的界定不同,但最基本的养育条件是不让孩子挨饿受冻,不可以虐待。这是整体社会普遍的共识。

尽管如此,如果你在童年时期,曾经挨饿或挨打,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并不是你可以决定的,但你确实可以做个好孩子。

如何做个好孩子?

这里所谓的好孩子,并不是传统上的乖巧或是听话,而是符合下面五个条件:

①、好孩子为考虑到有什么可能会伤害到父母,谨慎的采取行动,而不会忘记考虑到自己。

②、好孩子很清楚的知道父母的重要性,了解双方是命运共同体,无法选择彼此,是命运或偶然,让他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③、好孩子不仅重视父母,也重视自己,并很清楚自己的需求。所有对家人的帮助都不应该超过界限,否则就是不尊重自己,让自己被别人的需求所操控,最后因为自我牺牲太多,而成为别人的负担。

④、好孩子知道家庭是个结,在家庭里面,我们很少能够完全自作主张,每个决定都会牵涉到他人,因此除非你经过深思熟虑,否则不要轻举妄动。

⑤、要成为好子女,对面必须站着好父母,是能够以尊敬和友善的态度,面对自己子女的成年人。在每个关系当中,必须给对方发展自我的空间。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这个必要的发展,亲子关系就不会成功,因为孩子找不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成为好孩子的条件。

当自己对父母拥有“我也可以不这么做的自由,而我仍然选择陪伴与付出”时,亲子之间的爱,才因为彼此没有负担而显得更加珍贵。

以上五个成为好孩子的条件,让我与你共勉。以上跟你分享的是有关《为什么我们不欠父母》这本书,我的读后心得,也欢迎大家能够留言告诉我,你跟父母是怎么相处的,互相交流一下。

而说到我也可以不这么做,很多人遇到不爽的是常常一句“啊,没事啦”,来掩盖自己的情绪。这样的行为背后,究竟在表示什么样的意义啊。下一期我们就来聊聊,《你不爽,为什么不明说》这本书,探讨这背后的原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