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邓成艳:专注做好一件事

邓成艳:专注做好一件事

时间:2019-06-09 21:47:20

相关推荐

邓成艳:专注做好一件事

“真正的专注是,真的做好了一件事。”

“怎么找到最想要做的那件事呢?”

“也许是意外,也许是你感兴趣的,也许是歪打正着。”

本来,邓成艳医生的采访开头,不是这个样子的。

“……7:00 早早来到办公室 7:30 巡视病房,处理棘手问题 8:00 开始门诊……”

可是,通常的“套路”被机智的邓医生一眼就看穿了:“千万不要写我有多忙,每位医生都很忙,很敬业,这真的没什么;也别把我给夸大了,满屏都是溢美之词。”

展开剩余97%

因为——

1

“我仅仅就是一名简单、纯粹的医生”

擅长:解读性激素报告单

作为一名妇科内分泌医生,邓成艳深知这个专业对于一名女性、一个家庭的重要性。“除了炎症、常见肿瘤以外的所有妇科疾病,几乎都可以属于妇科内分泌的范畴。从性器官发育异常、性早熟、性发育迟缓、月经失调、闭经、不孕不育到绝经综合征,可以说贯穿女性的一生,关系到她的家庭和一生幸福。妇科内分泌好似妇科中的内科。”

邓医生细细道来妇科内分泌的奥秘: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是众多内分泌轴的一个分支,有着共性的抑制性负反馈调节,但又有独一无二的促进性正反馈调节,卵巢内每个周期的卵泡都不同,一个周期内由于卵泡的生长变化,每天的六项性激素也都不一样,加上一些激素是脉冲式分泌,导致在某一时刻抽血化验的性激素结果也会令人眼花缭乱。

那么,一名妇产科医生为什么要给病人开化验单?具体抽血时间?结果如何解释?

如果想评估卵巢功能,观察基础性激素的比例是否正常,则应在月经第2-4天抽血;如果要评估卵泡的成熟情况,则要在卵泡直径18 mm以上时测定血中性激素;而如果希望了解黄体功能,就需要在排卵后第7天抽血;如果是月经不调或闭经,则直接抽血。

“雾里看花花非花,水中望月月非月;是非真假假亦真,善恶正邪邪亦正。”以此佳句来形容性激素结果的分析,可谓入木三分。邓医生娓娓而谈,并列举了几个典型实例。

例1 一看见报告单上泌乳素水平轻中度升高,许多医生第一反应是垂体上长肿瘤了,马上做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垂体上有个微腺瘤,于是下诊断:垂体泌乳素瘤。孰不知泌乳素受太多因素影响了,进食、紧张、睡眠、应激、低血糖、雌激素等都可以刺激其水平升高。而泌乳素每天的分泌是脉冲式的,10:00 am-2:00 pm是低谷时段。而且其升高并不一定是病理性的,也有可能是生理性、药物性或特发性的,所以,病史询问很重要。

因此,泌乳素检查最好在月经第2-4天(避开高雌激素),早上空腹,静坐1小时后(应激引起的泌乳素水平升高会在静坐1小时后降为正常),10:00-11:00 am抽血。有时医生也会建议早上吃饭,中午抽血,避免饿过头了导致低血糖。

邓医生说,小窍门是“泌乳素看低不看高”,即昨天查泌乳素高,今天查不高,则以低的为准。而垂体上的占位也可能是无功能腺瘤。临床上时常过度诊断“高泌乳素血症”,引起病人恐慌,甚至导致后续的过度治疗。

例2 月经第2-4天的报告单中有时显示雌激素水平低,有医生就诊断“低雌激素血症”,给予人工周期治疗。这也是个误区。真正的低雌激素血症是不能自然来月经的,能够主动来月经说明体内的雌激素至少够生理水平,但为什么报告单显示雌激素水平低呢?

“有可能是实验室把测定雌激素的定标定得过低,也有可能是这天的卵泡还很小,颗粒细胞少,分泌的雌激素就少,体现在血中雌激素水平低,如果同时卵泡生成激素(FSH)正常,则卵巢功能正常。卵泡的发育常常是后发制人,今天低,明天可能升上来了。袁隆平老师的水稻种子也不是同一天都发芽,同一颗苹果树上的苹果也不可能在同一天变红,临床上要注意避免过度诊断‘低雌血症’。”邓医生解释道。

例3 病人月经规律,这次来月经抽血化验,FSH低,促黄体生成激素(LH)低,但雌激素和孕激素高,这是怀孕流产型的表现,不是真正的月经,应马上补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来协助诊断。

例4 还有一次,病人拿着外院检查报告单来邓医生门诊,说自己来月经抽血的性激素六项正常,但就是HCG非常高,可是后来B超监测还排卵了,怎么都说不通啊?邓医生微微一笑:“实验室测定加样时被污染了。”

例5 一位病人停经3个月,抽血显示FSH 56 IU/L,医生诊断她是卵巢早衰(卵巢早衰时FSH >40 IU/L)。病人悲痛欲绝:“我还这么年轻,还没有孩子,怎么就早衰了呢?”邓医生哭笑不得:“这是排卵前的峰值,LH 83 IU/L,雌激素230 pg/ml,说明你快排卵了,说不定这次就怀上了。”病人半信半疑:“我都6年没怀上了,行吗?”“铁树还有开花的时候呢!”2周多以后,病人拎着巧克力进来:“邓医生,千年的铁树真的开花了。”

最后,邓医生总结:“垂体疾病影响生殖内分泌轴,临床上有异常妇科症状,第一步要做的一定是性激素检查,而不是垂体MRI。性激素检查提示卵巢早衰,就没有必要去做MRI;而如果是高泌乳素血症,则马上安排MRI。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便宜到昂贵,一定是这个顺序。”

协作:集思广益,拓展思路

内分泌科老专家金自孟教授慧眼识珠,将邓医生这位解读性激素报告单的“小能手”,带入了垂体多学科协作组这个欢乐的大家庭。

谈到加入这个团队,邓医生感慨良多,因为每次都可以从其他学科医生那里学到知识,例如金老对于疾病诊断的思路,放射科医生对影像片的判断,神经外科医生对于手术操作的解释,放疗科医生对放疗的说明,眼科医生对视野的检查等等,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在团队讨论中,如果能通过一份性激素报告单的解读发现病人的问题所在,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但最欣慰的是,病人能从中真正受益。”

垂体多学科团队曾经会诊过这样一例病人:月经失调,双卵巢增大直径达10 cm,多房囊肿,妇科医生把卵巢囊肿剔除了,结果病人术后3个月双卵巢上又出现了多房囊肿,直径达11 cm, 性激素中的雌激素水平高达3000-5000 pg/ml,但FSH仅13 IU/L,LH值低……听到此处,邓医生脱口而出:“应该是垂体的FSH瘤,这么高的雌激素水平,本应负反馈把FSH值压到1以下,居然FSH还这么高,一定是垂体长肿瘤后失控了,负反馈机制无效了。”

结果后来的MRI 提示,病人垂体上长有大腺瘤,于是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了垂体瘤切除,病理证实正是FSH瘤。病人术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卵巢体积缩小,后来还顺利怀孕生子了。邓医生感慨,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瘤发病率很低,全球才报道300多例,如果能及时认识到问题所在,这类病人是可以免于妇科手术的,更何况妇科手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后来,垂体疾病多学科会诊又出现了3例类似的病例,大家处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了。

“医学博大精深,永远在给我们出难题。垂体多学科会诊是个非常好的模式,面对疑难病、罕见病,各个学科集思广益,反复讨论,及时反馈,受益的不仅是病人,我们医生也收益颇多,见多才能识广啊!”

原则:不网上看病、不来者不拒、不随波逐流

图1. 南北交融的成长和求学经历造就了邓医生秀雅灵动的气质

出生于南方,求学于中山医科大学,居住在北京部队大院的邓成艳,既温婉可人,又豪爽大气。同为眼科医生的双亲给孩童时代的她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家里似乎有吃不完的鸡蛋。因为父母给病患们带去了光明,那个时代,善良的病人觉得无以为报,经常悄悄地把鸡蛋放到家门口。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医患之间这样温馨的情感传递的影响,邓医生对病人的信任无比看重。

“不网上看病,不来者不拒,不随波逐流”是她坚持多年的“三不原则”。

邓医生解释:“古人云看病要‘望闻问切’不是没有理由的。网上看病有利有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视频交流的确可以方便病人,然而网上问去答来,难以像面对面对话这样捕捉到蛛丝马迹,更是无法查体,所提供的辅助检查结果往往不敢认定,尤其是与内分泌有关的疾病,影像片拍摄的角度、质量(清晰度)都影响医生的判断,实验室的结果经常会大相径庭,需要重复检查,甚至需要做药物实验来证实,一次网络对话岂能解决全部问题?”

有位年轻女性,乳房正常发育,但原发性闭经,有性生活史,外院医生给予人工周期,第一次服用后来月经了,但只有少许出血。病人花300元网上问某位医生,被告知应加大剂量。结果,尽管病人每月服药仍然不来月经,服用1年无效,停药后来到邓医生的门诊。

邓医生问着病史,满腹狐疑:乳房能发育,说明机体有雌激素发挥作用,但又原发性闭经;若是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可病人又有性生活;若是雄激素不敏感综合症(无子宫,阴道盲端),但人工周期又来过月经;如果是继发性下丘脑-垂体性闭经,可后来的人工周期又不来月经了。

怎么办?还是最基本的——先做妇科检查。

结果令邓医生大吃一惊:病人是“石女”,即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经过仔细询问时间顺序,终于捋顺了。第一位就诊医生根本没查体就直接开药,病人服完药刚好与男朋友第一次性生活,少男少女懵懵懂懂,处女膜的破裂或黏膜损伤出现少许出血被当做月经了。

还有一位病人,25岁,闭经,外院医生让口服孕激素。结果停药后不来月经,花300元网上问某位医生,被告知是下丘脑-垂体性闭经,必须用人工周期才能来月经,而且以后生育也需要打针才行,费用也高。病人压力很大,战战兢兢用人工周期多年,因婚后生育需求来协和就诊。

邓医生先让病人停药一段时间再查性激素,然后给予黄体酮针剂撤退试验,结果病人来月经了。于是,诊断被完全颠覆,其实是“无排卵性的月经失调”,而不是下丘脑-垂体性闭经。完全可以用口服药物来诱导排卵来帮助妊娠,又省钱又省事。邓医生介绍,误诊的原因主要是病人的雌激素水平如果相当于早卵泡期水平,因药代动力学的原因,口服孕激素常常不能撤退出血,而黄体酮针剂是敏感的。

因此,邓医生郑重地强调:“我不反对网上看病,通过网络普及医学常识,解答疑惑,以及用于治疗后的短期随诊是有益的,但‘隔空看病’不会成为主流。每位病人是独特的个体,疾病的表现又是万般复杂,面对这些挑战,医生如履薄冰。而一旦误诊,极有可能万劫不复。”

随着对性激素报告解读“功力”的不断增强,邓医生的好口碑也在病人间口口相传,门诊病人越来越多,有一次甚至从早8点看到晚上10点多。“不夸张地说,我走在空荡荡的大厅时都觉得头晕耳鸣了。”邓医生意识到,这样下去是要出问题的,人的精力有限,精疲力竭时头脑不清醒,思路也会紊乱,其实这是对病人的不负责,要学会拒绝。所以,邓医生现在严格控制加号数量,精心为每位挂上号的病人提供诊疗意见。她的严谨获得了信任,坦诚的话语换来了理解,体贴入微的解释消除了病人的疑窦和顾虑。

“不随波逐流有时是非常孤独的,临床上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新药品令人应接不暇,但一个医生要有坚定的立场,不能人云亦云,要有从病人的角度来判断利弊的能力,更不能为利益所驱使。当我们老了,午夜梦回时,才不会有遗憾”,邓医生淡淡地说:“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

图2. 毕业30年,邓医生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中山医科大学

患者:花最少的钱、轻松地离开

“邓大夫,B超说别的没事,就有点盆腔积液,要紧吗?怎么会有盆腔积液呢?”

“盆腔少量积液就像嘴里有口水似的,不稀奇。”

“邓大夫,我怀孕了,口水特别多怎么办呢?”

“咽。”

“大夫,我今年58岁,绝经5年了,没啥不适,但我想知道雌激素是不是很低,想开性激素化验单,我不差钱。”

“没必要查,就是因为雌激素低才绝经的,你看你标准的女人相,以前月经正常,生孩子也正常,不需要查染色体得到46XX来证明你是个女人。”

“邓大夫,我怀孕2个月,B超也做了,昨天吃了点鲍鱼,今天就出点血了,是不是海鲜会导致流产?要抽血化验吗?要再做一个B超吗?”

“有人中午吃了饺子,下午出了车祸,能说车祸是饺子引起的么?但如果吃撑了,打了一个嗝时把油门当刹车了,导致了车祸,也只能说这是一个偶然事件,吃啥都可能会打嗝。许多妇女怀孕早期都有少许出血,原因多种,但十有八九都能妊娠到足月,况且恐慌没有任何益处,先观察吧。”

“邓大夫,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案呢?为什么不用那种药呢?为什么要打4天才回来见你?为什么你不先给我查那个指标?我为什么不能用她的那种治疗……”

“医学是很复杂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医生做出决断是有充分证据的。你每次坐飞机的时候,会跑到机长那里问咱们现在经度、纬度都多少,为什么这么开么?当有几种交通工作供选择时,需要你要做出是坐飞机还是火车的决定,而一旦你已经坐上了飞机,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安下心来,系好安全带,充分信任机长。”

在邓医生诊室,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着。她经常需要耐着性子一遍遍解释,一遍遍安慰。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个很出名的判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意指生活中有10%的事情我们无法掌控,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心态与行为决定剩余的90%。其实能帮助自己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邓医生语重心长地表示,很可能是一个非常小的问题,但不停地担心、焦虑,反而会引发一些不良后果。

“病人需要充分信任你的医生,反过来,医生也要充分理解病人。”在邓医生眼中,能用最低的费用、最简单的方式帮病人解决问题,让大家尽可能轻松地离开。“这才是一位好医生该做的。”

实际:同时兼顾几件事,或许只是美好的期待

若带研究生,邓医生一次只带一位,至毕业。

“在工作中,病人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同时兼顾几件事,又要将几件事都做到极致,对我而言很困难。我这个人又较真,改个学生的文章都会十几二十遍地改,不改到完美不罢休。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我认为自己无法做到一方面能全身投入临床工作,另外还要兼顾数位研究生的带教、科研、社会兼职等。而一旦是我决定去做的,就一定会竭尽全力把它做好。”

因此,虽然自己带教的研究生数量有限,但邓医生一直坚持:要么不带,要带就要好好带。这位大家口中的“邓姐姐”、“邓姑姑”,不仅对自己的学生如此,而且只要有人来请教或者求助,无论是进修大夫还是其他教授的学生,她都会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这也是我的另一个原则:只要爱学习,无论何时有问题来找到我,我都会真诚相待。”

因为——

2

“我还想当一名好老师”

传承:前辈在先,一往无前

1999-2000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Monash医学中心的系统学习,使邓医生心中对于妇科内分泌和辅助生殖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那段时光带给她的,是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眼界的开拓。

“一位好老师或者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是在引领我们走上一条路,而这条路上究竟会看到什么风景,每个人体会都不一样。”

“协和情结”是邓医生心中难以割舍的,也是她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坚守的阵地。“我们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走到今天的,前辈们用她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当一名好医生,一名好老师。”

说起北京协和医院老专家对自己的影响,邓医生感慨万分。“跟随葛秦生教授出门诊4年,老人家谆谆嘱咐,要扎实地打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骛远,还指导我做幻灯片,一遍遍练习,给全妇产科讲功血的诊治;连利娟教授对病人事必躬亲,头一天晚上,无论多晚必定要再查一遍第二天手术的病人,给我改博士论文,一遍又一遍,当时计算机还没有普及,全靠手写,我一遍又一遍誊写,真的都要哭了;论文答辩的练习,连教授听了5遍,每一遍都指出问题所在,在高手的指点下,一堆看不出头绪的实验结果被提炼得条理清晰,还获得了优秀论文奖;张以文教授每次修改文章,都是字字句句从头看到尾,每篇参考文献都是看到最后一个标点符号;徐苓教授的讲课,亲切自然,论证严密,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老一辈的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我们耳濡目染,一点不敢懈怠,得把优良传统保持下去。”

图3. 参与垂体多学科会诊的妇科内分泌医生合影(右二为邓成艳医生)

爱好:读小说与当讲师

脱下白大衣的邓医生,生活上也是安排得丰富多彩:宠猫遛狗,养花弄草,游泳旅游,迷恋小说……

“我读小说不是盲目地读,一定是有故事性的我才会读。因为,想当好讲师、老师,要时刻思考如何把知识通过一种趣味、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传授给对方。”

垂体组里有邓医生仰慕的3位老人家——博古通今的金老、和蔼可亲的任老、慈眉善目的苏老。她经常向他们请教问题,每次老人家都不吝赐教。“我有一次问金老:在内分泌科病人的处理中,有时会用到地塞米松,有时会用到泼尼松,怎么换算?金老回答:一片抵一片。这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了,言简意赅的一句话就解答了一个困扰我已久的问题。所以,我开始注意怎么把这个‘技巧’用在自己平时的教学里。”邓医生说,内分泌相关知识有时非常难以理解,这时内分泌科副主任朱惠娟教授就成了她随时“骚扰”的对象,而朱医生不管多晚,都会耐心解答。

之所以被誉为最受欢迎的妇科内分泌老师,这跟邓医生的讲课风格不无关系。深入浅出,条理清楚,机智诙谐,妙语连珠,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了基层医生学习妇科内分泌知识的兴趣,恰如其分的幽默引来了医生们会心的微笑。尤其是邓医生的《如何解读性激素报告单》已在全国巡讲百余场,至今仍经久不衰。在她心中,好老师也正是要“用自己的经验,使听者受益,让她们第二天回到工作岗位就能把这些经验容易地用起来”。

图4. 邓成艳医生授课中

以来,连续6年,邓医生利用周末时间,作为主要讲者参加了公益性“全国妇科内分泌培训工程”,对全国各地30多家妇科内分泌培训基地开展培训,每年进行30多场巡讲,将深奥难懂的妇科内分泌知识系统传播到基层,每年培训医生数量达万余名。

说起平时的授课、对基层医生知识的普及,邓医生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我不喜欢干巴巴地说教理论,而是琢磨怎么让对方记忆深刻。有人刮宫后月经量减少,就担心子宫内膜受损,影响受孕,于是一边避孕,一边到处求医。对此,我常说,子宫内膜好似土壤,若土壤不够肥沃,确实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但是万一你的孩子是棵青松,没准可以扎在岩石上啊,你不去尝试怀孕,怎么知道怀不上呢?”

图5. 邓医生的课上,听得津津有味的听众们

寄语:打牢根基,耐住寂寞

二胎时代,辅助生殖在临床上呈现了一种“井喷式”的增长态势。而对于有些年轻医生刚进入临床就直接开始涉足生殖领域,邓医生也表示了遗憾之情。

“协和妇产科医生的生长模式是先积累扎实的基本功,在妇产科的每个专业组轮转,必须经过多年的轮转直到能独当一面,然后再定专业组如产科、肿瘤或妇科内分泌等。这就像一颗大树,只有根基打牢了,树干才能越长越高,枝叶也才会越来越茂盛,而树叶、树枝、根系又互相制约和依赖。妇科内分泌搞清楚了,也更容易理解生殖内分泌。”

邓医生解释,生殖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经常与妇科疾病相联系,妇科问题没处理好,妊娠结局就不好。一位妇女曾经怀孕5个月流产了,后来做试管婴儿,幸运地第一次做就怀孕了,但5个月时又流产了,胎儿检查并未发现问题,来到协和要求再做试管婴儿。

“我们没有马上安排试管婴儿,而是在问病史时就关注怀孕5个月流产时是什么情况,是先破水还是先腹痛,有没有宫颈内口机能不全的问题等。经过“8号扩宫器”顺利进入宫颈内口后诊断为宫颈内口松弛,而临床上这种情况应在怀孕12周后进行宫颈内口环扎术。”

邓医生惋惜地表示,若之前尽早查清问题进行相应的医疗处理,第二次怀孕也许就不会流产。至于应不应该再做试管婴儿,不是在别的医院做了协和就会接着做,而是要查为什么不能怀孕,有没有做试管婴儿的指征。这位患者其实是担心怀孕后再次流产,一直在避孕,寄希望于“高科技”。“对于这例病人,我们的建议是暂停医疗干涉,鼓励先尝试自然怀孕。”

“能自然绝不干涉,能低级绝不高级,能无创绝不有创。”事实证明,邓医生的判断是正确的——病人第2个周期就自然怀孕,经过宫颈环扎后顺利产子。

“还有一位来咨询:胚胎质量都很好,为什么做了7次试管婴儿都没有怀上?”邓医生一问病史,发现病人没有检查过输卵管,后经输卵管碘油造影发现一侧输卵管积水。“试管婴儿技术虽不需要用到输卵管,但其积水含有许多有害因子,积水倒流至宫腔内会妨碍胚胎种植。”

邓医生立刻安排腹腔镜手术切断了病人有积水一侧的输卵管,留下另一侧通畅的输卵管。“意外的是,还未等到再做试管婴儿,病人便自然怀上了。最重要的,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婚姻。”

另外,邓医生介绍,内分泌疾病也会导致妊娠失败,明显的问题一目了然,不典型的表现一叶障目。一位在外院进行了13次治疗周期没有怀孕的妇女,一直被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协和医院开始进行试管婴儿的时候,病人的孕酮轻度升高,而且近几年一直如此,邓医生马上意识到可能肾上腺出问题了。转内分泌科后证实病人患有不典型肾上腺功能亢进,因为子宫内膜长期受到孕激素作用,再优质的胚胎也无法种植。

后来经过内分泌治疗后病人很快孕酮降至正常,试管婴儿成功妊娠,那一刻患者激动得泣不成声……

“尽管是意料中的事,但医生心中也为之雀跃。其实在琐碎的临床工作中,高尖端的技术并不常用,扎实的基本功反而有助于发现端倪,而细节往往决定成败。”邓医生淡然表示。

在协和工作已31年的邓医生,已荣升为“姑姑”级别。“邓姑姑”时常对急于求成的年轻医生唠叨:一个医生,不能走得太快、太急,以至于在“功利”和“喧嚣”的丛林中迷了路,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静下心来,要有平和的心态。多年的历练、反省一定会留下烙印,岁月的沉淀定能反射出你的睿智。

因为她坚信——是金子迟早会发光的。

“不是‘总’会发光,而是‘迟早’会发光。但前提是,得打牢根基,耐住寂寞。不争眼前才能放眼世界,给予别人才能受益无穷。”

邓成艳医生简历

邓成艳,妇科内分泌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1987年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之后进入协和医院妇产科,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1995年从事妇科内分泌工作至今已。

1994年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临床博士学位。

1999-2000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Monash医学中心系统学习妇科内分泌和试管婴儿。 任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熟悉掌握妇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致力于妇科内分泌各种疾病的诊治,包括性早熟、性发育异常、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高泌乳素血症及绝经期相关疾病,对各种原因不育的诊断和治疗有着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分会委员,副秘书长和临床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