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113)元代绘画大观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113)元代绘画大观

时间:2020-05-17 22:18:56

相关推荐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113)元代绘画大观

蒙古人原本为漠北一游牧民族。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其后灭夏亡金,占有中国北方。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继续对南用兵,1276年攻陷南宋首都临安,并于1279年厓山一役彻底击败南宋残余部队。中国第一次全境沦陷异族之手。

蒙元以异族入主中国,把辖内各民族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国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并对“汉人”、“南人”颇为岐视。汉人即原金朝辖区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他们主要继承的是辽、北宋、金以来的中国北方文化。南人即原南宋辖区的汉人,在四种人中地位最低,广大的汉族知识分子仕进无门,便寄情于文学艺术,文人画遂得以长足进展。

浴马图

元代对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在对外征服战争中,蒙古贵族接触到许多宗教,如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蒙古统治者对各种宗教均采取包容的态度。此外,元代西域文人的华化艺术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宝库。

元代不设画院,除少数专业宫廷画家和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外,其余多为隐居不仕的文人画家。文人画强调绘画的文学性和笔墨情趣,重视绘画中诗、书、画的结合。提倡“古意”和“士气”,主张师法唐、五代和北宋,反对南宋院体画风。在理论上延续了北宋苏轼、米芾等文人画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强调主观意兴的抒发。在题材上以山水、花鸟为主,人物画相对减少。元祚虽然不长,但其间名家辈出,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山水画】

从宋入元,起了一次重要的变革,产生这次变革的原因很多,较为直接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北宋苏轼以来文人画自身发展的趋势所致。二是工具材料的变化,绡素逐步为纸张所代替,用纸作画可用干笔皴擦,以干代湿,似枯而润,更有苍茫烟润之气;而纸吸水性强,对笔墨技巧要求较高,从而促使元人改变宋人皴擦点染的固定程式,拓宽了笔墨的表现力。

赵孟頫、钱选、高克恭等人是这次变革的先驱,而完成这次变革的则是被后世称作“元季四大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人。元四家在赵孟頫的影响下,广泛吸收了唐、五代、北宋水墨山水画的长处,充分发展了笔墨在绘画中的作用;同时突出了绘画的文学趣味,使诗、书、画融为一体,开创了一代新风,形成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派。

中国山水画发展至宋代,在题材、风格、技法、意趣等诸方面,皆可说是应有尽有,成熟得无以复加,臻于登峰造极之境了;但元代文人画家却能在另一方面施展他们的艺术才能,于宋画格局之外另辟蹊径,从而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上宋画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说文人画占据元代画坛主流只是就这个意义讲的。若论画家人数和作品在当时的普及程度,职业画家及其作品应比文人画家为多。

五代时的董源、巨然在沉寂三百多年后被元人重新发现,元人的这一师承取向标志着山水画审美趣味的一个重要转折,即从五代直至南宋的雄伟粗犷风格向平淡天真画风的转变。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为宋朝宗室。元初被荐入京授官,历经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授旨。虽得统治者赏识,但毕竟只是文学侍从之臣,无法施展政治抱负,又因以宋宗室入仕新朝,为时人所不满,不免有故国之思和内疚之情。

赵孟頫修养较为广博,诗书画均有很高成就。在艺术理论上提倡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并把“古意”与士大夫画“不求形似”的主张结合起来,为元代文人画的勃兴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技法上,他强调以书法的笔墨情趣作画和在纸上以水墨作画。在绘画上博采唐宋绘画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格。兼擅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工笔、写意、设色、水墨诸体兼备。

赵孟頫的山水画风格多样,既有师学唐人青绿一体,又有学五代董源、巨然和学北宋李成、郭熙的水墨一体。学唐人的作品多作重彩设色,如《幼舆丘壑图》,取材东晋谢醌放达不拘,寄迹丘壑的故事,山石树木皆空勾无皴,青绿填色,极为古朴雅拙。学董巨有设色、水墨二体。设色以《鹊华秋色图》为代表,此画写济南郊外鹊山和华不注山景色,山石用披麻皴杂以荷叶皴勾皴,再以青绿皴染;山居小村,秋林红树,洲渚渔舟,芦荻疏叶,则精描细写,又以青、赭、红、绿等色调加以渲染,笔法潇洒秀逸,设色清淡明雅。水墨以《水村图》为代表,此画构图与《鹊华秋色图》相似,但更多地采用了中景和远景,意境更觉清旷潇疏;山石用披麻皴法,多干笔皴点,表现出文人画中独特的笔墨趣味,对后世影响极大。学李郭则如《重江叠嶂图》和《双松平远图》,多用湿笔勾皴点染,画面墨气淋漓,意境清雅。

赵孟頫在人物鞍马画上的成就也很突出,有《秋郊饮马图》、《人骑图》、《红衣罗汉图》、《洗马图》等作品传世。此外,在古木竹石亦有相当成就,有《窠木竹石图》、《秀石疏林图》等传世作品。

赵孟頫一方面继承前人传统,一方面体察自然,参以己法,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和个人面貌的作品,为元代初期画坛的领袖人物。其妻管道升,儿子赵雍、赵麟也擅长绘画。

钱选(1239~1301年),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与赵孟頫同为吴兴八俊之一,入元不仕,隐居终生,为南宋遗老画家之一。人物、花鸟、山水皆能,多以古代高人隐士、家乡山水为题材。

《贵妃上马图 》 钱选

钱选山水师学北宋赵伯驹,又能自出新意,用笔质朴稚拙,格调清新脱俗。其传世作品《山居图》尽去传统青绿山水画精工富丽的习气,别具一种清丽秀雅的新风格。花鸟早期师学两宋院体作风,晚年别开生面,由精工细密变为豪放简逸,传世作品《白莲图》水墨淡设色,开创了水墨写意花鸟的先声。其人物画亦有作品传世,如《柴桑翁像》,画东晋诗人陶渊明策杖行吟的情景,人物衣纹作高古游丝描,笔法细劲,设色淡雅,为其人物画中的杰作。

钱选与赵孟頫同为“师古”的倡导者,主张画须有“士气”,要能体现出文人的气质。这一艺术主张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高克恭(1239~1310),字彦敬,号房山,回族人,大都(今北京)人,官至刑部尚书。他曾于江南任职多年,饱览江南的名川大山,又广泛结交江南文人,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画风。

高克恭擅长山水,融合米氏云山兼取董巨披麻皴而自成一家,时有“南赵(孟頫)北高”之称。其传世作品《云横秀岭》,云烟蒸腾,山麓坡谷,丛林茂密,清溪涓流,笔墨凝重浑厚,意境清旷幽远。此外尚有《春山欲雨》、《竹石》等传世作品。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江苏常熟人。他曾为小吏,因事入狱,获释后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以卖卜为生。他是元季四家中唯一得与赵孟頫交游的人,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

黄公望山水师法董巨,能变其法,自成一家。他擅长写生,每逢出游,必携纸笔,心追手摹。其晚年作品《富春山居图卷》长达两丈,状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前后历经三四年的惨淡经营,始告完成。画中峰峦平坡,丛林密树,起伏变化无穷;水村山庄,渔舟芦荻,层出不尽,涉笔成趣,全图笔墨苍茫,意境高逸,为黄氏平生最为得意之作,素有“画中兰亭”之称。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卷》中山石树木的表现特色是,简化了传世董源作品中披麻皴笔法组织的规则性,真正实现了“用笔甚草草”,更为真实地表现出江南丘陵土山戴石的形体特点。同是描绘江南山水,黄公望的观察较之董源更为细致复杂,更少概念性,因而在表现上更为凝练、丰富,更符合人的视觉感受。此图反映了元代画家对视觉的客观感受的高度重视。画中虚景与实景之间由于微妙的墨色渲染而贯通一气,天地之间虽然悠远寥廓,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画中空白之处也真正成为具有实感的空间,这种代表“气”的空白不再是作为山水的装饰,也不是作为什么象征而存在,而是让它按自然中的原有状态浸染万物,令人产生一种亲和感。

黄公望的山水画又有浅绛山水一体,在画上笼罩淡赭色,增加画面的整体感,也使墨色更加滋润,有《九峰雪霁图》、《快雪时晴图》等传世作品。黄公望在后世被誉为“元四家之冠”,在清代甚至形成“家家一峰,人人大痴”的局面。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以卖卜为生,一生穷困潦倒,其人生前不名于世,连画也被讥为“有酸馅味”,直到明代,方渐为人们所重视。

王蒙(1298年~1385年),字叔明,湖州人,号黄鹤山樵,又号香光居士,赵孟頫外孙。明初任泰安知府,因胡惟庸案被牵连,死于狱中。

《青卞隐居图》笔法虽从董源笔法中化出,而更轻灵多变,摇曳生姿,别有一种清美的境界和幽约的景象,以之描绘暮蔼飘萧、烟丝醉软的江南山水,实为出色当行。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其家为江南富户,藏画颇丰,性情狷介,好洁成癖。元末暴民起事,他散尽家财,浪迹太湖,“扁舟箬笠,往来湖泖间”达二十余年。

倪瓒山水初学董巨,晚年一变古法,用侧锋折带皴画山石,笔墨简淡秀峭,作品多表现太湖辽阔旷远的自然风光,意境峭洁清远。章法布局别具一格,多采用平远构图,近景一处平坡,数株疏树;中景留白,寓意辽阔的江面,远景一带淡山,构成“一河两岸”的两段式章法。

倪瓒的主要成就,在于他以真纯的感受直探人生核心而形成的高逸意境,这种意境乃是属于“天”而并不属于“人”的。如果以倪瓒与黄、吴、王三人相较,则后者意境的形成,乃是一种持守与酝酿的结果,这种成就很大程度得自属于“人”的某种修养和工力,是即使不可“学”而能,也仍可“养”以致;而倪瓒的意境,却不仅不可“学”而能,而且也不可“养”以致,它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元代除上述山水画家外,尚有许多在画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山水画家。其中受赵孟頫影响兼学李郭的有曹知白、朱德润、唐棣等人。

曹知白(1272~1355年),字又元,一字贞素,华亭(今属上海)人。与江南文人多有交往,山水初学李郭,晚年别出生意。传世作品有《寒林图》册页、《松林平远图》、《群峰雪霁图》等。

朱德润(1294~1365年),字泽民,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年青时即以书画闻名,为赵孟頫、高克恭所赞赏,后为赵孟頫所荐,得以进入仕途。晚年作品《秀野轩图》,笔法疏秀,设色清雅;《林下鸣琴图》为水墨作品,人物生动,墨色苍润。

唐棣(1296~1364年),字子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至吴江知州,以诗书画著称。传世作品有《林荫聚欢图》、《霜浦归渔图》等。

受黄公望、王蒙影响兼学董巨者有马琬、陆广、方从义等人。

马琬,字文璧,秦淮(今南京)人,生卒年不详。擅长山水,工诗文书法,时称三绝。传世作品有《乔轴幽居图》、《雪岗渡关图》等。

陆广,字季弘,号天游生,生卒年不详,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笔墨苍古清润,传世作品有《丹台春赏图》、《丹台春晓图》等。

方从义,字无隅,号方壶,生卒年不详,贵溪(今属江西)人,信州龙虎山道士。笔法潇洒,墨气冉冉,在元未独树一帜,对明清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传世作品有《武夷放棹图》、《山阴云雾图》等。

画法略近董巨者尚有盛懋。盛懋,字子昭,生卒年不详,其家世代绘画为业他继承家学,擅长山水、人物。山石多以披麻皴或解索皴出之,笔法精严,设色明雅。传世作品有《秋江待渡图》、《秋林高士图》。

此外元初尚有学习南宋院体画风的孙君泽等人。孙氏为杭州人。活动年间大致在元初。学马远、夏圭而无新变化,成就不大,但他作为把南宋院体画风延续到明初的中介人物,仍在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霜浦归鱼图》元 唐棣 绢本设色 纵141厘米 横89.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唐棣(1296—1364),字子华,号遁斋,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工画山水,近学赵孟頫,远师李成、郭熙。风景作林木窠石、峰峦起伏,有高远、深远、平远山川之胜。此画以工笔为主,而又有多种变化,运思布局细密精整,法度严谨,笔墨丰润,有雄伟的气势。画面取近景布局,林木参天,窠石流泉,人物刻画细致,树石笔法遒劲秀润,皴染细润、笔法坚法,山石质感极强,呈现较多郭熙画法遗风。

《澄江寒月图》元 赵雍 扇页 绢本设色 纵25.5厘米 横24.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

2、赵雍(1289—约1360),字仲穆,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次子,善书画,精鉴赏。其画能承家法,擅人马、竹石及山水。此图描绘的是冬夜江上寒月当空的景色,淡黄色的寒月与料峭的寒风与浩渺的江水和清淡悠远的远山形成对比,为画面创造了清寒旷远的意境。画家以细小之笔描绘,笔法灵活多变,工放运用恰当,使造型坚实而又洒脱,用墨浓淡相宜,变化丰富,着色温雅清淡,既有宋画之境,又具元人气质。

《富春山居图》局部 黄公望 纸本水墨 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品,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3、黄公望(1269年-1354年),元朝著名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平江路常熟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带卖卜,作《道藏》,并收入金月岩编、黄公望传,阐述全真派内丹原理和功法。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道,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为山水画经验创作之谈。其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汉苑图》元 李容瑾 绢本水墨 纵156.6厘米 横108.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4、李容瑾,字公琰,生卒年不详,约在至正初。界画、山水师王振鹏。《汉苑图》画华丽的楼阁台榭建筑在高岭上。以天空、树木、远山为衬景。界画工整,折算精确。画家以无限精细的手笔,描绘出规矩严谨而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布局有致,层次分明,既繁复精致,又富丽堂皇。

《六君子图》元 倪瓒 纸本水墨 纵61.9厘米 横33.3厘米 上海博物馆收藏

5、倪瓒(1301-1374), “元四家”之一, 字元镇, 号云林, 别号幼霞生、荆蛮民、奚元朗、净名居士、朱阳馆主等, 常州无锡梅祗陀村人。出身江南富豪, 家境十分富裕。倪瓒早年丧父, 由长兄抚养成人。《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 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 疏密掩映, 姿势挺拔。图的上部有远山地抹。全图气象萧疏, 近乎荒凉, 用笔简洁疏放。此图后有黄公望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有古木拥披陀, 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六君子图》因此得名。

《幽涧寒松图》元 倪瓒 纸本墨笔 纵59.7厘米 横 50.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的山水画秀丽、清幽。他作画喜用干笔皴擦, 以侧峰着纸, 稚嫩中见苍老, 简淡中见厚重。焦墨只用在点苔或写景树丛。《幽涧寒松图》近乎正方形的幅面和平面的取景方法,使画家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构图方式,将通常所画的宽广水面压缩成一条溪流,从前景缓缓流过。他用轻重干湿不同的侧峰微妙地画出山石的顶面与侧面,以表现其立体感,此画对这一画法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画中所展现的是幽静清凉的景色,而这正是倪瓒心目中的宁静有序、远离尘嚣的理想环境。

《雨后空林图》元 倪瓒 纸本设色 纵63.5 厘米 横37.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以画水墨山水见长,少作设色,《雨后空林图》即为其少有的设色作品之一。而且,倪瓒的多数作品,写景极简,而这件作品则写高大山川,景物丰富。画面描绘一高大的山岭,细瀑从山涧穿石而下,汇入山脚一片水域之中。山前,一条小河蜿蜒曲折,缓缓流动,石桥横跨,水波不兴。两岸地势低平,疏林空落,林下一间屋舍,人去屋空。画中山石多用披麻、折带皴,干笔淡墨,浓墨点苔,敷色清淡温和。整个画面布局充实饱满,平稳而有变,景象开阔,意境清淡萧疏,雨霁林空之景,宛然目前。

《具区林屋图》元 王蒙 绢本设色 纵68.7厘米 横42.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6、王蒙(约1308—1385),元四家之一。字叔明,号黄鹤山樵,一号香光居士。吴兴人,赵孟頫外孙。曾做过“理间”官职,系清闲小官,因“遇乱”,归隐黄鹤山(今浙江省余杭县东北),入明后,下山出仕,“洪武初,为泰安州知州”。不久因胡惟庸案株连入狱,洪武十八年九月死于狱中,享年80余岁。此画设色山涧树林,木屋亭台与淙淙溪流,画面意境清幽宜人,高士隐身于此,其乐融融。

《春山读书图》元 王蒙 纸本墨笔 纵54.4厘米 横28.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王蒙与黄公望、倪瓒等名家交往甚密,曾得到黄公望指点。王蒙远宗王摩诘(王维),对董源、巨然的山水用功尤深,能自出新意,并且以大自然为师,独具面貌,是元代末年富有创造性的山水画大师。其山水布局,画得密,画得满,满而不臃,密而不塞,用笔繁复而又富有层次和空间感。《春山读书图》是王蒙在晚期探索一种平面化的山水样式的产物。这幅作品完全是用短促、干涩且多为解索皴的笔触完成的,绝无王蒙以往惯用的渲染和丰富的皴擦。然而却有一种非常微妙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丹山瀛海图》元 王蒙 纸本设色 纵28.5厘米 横80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丹山瀛海图》画东海蓬瀛诸岛壮丽奇伟之景。洲岛环海,水际浩淼,舟樯扬帆远行。岛上山峦重叠,乔松挺立,琼阁楼宇深藏其间,岛屿之间长桥卧波。山石多用解索皴,焦墨点苔,杂树则用夹叶、勾叶、点叶诸法。此图画法细密,景色奇丽,意境开阔。在王蒙作品极为少见。画上自题“丹山瀛海图,香光居士王叔明画”。钤白文“黄鹤山樵”。卷后有明·项元汴题记。

《丹山瀛海图》元 王蒙 纸本设色 纵28.5厘米 横80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青卞隐居图》元 王蒙 纸本水墨 纵140.6厘米 横4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画作者家乡浙江的卞山。即赵孟頫诗云:“何当便理南归棹,呼洒登楼看卞山”之卞山。此山一名弁山,高出云霄,山石莹然如玉,下有玲珑山,石皆嵌空。上有三岩,即碧岩、秀岩、云岩。董其昌曾泊舟山下,叹曰王蒙“能为此山传神写照”。此图绘千岩万壑,峰峦曲折,山势峥嵘,气势雄伟秀拔,意境深邃,构图繁复。各种笔法和墨法互用,繁而不乱,又能展现出广阔空间,做到密而不塞,成功地表现了南方溪山林茂景深,滋润华秀的景色,是王蒙风格成熟的精心佳作,被董其昌称之为“天下第一”。

《秋山草堂图》元 王蒙 纸本设色 纵123.3厘米 横54.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叔明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泛滥唐宋诸名家,而从董源、王维为宗,故其纵逸多姿,往往出文敏规格之外”。王蒙的画法,善变而多巧妙,喜画重山复岭之繁景,常用解索皴和焦墨点苔。所写山林树木,苍郁茂密而具有浑远的空间感。《秋山草堂图》画高山崇岭,茂树清淡,山脚草堂临水,水际荻花萧瑟堂内隐者怡然自得。表现出江南自然山川的湿润,创造出蓊郁深秀、浑厚华兹的境界。

《葛稚川移居图》元 王蒙 纸本设色 纵139厘米 横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蒙所作的内容多反映文人的山林隐居生活,这与他所生活的环境和经历密切相关,他善于表现江南山川的湿润感,创造出蓊郁深秀、浑厚华滋的境界,在元四家中以繁密见长。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未署年款,但从风格来看似乎当属中期作品。此画以不同寻常的技法描绘画中的人物、树木和山石,用枯涩而精确,毫无锋芒毕露、草率或随意之处。

《武夷放棹图》元 方从义 纸本水墨 纵74.4厘米 横27.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7、方从义,字无隅,号方壶,又号不芒道人,金门羽客、鬼谷山人等。贵溪(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4世纪。生性喜结交,有“方外之交”之美誉。擅长水墨云水, 师法董巨、米氏父子, 但能突破成法而有所创造。所作大笔水墨云山, 苍润浑厚, 富于变化, 自成一格。平生游历众多, 真山水实景常摄入画中, 如《武夷放棹图》。此图画奇峰突起, 溪涧幽深, 为武夷九曲之景, 与平常所画云山不同。画上自识:“武夷放棹”四字在右首。

《雪江渔艇图》元 姚廷美 纸本墨笔 纵24.1厘米 横81.8厘米 北京故官博物院藏

8、姚廷美,生卒不详,约活动于14世纪,石彦卿,以字行。吴兴(今属浙江)人。善山水,学郭熙画法,用笔秀劲。此图画冬景山水。以平远式构图,远景写山川横亘如睡,烟岚飘渺,雪江空阔,漫无际涯。近处江边石岸上有茅舍虚敞,茅外枯木丛生杂错,流泉凝寒。江边芦荻凋敝,草叶枯萎。树石画法有郭熙遗意,石用粗笔勾染,较少皴斫,风格朴厚苍率,营造出一派荒寒清冷的严冬景色。故宫所藏姚氏真迹仅此一幅,加之其不凡的艺术水准,更显弥足珍贵。

《雪江渔艇图》元 姚廷美 纸本墨笔 纵24.1厘米 横81.8厘米 北京故官博物院藏

《雪冈渡关图》元 马琬 绢本墨笔 纵125.4厘米 横57.2厘米 北京故官博物院藏

9、马琬,字文壁,秦淮(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元末明初。善画山水,取法元王蒙、黄公望,尤对黄氏画法亦步亦趋。此图为雪景山水,描绘崇山峻岭均为积雪覆盖,崖头隐约地点缀着短小的丛树,山谷间有林木、水榭掩映。雪雾烟岚在崖隙间弥散,山脚下,长松依然清翠昂然,整个画面散发着荒寒萧索之气。这种雪景的画法完全师从黄公望《九峰雪霁图》,画家利用绢素洁白的质地,以淡墨洪染出天空、水面,以墨笔淡淡勾出景物轮廓,显现出雪景的晶莹透明。

《暮云诗意图》元 马琬 绢本设色 纵95.6厘米 横56.3厘米 上海博物馆收藏

《暮云诗意图》画高山疏林幽溪。远处危峰耸立, 山峦起伏。溪流顺势而下, 幽涧板桥平卧。岗陵深处, 云雾萦绕, 村舍掩映。峰巅向阳面轻抹赭红, 宛如反照之色, 大自然笼罩在光色变幻之中, 生意盎然。画上自题:“暮云诗意(隶书), 至正已丑闰七月望日马琬壁作”。下钤“鲁纯生”和“马琬璧印章”二印。

《百丈泉图》元 陈汝言 纸本水墨 纵115.2厘米 横46.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0、陈汝言,字惟允,临江人,元末明初名士,工于诗文书画,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近师赵孟頫、王蒙等。《百丈泉》描绘庐山风景。墨笔画高山远景,山峰重叠,林木森严,山下屋宇楼阁,地势幽僻。山势陡峭,瀑布飞泉 奔流而下,直追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全画结构谨严,皴擦茂密,画法出自董、巨,而近乎王蒙。

《翠雨轩图》元 庄麟 纸本淡设色 纵26.2厘米 横6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林中茅屋一间,一老者策杖过桥,步伐坚定,与桥下的溪流淙淙共同构筑了画面的幽寂和飘逸。并不像过去贬斥画工的那些描述那样,很有元代文人画家的趣味。满纸水墨挥洒,不但舒意而且流畅,画家用大写意的手法,画出翠雨轩的茅舍溪桥,画面疏疏密密,浓浓淡淡,没有精心雕琢的痕迹,反而传达了一种萧闲的意境。画上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题诗,对画面意境和风格作了极为贴切的评述。

《山水图》元 林子奂 纸本水墨 纵25.8厘米 横61.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1、林子奂善画山水,其风格与追求清逸的倪瓒有几分相似,然在气度上却远远不及倪瓒。此图画枯枝怪石,江海茫茫,一望无际,江上小舟飘荡,一看便知是几位高隐贤士,放身大自然,尽享山水之趣。此图用笔也是气度不凡,干笔皴擦,湿笔渲染,加上一些浓墨点染,使此画非常富有层次和节奏感。

《陆羽烹茶图》元 赵原 纸本水墨 纵27厘米 横7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2、赵原 ,本作元,入明后,以避朱元璋讳,改作原。字善长,号丹林,山东人,寓居江苏。以善画闻名吴中。擅长山水,远师董源,近法王蒙。笔墨秀润,在继承元人水墨浅绛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兼长画竹石,笔墨多变化。洪武初征召至京,命绘制历代功臣图像,因为应对不合皇帝旨意而被杀。

上图绘山水清远,茅檐数座,屋内峨冠博带、倚坐榻上者即为陆羽,前有一童子焙炉烹茶。本幅有作者自题:“陆羽烹茶图”。画面图文并茂,铸造了士大夫烟霞痼疾与泉石膏肓的精神世界,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元代的社会思潮。此图山石皴法的侧锋圆转,树点墨法的粗重厚实,无不着意经营,缺少空灵虚旷、自然无为的韵致,特别是湿笔淡墨的运用,还未能打破宋人的陈式。本幅有窥班诗题,还有乾隆皇帝的御题诗。

《合溪草堂图》元 赵原 纸本设色 纵84.3厘米 横40.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原善山水,时人对他的评价很高,在他作品中所写的景物,惯用枯笔干墨,很是干淡清逸。此图则用温润疏宕的笔调,画出了另一番山水意蕴。可见赵原并不拘泥于一家之法,善于拓展新的画风。此画潇散简逸,笔墨简洁,多干笔皴擦,无一笔拖泥带水,是赵原一幅颇具代表意义的山水杰作。画上有乾隆皇帝的御题诗,并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等帝王的收传玉玺。

《溪亭秋色图》元 赵原 纸本墨笔 纵61.4厘米 横2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亭秋色图》墨笔画苍崖古木,溪边水阁。画家的山石皴法颇带写意之趣,笔墨圆润苍秀,变化多端,画风纯熟,应为画家晚年之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