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当代隶书大家谈隶书 | 曹元伟

当代隶书大家谈隶书 | 曹元伟

时间:2019-12-15 15:41:12

相关推荐

当代隶书大家谈隶书 | 曹元伟

曹元伟

曹元伟字始平、叔羲,斋号圆梦都。现为中国书协会员,邳州书法院院长,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隶书学习之我见

■曹元伟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这是大家的共识,用笔和结字是临帖的重中之重,于是学像字帖就成了追求的目标。我以为做到这一点只能算是低层次的,这种临帖方法始终是被动的,所以我称之为被动临帖。我推崇的临帖方法,是在被动临帖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阔眼界,由原来只关注用笔、结构和章法,努力向外扩展和延伸,无限扩大关注点,将字帖的特点举一反三,这样的临帖方法谓之主动临帖,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传统的临帖在继承的同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清代何绍基于隶书卓有建树,风格独标,他所临写的汉碑,基本不把准确性放在首位,而是按己意来写,有的甚至与字帖相去甚远。因为何绍基的隶书已具有个人风格,所以,他在临帖时就不再斤斤计较字帖的用笔和结构,而是依据个人的风格习惯去临写,意在广泛吸收营养来补充自己,但并不改变已经形成的风格,倘若临一帖,风格就变一回,即使一生临帖不辍,最终也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明末清初的王铎在临帖方法上也是独出心裁,他能把草书临成行书,把行书临成草书,有时把原有作品任意切割、拼凑来进行重新组合,或将不同书体、不同风格的作品临摹在一起。临帖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总是由无我阶段向有我阶段发展,无我阶段就是忠实原帖,即实临;有我阶段就是加入我意,这是在临帖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后方可实施。在有我阶段,到底如何加入自我,方法不一而足,王铎、何绍基的方法亦可借鉴。

对于隶书的学习,资料相当丰富,不仅有大量的汉碑,而且,上可追秦汉简牍帛书,下至明清诸家,隶书范本浩如烟海。取法某一家,然后博采众长,此为公认之学书途径。我尝想,隶书的特点就是中锋用笔,蚕头燕尾(当然,没有此特征的隶书也不鲜见),它不像小篆那样结体形式比较固定,打破它的结构特征就不是小篆了,所以,我们学习隶书时,可以把眼光放得更远甚至在隶书之外。比如,可以把行书的开合、错落、欹侧等特点借用到隶书上,使隶书更加活泼富有情趣,也可以用隶书的笔法去临一些魏碑、墓志等。

龙门二十品之一的《郑长猷造像记》,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结体拙朴,天真自然,绝无造作之迹,它虽然属于魏碑一类,但我用隶书的用笔方法进行临写(图1),其结体保持基本不变,只是对一部分不适合用隶书笔法来写的笔画稍加变化。其字造型独特,是十分难得的结构形式,我们不仅要学会和使用这些结构,还要根据这些特点写出更多与其相类似的字,也就是说把其结构特点加以扩大,甚至能运用于创作。金农的漆书不仅在清代,就是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其个性强烈、特点鲜明,尽管与传统隶书格格不入,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它的产生无疑是具有创新意义的。金农时期汉简尚未被发现,而金农之隶书,无论是从用笔还是结字,都透出汉简的味道,能与历史暗合,就足以说明金农的伟大。金农漆书横画粗竖画细,像用刷子所书,如果实临,很难跳出其藩篱,于是,我就用汉隶的用笔方法来临写,结体基本不变,对其横画的竖切起笔加以改造,或圆或方,把宽扁的笔画变细,结果就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隶书面貌(图2),以金农漆书为体,以汉隶笔法为用。我以为以上的临帖方法既有创新性,又没脱离传统,只是在传统临帖的基础上拓展了思路,使临帖方法更为开放。这些都是个人理解,能否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临帖方法还有待时间检验。

图1曹元伟意临《郑长猷造像记》

图2曹元伟意临金农作品

曹元伟隶书知君扇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