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网 - 唯美句子、句子迷、好句子大全
第一句子网 > 【十次】次数在古文中用什么表示?比如:十次 二十次 在...

【十次】次数在古文中用什么表示?比如:十次 二十次 在...

时间:2020-03-01 06:08:39

相关推荐

【十次】次数在古文中用什么表示?比如:十次 二十次   在...

问题补充:

次数在古文中用什么表示?比如:十次、二十次、、、在古人笔下通常写成什么? 语文

答案:

【答案】 文言文中数量词的用法辨析

一、说明名词的数词可以放在名词之前(这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处在名词之后(这与现代汉语异).如上例中的“一”处在名词“人”前,词序与现代汉语相同;“二”放在名词“吏”之后,词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类似的句子我们还可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找到: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口技》)

――总计全船,有五个人,八扇窗户.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子.

译成现代汉语时,必须按现代汉语的一般语序来翻译,并且在加上量词.

二、说明动词的数词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译成现代汉语时也需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变状语为补语,并加上量词.如: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公输盘一连使用了九次机巧多变的攻城方法,墨子抵挡了九次.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

――骐骥跳跃一次,也不能超过十步远.

三、说明形容词的数词放在形容词之后,现现代汉语全然相反.译成现代汉语时也要变动语序.如: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有七八百里,几千尺高.

其次,还要注意:文言文中中数词虚用的现象较普通.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其中,“百”、“十”都是数词虚用,表示概数,否则就不好理解下文的“同行十二年”了.一会儿说“十年”后木兰回家,一会儿她的战友说与她“同行十二年”,那么木兰从军到底有多少年?其实它们都是数词的虚用现象,表示“多年”的意思.一般地说,文言文中“三、六、九、十、二二、百、千、万”等数词虚用的现象多一些.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文言文中同一个数词,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如“齐人三鼓”(《曹刿论战》),句中的“三”即为实指,因为下文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明齐人确实擂了“三次”鼓.但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中,“三”又是虚指,“三人”指“几个人”.

那么,如何辨别文言文中中的数词虚用现象呢?

第一,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如上例中对“齐人三鼓”中的“三”,“壮士十年归”中的“十”的断定.

第二,我们已经知道,文言文中“三、六、九、十、十二、百、千、万”等数词虚用的现象较普遍,并且它们常常指数量多(“三”有时也指数量少,如上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判定时,我们可以用实数来翻译,看它文意是否通顺,是否合乎情理;若不通,不合情理,可考虑是虚指.如“(晏)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高一《语文读本·晏子故事两·晏子辞千金》)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有谁会把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考虑次数都记得一清二楚,并对外公布呢?否则晏子何以知道“圣人”考虑达“一千次”之多?很显然,这里的“千”是虚指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